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绿色文明的一系列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对黑龙江重要教育精神的审视,提出了黑龙江承担安全等重要责任,更好地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和提高绿色发展的效益,贯彻“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思想,为加快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本文旨在探究我省在巩固提升绿色发展战略中的优势之处,以期为我国生态领域绿色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意义。
关键词: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一、切实增强保护和利用资源,建设黑龙江生态文明的紧迫感和使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要加快建立基于产业生态和绿色工业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出“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我们必须根据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维护养护优先事项、保护优先事项和自然恢复优先事项,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开展试点普查项目。例如土地、森林、草原和水资源,以便逐步划定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之间的界限。澄清所有权人对自然资源的权利。实施自然资源核算试点项目,探讨建立水、土地和森林资源、方法、技术规程等国家自然资源核算制度的可能性。
建立自然资源核算账户,与有关部委合作建立自然资源平衡制度,促进各级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自然资源情况,并定期评估自然资源的变化。利用云计算和因特网等技术建立平台,以加快开发自然资源市场,并促进将昂贵的自然资源利用逐步纳入公共资源贸易的共同平台。人们鼓励以自然资源换取报酬和市场制度改革,并鼓励将资源所有者的权利和环境损害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我省的三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项目,以及二级土地市场改革试点项目,以促进土地因素的流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积极促进资源资本化,确定对矿产储备和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以包装重要的省级投资和融资平台。
二、落实和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措施,加强土地和空间利用控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体系,这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探索实施“多条例一体化”,建立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确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市发展空间。划定城市建设区、工业区和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边界。我们还将划定耕地、林地、草地、河流、湖泊和湿地的保护界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努力解决空间规划重叠和不合理的问题,形成规划和蓝图。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对基本灌溉农田提供特别保护,并将利用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区。加强三江平原和松江平原等重点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平台,制定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法。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探索信息封闭技术的使用,促进矿产资源数量的准确管理,严格执行开采重要矿产资源的标准。促进矿物资源的经济利用和回收利用。建立可耕地轮换机制,使农田回归草地,使草地恢复潮湿和长寿。投资建设地方一级的执法队伍,抓住基地,注重租赁,加强两个委员会在市、县、乡、村各级的团队监督责任,探索设立价格报告基金,动员大量人员进行联合监督。促进建立一个全面的执法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国防电影、无人机、视频监控和移动终端等科技手段,通过建模和网格建立侵权行为检测模式,提高执法监督的有效性。由于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个耕种土地的省份,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着大熊猫和中国食物等耕地,中国米碗继续肩负着牢牢握在手里的主要责任,认真贯彻着保护土地的制度。
三、实施深化山区河流草地治理改革举措,实现全面保护、制度恢复和全面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恢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树不只是种植树木,并且水种植者也不只是管理水和保护区的保护区,因为这两者是融会贯通的,一旦一者失调,最终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我们将开始制定全省土地空间生态恢复综合计划和相关特别计划,建立全省综合治理项目库,安排在国家重点林区实施重大的国家生态系统恢复和恢复项目 以及东部煤炭城市缩小地区,按照国家湖泊草地系统和山林管理试点项目的要求。
根据投资、治理和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将社会资本导向采矿环境治理和环境恢复,从而为新的环境治理模式铺平道路。认真开展对环境保护中央监测小组反馈问题的纠正工作,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作为激励措施,优先解决资源开发中影响环境的重大问题。在自然保护区取消矿业权和生态保护问题尤其令人关切,重点是在保护区内取消、转让和非法使用土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正在实施砂石矿山的特别开发措施,制定城镇和县的砂石开發利用特别计划,矿山的布局和规模合理,资源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监管机制到位积极参与小型煤矿的整治和整合。加紧努力清理和清理棚户区,严格控制和管理设施和土地,并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的非农业问题。
我国始终将预防地质灾害作为一个生命项目,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省、市、县各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组织恢复森林、草原和湿地的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广泛的系统项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多的措施和长期的努力。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力量,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利用世界地球日4.2、全国地球日6.25和中国发展论坛,广泛调动各种形式的人力和知识资源,继续加强促进和实施生态文明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委员会和省级政府的重大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任务,加强责任,把握落实的先后顺序,为建设美丽的龙江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炳春.以发展生态农业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J].奋斗,2018,579(23):9.
[2]本刊评论员.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打造绿色竞争优势[J].中国石化,2019,403(04):5.
作者简介:王玉国(1965.09)男,吉林通榆,汉族,大专,教师,中共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委党校,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