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0-08-14 01:44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熊岳正骨医院骨科辽宁营口115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熊岳正骨医院骨科 (辽宁 营口 115009)

内容提要: 目的:讨论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1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5例):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康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康复时间则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的术中出血更多,手术时间更长,术后卧床康复时间更短。

老年人因为体力下降、对危险的反应及应对较为迟钝,加之骨质疏松等诸多原因,很容易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这些高龄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自身原本就有较多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再受到外伤、手术的多重应激源刺激,很容易出现术后股骨头脱位、感染、肺炎、髋关节及大腿疼痛、脂肪栓塞、褥疮、臼底凸出等合并症,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所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早期下床锻炼运动非常重要。股骨头置换术因为不涉及手术后髋关节的修复愈合,能够及早达到临床愈合目标,从而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青睐[1]。本文分析对比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为2010年1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的56例患者,按照外科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此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年龄63~81岁,平均(73.51±3.53)岁;男性16例,女性15例;滑倒者18例,交通事故者11例,其他2例;骨折时间6~78h,平均(22.7±3.6)h。对照组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年龄65~83岁,平均(74.01±3.19)岁,男性14例,女性11例;滑倒者12例,交通事故者9例,其他4例;骨折时间10~81h,平均(21.1±4.1)h。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骨科专科查体诊断为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且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均由本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年龄为40~85岁;预期患者寿命>1年,能完成此项研究者。排除标准:既往或现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患有严重疾病;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没有良好的依从性,研究期间没能积极配合治疗[2]。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损伤程度及骨折时长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对比研究过程均由同一组术者与助手操作。实验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经过麻醉师核对后进行全身麻醉,常规外科消毒铺无菌巾,在髋关节后外侧逐层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受损的股骨颈,小心取出股骨头(切勿伤及血管、神经造成二次伤害),对股骨近端断口处进行处理,取出事先准备的适合患者的人工股骨头,将股骨头与患者股骨近端完美结合,改变患者大腿姿势,将人工股骨头复位于髋臼中(必要时行C臂机照射,以保证良好复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装置,最后逐层缝合伤口,取无菌敷料包扎完毕。对照组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让患者于手术台取合适体位,并且将患侧下肢固定在骨科专用牵引架上,经过麻醉师核对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行C臂机照射下牵引复位骨折断端,常规外科消毒铺无菌巾,在患侧髋关节后外侧逐层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打开髋关节暴露受损的股骨头,小心取出股骨头(切勿伤及血管、神经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对髋臼及股骨近端断口进行预处理,根据导向器准确定位后依次置入3枚导针,第1根导针与股骨距贴近,余下的两根导针则分别与第1根平行置入,使此三者呈三角状,最后使用C臂机照射3根导针的位置,确定导针位置合适后,根据实际情况取3根长度适宜的空心钉小心置入,再次使用C臂机照射3根空心钉的相对位置,待位置适宜后退出导针,酌情放置引流装置,最后逐层缝合伤口,取无菌敷料包扎术毕。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康复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以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由EXCEL 2010软件核对无误后再予处理。比较拟用t检验,实验组及对照组经过客观对比后,若P<0.05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康复时间则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少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或糖尿病等内科慢性病,进入此期后,人体内骨量不可避免的会减少致使骨质强度下降,最后发展为骨质疏松表现。老年人的股骨颈头下部由于缺少皮质骨的支持,该部位在人体骨结构中所受应力最为集中且关节活动度大,应力方向变化较快,故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位置多处于头下[3]。同时老年人体力下降活动范围较局限,肌肉强度和张力大不如前,因此即便看似很轻微的外力作用也可能会造成骨折的后果。前文已述,当骨折处理不当或者恢复不良时,很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感染等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因而降低此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降低病死率成为治疗的重要方向。目前临床治疗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主要有多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置换术三种方法[4]。就本文而言,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实验组[(83.63±14.89)min、(421.99±35.16)mL]显著高于对照组[(61.99±19.61)min、(130.12±24.11)mL],术后卧床康复时间则实验组(11.01±2.33)d少于对照组的(20.45±3.43)d。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的术中出血更多,手术时间更长,术后卧床康复时间更短。但仍需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比较二者远期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