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强
【关键词】口腔修复患者;正畸治疗;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3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仪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牙列间隙作为人体面部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大部分牙列间隙患者中,均存在着发音不清、食物镶嵌等不良的表现,更加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将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进行了整合,阐述如下。
1.1临床资料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选取于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手术的患者(n=64例)进行研究,研究选取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4月、2019年9月,按照1:1的分组方式将其分类,具体资料如下。比对组:共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18、56岁,平均在(37.06±1.25)岁。研究组:共32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58岁,平均在(39.54±1.07)岁。分析和比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2组之间相差较小,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64例患者在治疗前均需进行头颅侧位片、口腔全景X线片的拍摄,并且还要对其实行常规的口内根尖片检查,后根据患者口腔畸形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比对组:局部义齿法治疗。(2)研究组:正畸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口腔部位进行充分的清洁,将不良的修复体拆除,并对患者牙槽骨及颌关节部位进行检查,排除无骨缺损及其他病变的情况。其次,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有序的排列,对于部分错颌畸形的牙齿利用牵引矫正的方法进行调整,与此同时,采取方丝弓矫正技术调整患者口腔内部的颌关系。另外,对于无牙齿缺失现象的患者,可以对其牙列进行有序的调整,将调整后仍存在间隙的牙齿进行集中修复处理[2]。对于部分牙齿缺损患者,可以根据患者口腔内部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牙齿排列工作。
1.3观察指标
分析和观察2组口腔修复患者在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基本消失,发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的一系列不良表现均有了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无任何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需全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均通过SPSS24.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接受正畸治疗的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8%,接受局部义齿法治疗的比对组口腔修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3%,2组患者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表1.
表1 2组口腔修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与对比(%)
牙列间隙,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牙体形态小、先天缺牙、颌骨过大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如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正畸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88%,比对组患者在经过局部义齿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13%,2组患者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高,差異有显著性,P<0.05。说明,正畸治疗对口腔修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医院内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相关的操作步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与此同时,使用正畸治疗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牙列间隙,保证牙齿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修复患者,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畸治疗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使用价值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聂廷洪, 孙迎春, 高丽荣,等.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22):3522-3529.
孙舒寒, 张豪, 高丽, et al. 上颌中切牙外伤后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8, 53(6):428-430.
宋达疆, 李赞, 周晓,等. 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7, 40(03):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