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与此同时自我意识的不完善和矛盾冲突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本文揭露了高中生自我意识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分析了导致其自我意识矛盾的现实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意识;矛盾冲突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知。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状况决定高中生自主发展的状况,对于高中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适应成年以后的工作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新高考聚焦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积极促进高中阶段学生培养自我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是迫在眉睫。
一、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高中生已经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父母或者老师“唠叨”式的教育会产生反感,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因此又依赖家长或者老师。例如,根据在我校做过的一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职业,专业,兴趣爱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来自父母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容易失去信心,迷茫。
(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高中生在心理上的自我包括“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未来有所规划和想象,由于他们对自身及周围的环境认知并不成熟,较易产生现实-理想自我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个体对现实自我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觉知,这会导致例如抑郁、失望、挫败感等消极情绪体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压力,丧失学习积极性,以逃避(沉迷网络游戏,手机,逃课等)的方式来减少自我差异带来的消极情感体验[1]。
(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自尊”和“自卑”是自我评价的两种反向倾向。“自尊”是一个人“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持肯定态度;“自卑”则是对自己不满,持消极否定态度。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最敏感的部分。当受到肯定时易表现出高自尊。接近青年的高中生,急切地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超越他人,但现实的能力往往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又很容易产生自卑。这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矛盾的突出表现。
二、导致高中生自我意识矛盾冲突的原因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的差距与矛盾,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2],因此高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我意识矛盾冲突更大。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冲突除了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关彩萍、张虹等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可使子女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形成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3]。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性”、“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大类。“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又不缺乏该有的温情和关爱,在这样的父母教导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慢慢会形成独立、自信、积极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专制型”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带给孩子的压力,对孩子缺乏情感上的关怀。在这种“专制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心理个性品质。“溺爱型”父母过度地溺爱孩子,对孩子很少提要求,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无条件满足。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依赖、任性、自私、脆弱、做事没有毅力和耐力。“忽视型”父母不关心孩子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对孩子比较冷漠,这类孩子自控力差,对一切采取消极的态度。
(二)学校教育对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学校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但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得多,学生讲得少;在教育活动中,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此外,不少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学生缺少自主发展机会。
三、促进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方法与策略
对于家长来说,转变教育方式,对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帮助孩子达成目标。正确看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聚焦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把成绩优劣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多参加学习以外的各种活动,提高孩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素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建自由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辅导,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为主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体验空间,促进成功体验。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能健康积极向上地成长。
对于高中学生个体而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包括自己的性格,性别,外貌能力等内外部特征,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悦纳自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愿望,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对自己有一套内化于心的自我评价系统与标准,树立独立的自信心;不断学习和发展,改造完善自己的个性特性,使其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衡书鹏,周宗奎,雷玉菊,牛更枫.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化身认同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2):253-260.
[2]张朋钊,张秋山.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80-84
[3]关彩萍,张虹,吴谷红,张建生,王芳芳.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01):13-14
[4]郑保书,林伟.培养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