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理论视阈下福克纳作品《烧马棚》的言语分析

2020-08-13 11:40李时成李淑华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合作原则

李时成 李淑华

摘  要:《烧马棚》(Barn Burning)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所著的知名短篇小说,1939年获美国短篇小说最高奖项“欧·亨利”奖。小说主要内容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萨托里斯在面对父亲阿伯纳用暴力解决与他人矛盾的处事原则时所做出的人生抉择。学术界对《烧马棚》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父子关系,主人公的圣经原型,以及对“火”的意象分析等。本文以格莱斯著名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几组人物的对话,试图解析其“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题与内涵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烧马棚》

作者簡介:李时成(1996-),男,汉族,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李淑华(1965-),女,汉族,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翻译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

1.引言

作为威廉·福克纳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作品,《烧马棚》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学者及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小说的两名主人公,父亲阿伯纳与儿子萨托里斯二人在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当发生冲突时,父亲一概用暴力——放火烧别人家的马棚来发泄内心的愤怒,儿子既想劝父亲收手,遵守法律和道义,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父亲的淫威,遵守家族血统的指引。最终,在儿子的心里道义战胜了血统,他选择离开家,独自一人开始新的人生。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从此便作为一则语用学的核心内容被用于各类研究中。人物对话是小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人物对话,能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和作者思想等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因此本文从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出发,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言语分析,以便解析出人物话语中的隐含意义,从而揭示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为文本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简介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包含了两个主要研究课题——“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的定义为:在谈话时,要使你的谈话内容符合你所参与的谈话的共同目的或方向。另外,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内容,即著名的“四准则”,他认为遵守这四条准则即为遵守合作原则。

(1)质量准则:所说的话要与事实相符。

(2)数量准则:指交谈时所提供的信息的量不多不少。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相关。

(4)方式准则:表达的话语要清楚明白。

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应当遵守这些原则以确保谈话的顺利进行。然而,在人们的现实言语行为中,由于社会生活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人们往往会故意不遵守某项或某几项合作原则。在言语活动中,说话人会有意识地违反某项准则,同时会令听话人也意识到说话人对该准则的违反,但是谈话并不会因此陷入中断,而会向听话人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会话含义。当合作原则遭到违反,听话人就会领会到话语自然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会话含义”的本质是根据上下文语境研究话语的言外之意,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说话人的言语可能意味着什么。

3.《烧马棚》中对话文本违反合作原则及其会话含义的言语分析

短篇小说《烧马棚》中存在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言语,我们可以从这些地方推断出潜在的会话含义,从而揭示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下面将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四项准则作为出发点,对文中的会话部分进行解析。

3.1违反质量准则的会话言语分析

小说的开头描绘了一场发生在杂货店内的简陋庭审。哈里斯先生家的马棚被烧了,他指控主人公萨托里斯的父亲阿伯纳为凶手,但由于证据不足无法定罪。法庭治安官和哈里斯先生发现了知道事情真相的萨托里斯,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治安官问了:“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低声答道:“萨托里斯·斯诺普斯。”

“啊?”治安官说,“大声点说。‘上校萨托里斯?在我们本地用沙多里斯上校的名字做名字的人,我想总不能不说实话吧?”

面对治安官的提问,萨托里斯并没有说出实情,而是选择含糊其辞,拒绝遵守质量准则,因为他没有做到所言之为真。因此可以推断,面对治安官的提问,他选择沉默的背后其实是在心中暗暗决定袒护父亲的恶行,在道义与家族血缘的斗争中选择了后者。同时,听话人治安官和哈里斯先生也领会到了萨托里斯所传达出的会话含义。我们可以从后文“‘算了算了!哈里斯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说道,‘活见鬼!你打发他走吧。”一句中得到验证,即哈里斯也发现了萨托里斯拒绝回答,袒护父亲的言外之意。

从此处对话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位主要人物,萨托里斯与阿伯纳的人物形象。萨托里斯的言语饱含思想斗争,可以看出他在道义与亲情之间的摇摆不定,同时为后文萨托里斯的“叛变”埋下伏笔。父亲阿伯纳则展现出了一个身为纵火犯却拒不承认罪行的负面形象。

3.2违反数量准则的会话言语分析

小说的一幕场景发生在阿伯纳一家人被迫离开原来的住处到达新家之后,阿伯纳带着萨托里斯拜访他们的新主人——德斯班少校。在前往少校家的途中,父亲一脚踩在了路边的粪堆上,却径直走进了少校家中,踩脏了少校家门口铺设的昂贵地毯。于是发生了以下对话:

黑老头说道:“白人,你把脚擦一擦再进来。少校现在没在家。”

“滚开,黑鬼。”爸爸的语气里没有一丁点恼怒,说着把那黑人连人带门往里一推,帽子也没摘就走进大门。

“我拦他没拦住。”那黑人急得直叫,“我叫他……”

“请你出去好不好?”贵妇人的声音都发抖了。“德斯班少校不在家。请你出去好不好?”

