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华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所以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实现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共同發展的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可以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组织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入手,都会实现很好的渗透效果,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笔者主要围绕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渗透;必要性;策略
引言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形成了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与品德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这种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也应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第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的需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没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再加上,教师的执教能力不足,不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性,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渗透德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促使养成良好的意志和品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增加语文教学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
2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渗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本阅读的方式,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引导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结合文本渗透的方式,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设计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从文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德育的渗透,并且还要尊重学生,引导他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2]。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红军长征时期的艰难场景,引发学生对革命一代人们的敬佩之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再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课文中讲述了五位八路军革命军人在狼牙山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后陷入绝境,英勇的跳下悬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革命英雄那种临危不惧、抗战到底的精神,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立志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2.2借助作文写作教学渗透
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小学生就会感觉头疼,产生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写作就是学生的生活观察的描述,是一种用文字进行情感抒发表达的过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更有质量,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的渗透,鼓励学生更多的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客观看待一些社会现象,这样在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另外,当学生完成作文写作之后,还可以组织相互交流活动,同学们相互补充借鉴,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感悟。例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道德教育,可以要求他们用写作文的方式向父母表示“我爱你”,要详细描述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描写父母的表情和行为状况,阐述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然后,同学之间可以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价,评价可针对主题、语言、内容记录的是否详细清楚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真正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形成孝顺的良好品质。
2.3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渗透
思想教育应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要紧抓课堂学习的时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应在语文课外活动的时间设置合理的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4]。比如教师可以在班里组织一次辩论会,辩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对还是错,让学生作为反方和正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同学之间的论点较量明白孰是孰非,通过积极表现的学生带动班级中默默无闻的学生,促进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的整体提高,从而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比如正值国庆节,教师可以在全班举办一次演讲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谈一谈对魅力祖国的看法,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查找资料、编排词句、分析思考,达成思想的升华,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学科,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冬昊.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7(05):56.
[2]项荣环.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8):41.
[3]李多喜.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9(27):86.
[4]吕卓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