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红
[摘 要]课堂教学剑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课堂结构、顺风顺水的教学节奏,在彰显课程定位、资源特质、具体学情的基础上,板块组建、策略遴选、流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尝试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引入小古文的课程资源,借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调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朗读词串;悉心聆听;精准理解;积累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81-02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倡导教师不仅要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者,更需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此,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学设计的优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教材中的课文,更需要以广阔的认知视野开掘和整合多维的课程资源。笔者就尝试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引入小古文的课程资源,借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调整,为学生核心素养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就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之基:朗读词串,在猜测故事中激趣引题
虽然选入课堂的小古文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相对接近,但由于其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与当下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认知解读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学设计优化,就决定了教师需要在学生认知和文本内涵之间架设认知桥梁。
比如这篇《王戎不取道旁李》在导入课题环节,教师就巧妙地设置了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词串和图片:第一幅图片(破翁救友)——捉迷藏、大水缸、砸;第二幅图片(孔融让梨)——兄弟、鸭梨、让;第三幅图(曹冲称象)——船、大象、称!借助学生先前阅读小古文所形成的认知经验,强化学生对古代少年智慧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则出示了本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引领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并相机猜测这篇小古文的内容。紧接着出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并组织学生理解题目。
这样的设计其优化点在于两处:1.尊重并唤醒了学生内在阅读小古文的原始经验;2.借助图片直观性资源,为学生阅读并解构机械生硬的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有古文学习的重任,但经历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变得兴趣盎然且无所畏惧,教学设计的优化价值就体现得较为鲜明。
二、优化之本:悉心聆听,在初步朗读中整体感知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需要反复朗读,而作为文言文的小古文更需要借助于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并为后续深入体悟文本奠定基础。
鉴于此,教学设计的优化就需要在朗读的层次和策略上下功夫。针对这篇《王戎不取道旁李》而言,教师可以在整体性朗读课文的板块上,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朗读维度和朗读效果上。首先,针对小古文的语言特质,教师可以强化自身的示范读——小古文不仅语言简洁生僻,而且节奏和韵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朗读的挑战之一,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带领学生在初次朗读中感知文本的语言特质,进一步涵养文言文的特点,为学生通顺正确地朗读小古文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整体初读的实践指导,读出古文应有的节奏和韵味。再次,关注古文的初步理解,这篇文章49个字,可以将大胆猜测与朗读有机整合,比如与学生现有认知并不遥远的“小儿”“诸”等词语就可以让学生在猜测中理解,也可以运用“组词”的策略指导学生理解:比如“游”的意思是“游玩”。
之所以在整体初读环节对朗读进行如此关注,就在于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需要紧扣文本特质和学生学情两个最基本的维度,为学生解构文本、理解诗意搭建了认知性渠道。
三、优化之重:精准理解,在感悟道理中精读古文
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将小古文窄化为接触与感知文言表达特点的过渡性文本,而需要积极凸显小古文中的内生性价值。
首先,精妙设置问题,促发认知思考。在学生整体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当他们玩得正开心时,看到了什么呢?(2)王戎为什么不动呢?(3)李子究竟苦不苦呢?第一个问题旨在提取信息,消除认知障碍;第二个问题旨在探究原因,走进人物心理;第三个问题印证强化,引领学生学会统整性地运用资源,将故事的感知从语言表层向内核向度进发。其次,关注思维生成,巧妙揭示哲理。对这篇小古文的阅读,感悟其中所蕴藏的道理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很多教师常犯的错误就是故事归故事,道理归道理,学完故事之后,直接生硬地抛出问题: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看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实际上却完全割裂了故事与哲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学设计的优化,就需要将道理的揭示融入故事的理解过程中,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推导出文本的内生价值资源。比如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动呢?”很多学生就开始从王戎表现出来的言行细节尝试体悟人物内在的心理特征,这对于学生最终揭示“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的道理有着重要的铺垫性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优化教学的设计就体现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步骤和环节上,巧妙地将故事的理解和道理的揭示融合在一起,让教学最终价值的体现水到渠成。
四、优化之魂:积累内化,在总结提炼中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于感知文本、悦纳语言、学以致用,在学生认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搭建多维的积累悦纳渠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小古文的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首先在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深入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维度地接触文本材料,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达成积累内化的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强化积累效果。比如教师背诵、学生挑刺;学生背诵、同桌建议;也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竞赛。在这样的过程之后,并不意味着本篇小古文教学就可以顺利地鸣金收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资源,小古文在课堂教学中的篇目不多,教师需要借助这一篇文本资源的特点,对阅读小古文的方法进行提炼与总结,从而为学生后续自主性阅读小古文提供方法支撑。
比如这篇小古文的教学,教师就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学习的整体过程,对自身学习经历进行回顾,从而积累相关的阅读策略。为了让学生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能够拥有用武之地,教师即时性推荐了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并告知学生全书有一千多则文章,大多是暗含这些聪明故事的文言文,书中的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并相机鼓励孩子课后可以找来看看。
这样的教学优化就在于不仅仅将教学的视角局限在一本文本中,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提炼汇总、能力的提升铸造,为学生核心能力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剑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课堂结构、顺风顺水的教学节奏,在彰显课程定位、资源特质、具体学情的基础上,板块组建、策略遴选、流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