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珠 蔡仕梦
摘 要:仕女画属于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小类别,画面中主要以女性为主。改琦的红楼梦人物也是从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取材,《红楼梦》本就以女性为线索,故事情节围绕女子展开,本文借助巫鸿提出的“女性空间”的概念,对以《红楼梦》为蓝本绘画出的人物图构成了一种“女性空间”进行探讨。
关键词:改琦;仕女图;红楼梦人物
一、仕女图概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除了山水画较为突出以外,传统人物画也是有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风向,仕女图是传统人物画中的种类之一,顾名思义,仕女图就是描绘“仕女”的绘画,用于塑造蛾眉皓齿、楚楚动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女性形象,艺术家笔下的题材有很多,除了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取材以外,历史故事、才女佳人、贵族妇女都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当然不同历史时期的仕女画有着自己所独有的作用,或充当宣传教化作用、或用于显示贵族生活奢靡的作用、或仅仅只用于让人赏心悦目的作用,仕女图凭借着他自身所独有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风格,反映当时的社会审美和文化风貌,并且以图证史,让人们可直观了解到古代妇女的生活环境和服装样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梳理仕女画的发展史,笔者认为有四段不同时期的集大成者:东晋顾恺之;唐代张萱、周昉;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唐寅以及清代的改琦费丹旭,现将其一一梳理。追溯其源头,可追到战国时期,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一幅帛画《人物龙凤图》,该帛画中的女子形象应该是墓主人。不过由于这是墓葬用品,并不是给后人观赏而是用于死者的葬仪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顾恺之的仕女图为后人称赞,不过此时仕女图还未独立出来,在人物画中还是属于附属地位,并且多服务于封建道德,起到一定的教化作为,比如《女史箴图》就是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所制作,是传统教化功能统治下的女性题材绘画。到了唐代,人物画获得了重大发展,仕女画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女性在画面的地位不同于前朝,仕女图所存在的教化作用转变艺术观赏作用,此时的仕女图多从上层贵族妇女的生活中取材,张萱、周昉所创作的仕女形象被称为“绮罗人物”。“宋元时期的仕女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摆脱了唐代丰腴的体态,仕女画的创作趋于保守1”。明代又以唐寅为最,唐寅在当时创造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的典型的女性艺术形象。清代中后期逐渐兴起新兴人物仕女画,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趣味,画家们在吸收明代仕女图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受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层面的影响,融入西方的一些技法,又加以自己的特征,形成了独有的忧郁之美的女性形象。此时仕女图不再只是从历史故事画、风俗画中提取素材,同时古代才女佳话、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女仙姑、生产劳动中的妇女形象、文学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也都成为了画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主题。改琦的仕女图引领着当时清代仕女画的审美风貌,创造出一种新兴的仕女形象。不同于前代,当时仕女形象是严格按照当时的理想审美加以塑造,大部分的女性形象都是纤瘦柔弱,有病态之美,这种艺术形象一直影响着之后仕女图,成为一种程式化风格。
二、忧郁美风格的成因
艺术的发展是与社会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社会繁荣发展必定也会带着艺术的繁荣,社会的衰落也会在艺术上显示出来。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对女性有过多约束,女性要遵从“女德,讲求三从四德”,男性的审美大多限制和约束了女性,比如男性追求“三寸金莲”为美,女性则从小变裹脚,使得脚变形。“在仕女图的创作方面,对女性的审美过程中反映的是男性的审美观,以男性的审美趣味为主,展现的是男性心中的女性美2”。主导仕女图艺术风格的男性在此时追求的哀伤忧郁主题,用冷漠伤感的女性形象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凄凉哀愁,应此许多画家在绘制仕女图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也倾注于画面的仕女形象中。
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和确定必定受到了外部影响和自身原因,改琦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他本出生于权贵家庭,良好的家境使得他从小就能接触到诗歌绘画,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所有在诗文和绘画上改琦皆擅长,后家族因“海富润事件3”被查抄,改琦便沦为罪人之子,在当时罪人之子是无法参加科考的,于是只得以书画为生,过上了漂泊无依的生活,所以在他艺术创作中带着哀愁气质。
就改琦个人来说,他生来身体就柔弱,所以导致他不能继承祖业只能靠书画为生,家道中落后,也过着飘无定所的日子,在现实如此残酷下,只能寄情与书画的改琦,在绘画风格中也透露着阴柔、惆怅的气息。
三、改琦笔下的女性空间