爸爸没有再开过口。

面对黑人男仆和女主人的请求,父亲阿伯纳的回答没有遵守数量准则,因为父亲的言语没有提供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经过分析可以得知,父亲阿伯纳对黑人以蔑视语相称:“黑鬼”(nigger),并且父亲有严重的仇富心理,因此父亲想对黑人男仆及女主人传达他对他们的不屑一顾。这层言外之意很显然已经被二人领略到,可以从后文“他们刚跨出门去,后边门就关上了,还传来一声女人歇斯底里的号叫,却听不分明。”一句中得以验证。

这部分对话言语内容虽然不多,但是极为重要,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种子。此外,本部分的对话言语生动立体地反映了父亲阿伯纳偏执,冷漠,仇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方遭到势力重组,阶级分化及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现状。

3.3 违反相关准则的会话言语分析

小说中有一处对话发生在阿伯纳一家被迫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投奔下一处农场主家的路上。萨托里斯由于和嘲笑他父亲的孩子打架摔破了头,他母亲于是想给儿子先处理一下伤口再赶路,却被父亲阿伯纳粗暴地制止,发生了以下两句简短的对话:“爸爸却叫住了她:‘上去!‘他弄破啦。我得去打点水,给他洗一洗……爸爸却还是说:‘回车上去!”这里,父亲阿伯纳的言语没有遵守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面对母亲的话语,父亲没有做出任何应当的回应,而是用粗暴的言语将母子二人赶上马车。父亲的言语因此传达出了一种会话含义:我是这个家庭的唯一掌权者,所有人必须服从我的命令。

这一部分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但父亲阿伯纳专制,暴戾,偏执,冷酷的形象却从这两句言语中彰显无遗。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家庭地位低下,缺少话语权,反映了当时的性别歧视、女性生存处境堪忧的社会问题。此处还为文章结尾母亲帮助儿子萨托里斯的“叛变”埋下伏笔。

3.4违反方式准则的会话言语分析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听到治安官判处阿伯纳需赔偿德斯班少校十蒲式耳玉米之后,父亲阿伯纳决定当晚实施纵火报复行动,他命令萨托里斯的母亲和姨妈将萨托里斯牢牢看住,禁止其向少校家通风报信。然而萨托里斯挣脱看守,在母亲和姨妈的默许下飞快地冲向少校家,见到少校本人后二人的对话如下:

“德斯班!”他气喘吁吁地喊道,“我找……”话没说完,他看见那个白人也从穿堂那头的一扇门里出来了。他就大叫:“马棚!马棚!”

“什么?”那白人说,“马棚?”

“对!”孩子喊道,“马棚!”

这里萨托里斯的话语很显然违反了方式准则,因为他没有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要说的话语。然而,萨托里斯想要传达出的会话含义显而易见:马棚遭遇了危机,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解释了。上校当即领悟到了萨托里斯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可以从后文“他听见那白人在他背后喊叫:‘备马!快给我备马!”一句中得以验证。

这里是本篇小说中出现的最后一处对话,也标志着故事进入尾声。主人公萨托里斯在经历了数天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选择了道义的一边,背叛身为纵火狂的父亲。最后的短短两句对话使主人公萨托里斯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至此萨托里斯成为了一个 完整的人,同时也成为了作者福克纳在本篇小说中对于美国南方社会发展新希望的精神寄托。此处的对话为小说结尾萨托里斯孤身一人迈向新的未知生活做出铺垫,并反映了作品的核心主题:道义与血统的较量,以及对美国南方社会未来发展的憧憬。

4.结语

用語用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是近年来文学作品分析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小说文本的理解与认识,使文学文本研究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本文从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烧马棚》的对话文本,以合作原则的四项基本准则为参照分析了小说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进而发掘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反映作品主题。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现实言语的理解与分析,改善人们的语言运用和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从义.解析《烧马棚》中父与子的言语行为模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63-66.

[2]戴丹妮.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交际[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4):65-66.

[3]蔡志芳.浅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关联理论[J].海外英语, 2016(22):162-163.

[4]福克纳著.福克纳短篇小说集.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11.

猜你喜欢
合作原则
合作学习在艺术类院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幽默语的产生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老炮儿》之语用分析
从合作和礼貌原则谈商业场所公示语的翻译
父母与儿童交谈中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