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普通高考得写“洋八股”

2020-08-13 17:20陆倩
南方周末 2020-08-13
关键词:剑桥牛津考官

陆倩

现在英国文科考试都有一个所谓AO(assess objective),就是写文章时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套路。比如分析哈姆雷特一定要引用那几句名句,要不就扣分;比如分析玫瑰战争就一定要说理查王是谋财害命,要不观点不正统也会扣分

国内关于那篇佶屈聱牙的高考满分作文的讨论,让我想起一个题外话,即英国精英教学招生和普通高考评分,判为两途,各行其轨,相互之间已不能“理解”。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英国设计量身定制的高端教育课程,包括安排辅导牛津剑桥入学考试。牛津剑桥提前于全国其他大学统一招生四个月来进行自主招生,明明白白地把最好的苗子先选走。来订这种课程的那一类学生固然本身必须出类拔萃,而教他们的老师也非牛桥毕业的优等生不可,否则别说达不到标准,普通老师连牛津剑桥是什么标准都不知道。

然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经常有可以通过牛桥自主招生考试,却在英国普通高考上栽跟头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英国普通考试的批卷官水平相对而言属于平均水平,看不懂这种聪明。这可以理解:考官的薪水非常低,绝大多数情况下批卷有本照搬,没有什么学术要求,自然不需要找学术水平高的老师来做这种工作。

举个例子吧,首先是一个文科评分的方式,现在英国文科考试都有一个所谓AO(assess objec-tive),就是写文章时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套路。比如分析哈姆雷特一定要引用那几句名句,要不就扣分;比如分析玫瑰战争就一定要说理查王是谋财害命,要不观点不正统也会扣分。总之,随便你写什么,你都要符合这个八股形式的AO——在教学大纲里它已经规定了的,如果你偏离,分数必定打折。因为那可怜的考官是按着AO评分的,你符合一条他打一个钩,如果有八个AO你一定要个个提到,那么就满分了。如果你有自由的相反的想法和观点,或是特别的风格,却只提到四个AO,就很有可能不及格。当然如果你碰巧挨上个聪明的考官,他也许欣赏你的真正的智慧,会给你个高分。这就要看巧不巧了。所以我们要在教冲牛桥的学生时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教条主义,把那些AO记下来通过普通考试;另一方面要自主思考,真枪实弹地去考牛桥自己的卷子。

可见,英国的高考虽然在出题上表面给予很多选择,但在回答上也是被圈在一个固定范围内的。这个也可以理解,标准化评分如果给予太多自由度,就很难做到客观统一。在考生人数多的情况下,就不得不限制个人发挥,达到性价比和效率的平衡。而牛桥自主考试的考生和考官比例就完全不同了,其目的又是精英筛选,所以可以给予最高的自由度。

前几年我们有个学生K考历史,结果自主研究报告得了一个D,他不服,上诉重批,退回来还是一个D。他的历史老师奥利佛是牛津历史系毕业的一等生,现在是英国皇家歌剧院总导演啦,这么牛的人,就是固执地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水平一定是A而不是D。再继续上诉,分数还是D。这反映出很多考分上诉经常也是白搞的,一方面因为上面所说,评分规则定得很死;另一方面,考试机构也有自卫机制,就算为了面子也不一定会挑战他们自己内部的错误。

奥利弗对K说,如果你执著,你就不要妥协,今年拿着这个分数进一个一般的大学,而等明年重申。于是K等了一年,宁缺毋滥,次年重新上交了这份研究报告,一个字都没有改,而这次回来就是一个A——终于碰上个识货的考官。

如果说文科这样,理科应该黑白分明,没有这种情况了吧? 也不。前几年一个学生的高等数学得了90分,如果是别人,就非常高兴了,因为这已经是个A*的等级了。但这个学生非常自信,认为他应该能得满分,就把卷子要回来自己看。果然他被扣了分的那道题其实是正确的,而考官的评语是:答案正确,方法不正确。他的三个数学老师,全部是牛津和剑桥的一等生,联名抗议到出卷的最高考官。那个考官最后承认,那个学生的方法,恰恰是最简洁最先进的解题方法,但不在高中的数学大纲范围内。而那个批卷的考官,从来没有见过那个解法,就顺手扣了分。

只是,这种上诉上诉再上诉的情况,也只有少数昂贵的私立学校才会做:有钱有精力有知识,才敢挑战所谓权威。而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分数回来是多少就多少,不太会有人提问。考官们都是中等水平,伯乐更是难有,天知道有多少天资优秀却特立独行的学生在一关关的公立考试时就被这样扼杀了。一个老师如果自己不够聪明,是看不出学生的潜力的,也无法正确判断学生的能力。但能够得到最高端师资的学生,在英国不超过2%——就是那些有背景和能力进入全程私立系统的学生。

资源分配的巨大差异,考试系统和顶尖大学的招生标准不接轨,导致后期这些大学无论怎样调节招生方式,私立学校的学生必定是超比例地能够被录取。

(作者系法律学者)

猜你喜欢
剑桥牛津考官
面试好难
欧洲·英国 中国人限游?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请打赏
宅假期
剑桥历史
面试中的“察言观色”
考驾照
烧烤也疯狂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