巫鸿在《时空中的美术》中提到:“女性空间是一个被认知、想象、表现为女性的真实或虚构的场所,一个由山水、花草、建筑、空气、氛围、色彩、香味、光线、声音,以及被选中而得以居住在这里的女性和她们的活动所构成的人造世界4”。改琦以《红楼梦》为蓝本绘画出的人物图也就构成了一种“女性空间”。现将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中的《黛玉》、《元春》、《妙玉》部分单独分析:
1林黛玉,作為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原文中是这样对她进行描述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5”本就是多病的娇弱女子,加上多愁善感的性格,因此在刻画林黛玉时,画面中不由得都会有伤感之情。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居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中,潇湘馆中竹子最盛,而林黛玉又被称为潇湘妃子,应此在改琦《红楼梦人物图》中的《黛玉》,背景多为翠竹环绕,黛玉身后又有一块太湖石,有学者说,这块太湖石代表着是黛玉对爱情的坚定与忠贞。画面中还有黛玉喂养的鹦鹉,后面还有围栏,若风吹动,竹子沙沙作响,鹦鹉也鸣叫着,太阳穿过竹林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似有心事的黛玉独自一人走在幽幽的潇湘馆中,这样一来不仅女性空间的山水、花草、建筑、空气、氛围、色彩、香味、光线、声音皆有,同时更加突出了黛玉的孤寂和苦闷。
2元春在红楼梦中也是一位才女,在第二回中有描述到被选入宫中作女史,后被加封为贤德妃。在外人看来元春应该是众人所羡慕的女子,但是在元春省亲那一章节中讲到自己在皇宫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地方,诉说着无自由的辛苦,在深宫中的孤寂与无奈。
在所有红楼梦人物图中,只有元春一人是特殊的,其他或正面或侧面或正侧面出现于观众前,而唯独元春是背影出现,作者没有刻画她的容貌,引得观众对人物的好奇与思考。元春背对观众,面朝梅花,在此个空间中,元春将自己与外界隔开,毫无顾忌的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这梅花被锁在在高墙深宫中犹如自身,悲叹自己生不由己的命运。
3妙玉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买了许多替儿身都不管用,最后只有自己亲入空门才好起来,应此她是代发修行,她本就不是自愿成为佛家弟子,加上对宝玉暗生情愫,尘心为尽。宝玉曾评价她:“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6”
在改琦红楼梦人物画《妙玉》中,妙玉正坐在莲花型底座中打坐,带发修行的她头上也只有一件简单的发簪,衣服纹饰也是素雅的竹纹,突显她佛家弟子的身份有显示出她并未真正断掉尘心,身后是一梅瓶插着一株梅花,以显示妙玉自视清洁高雅,在闺阁之外是真正休息的仕女,在她前面是茶壶和几个不同样式的茶杯,是红楼梦中妙玉与贾母献茶,为宝玉斟茶的经典场景,在这一女性空间中,将妙玉的身份、性格以及关于妙玉的经典场景全部一一描绘出来呈现给观众。
仕女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不断地呈现出自己的光彩,到了清代,仕女图虽然崇尚忧郁美、病态美,但这也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走向,也受到了当时社会、艺术家自我艺术风格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一个居住所,但同时也是一个封闭空间,将人物与世外隔绝开了,这种封闭的空间来自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封闭。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也是在封闭的空间中建构出来的一个世界,多为园林或室内场景,将自然山水、花草、空气、氛围、光线、声音或者是室内的各种装饰物融合起来,通过明示或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女子内心的精神世界,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利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此“女性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也是女子的精神世界。这高超的艺术手法使得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在当时极受欢迎和追捧,因为只要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很熟悉,就是作者这样安排人物的用心,这也是为什么改琦的仕女画印象着后世许多画家,并且很多仕女图都以改琦的仕女图中的图式为标准,成为一种程式化风格。
参考文献
[1]李新生,田薇沦.论改琦仕女画中的忧郁主题及其艺术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2]赵林生.明清仕女画的文化内涵[J]。2013(12):68
[3]杨赛.改琦仕女画形象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8
[4]田薇伦.改琦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8
[5]高婧.清代世风影响下的仕女画与女性审美[J].电影评介,2018,18
[6]何延吉.改琦評传[M].天津美术出版社,1988
[7]樊波.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8]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巫鸿,时空中的美术[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注释: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华书局,2005.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
刘珍珠(1997.11—),女,苗族,湖北恩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策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