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贞
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意图的清晰、准确的描述。因此,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地提出每个阶段的目标,并将其划分为具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程度和现有教学资源相适应;(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设计学习目标;(4)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5)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上。此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策略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宏观有机结合,包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学方法的选择受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保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补充。此外,重复、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疲惫。
在运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实施教学策略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策略;(2)灵活性原则。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及时处理初中英语课堂事件,实现最有利的教学;(3)有针对性的原则。坚持教学的针对性,明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能力;(4)层次性原则。在运用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层次性,根据层次性目标采用不同层次的策略;(5)操作原则。教学策略是面向教学实践的,要具体、可操作。
3. 使学生处于受鼓励的学习状态
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状态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意图和实际参与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发展和培养是不能给别人或传给别人的。有志于学习和修养的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内在活动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研究表明,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优于被动参与和学习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1)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赋予学生决策权,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等;(3)提供挑战任务,让学生思考和参与;以及(4)鼓励学生。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保持学生不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4. 保持良好的师生沟通
学习就是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真正的交往反映了交往关系的自由占用,在交往关系中,人从交往的形式成为主体,而交往的形式又成为人的自然行为。教学是主体运用想象创造和分享意义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教学有关的话题、观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者和分享者,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师生交往的创造,使学生在创造教育特有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到公平、自由、民主和尊重,并受到鼓励、激励和引导,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多方位、可接受、建设性、可持续性、全面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是初中英语课堂交际的同时主体,因此都要有积极的交际意识,教师要充满教学热情,善于倾听和反馈,能够有效地做好教学准备,启发和评价,使学生思维活跃,发现问题敏锐,他人发言批评,学习效果反思,从而对教学做出及时、清晰、合理的反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公平、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愿意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5. 构建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
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體是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所有的成员基于相同的目的地,以相同的期望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兴趣,共同寻找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方式。正如佐藤正孝在其著作《无声革命》中所提到的,“21世纪的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社区,它不仅是学生相互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包括:(1)共同的期望和信念,通过相互讨论和协商获得;(2)对差异和差异的容忍。不同的思想、思维和文化不是消除的主题,而是一种参考和学习的资源。一个有差异的社区将从不同的经验和角度获得更多的想法和更好的决策;(3)互动交流和相互合作。在学习型社会中,对话、合作和交流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成为一种正常的学习方式;(4)民主和赋权。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体。这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交流经验的方式。一个真正的学习社区鼓励参与者自由地表达他们独特的经验,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及(5)一个精神安全的氛围。友好、温柔、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轻松自如,能够自然、自由、无拘无束、温情、诚实地听、说,使全体成员沉浸在一种令人满意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en, Y. 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on classroom teaching. Beijing: Educational Science Press, 2002.
[2]Cheng, H., & Zhang, T. B. O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China Educational Review, 1998 (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