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堂
摘 要: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行为习惯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影响,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潜移默化学习的榜样。文章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随后介绍了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包括发挥榜样作用、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身管理素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79
在现代化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基础品格。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因为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但却拥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就像是“严厉”的代言人,这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即教师、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很多小學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主要精力放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上,忽略了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情感体验,因此不但会降低管理效率,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发挥不出更好的价值和作用。除此之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的管理理念存在不足之处,在管理实践中不能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管理工作,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
因为过度重视学生成绩,导致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尽管目前的教学改革提出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避免因为分数的因素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但当下依然存在部分小学班主任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分数上,增加学生的内心压力,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存在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由于某些小学班主任对于综合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因此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也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长期过程,主要涵盖三个阶段,基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而实践阶段则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科学思维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针对世界形成自身的判断和认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结束幼儿园后正式进入义务教育的起点,属于系统教育中的关键节点,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注意合理展开管理工作。
(一)树立榜样典范
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位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言传身教,教师需要主动发挥出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当学生的行为表率。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学素质,坚持多参与、少指挥、少指责和多动手的基础原则。除了教师自身需要做好各项工作之外,同时还需要积极发挥出班级干部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形成责任意识,让班干部成为班级内的领头羊,引导全班同学不断发展奋进。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所有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保证处处有岗位,事事有人管,课堂中的每个地方以及大事小情都实现包干到位。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生存,基于长时期的耳濡目染,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种积极的班风。长此以往,学生的课桌更加整齐,教室也变得更为干净整洁。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教师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二)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是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与沟通渠道。想要提升管理质量,需要全面优化、改善教师的自身形象,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如此才能使教师更为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至于师生关系也一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使学生受益。
在沟通中,共情是沟通的基础要素。班主任需要科学掌握共情因素并进行合理应用,将教师的情感以及关心有效传达给学生。该种做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与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身体和心理均达到健康标准,创造出一种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而怎样更好地掌握共情能力,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第一是学会倾听,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涵盖两个步骤,一方面是听其言观其行,另一方面是把握适当时机,针对学生肢体动作以及语言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并将理解信号传递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第二是学会尊重,应该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接纳学生信念,尊重学生决策和选择,避免指手画脚,同时也不能将自身意识强行附加到学生身上,理解学生的认知,容纳不同声音。第三是能够从对方角度出发,实施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立场和环境,寻找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因素,发现共情性质。第四是对各种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归纳和应用。共情教育本质便是感同身受,在对学生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详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内心诉求,并在学生自主表现中寻找能够认同和理解的观点,结合肢体以及语言动作,给予学生认可信号,帮助学生有效摆脱抵制情绪。假如存在意见不同的情况,应该避免应用过激语言,需要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内心不良情绪,顺利实现谈话教育目标[2]。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既有内容,同步提高学生成绩以及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各种针对性的发散思维训练,强化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合理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确保学生在收获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提升其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联想、观察和学习的空间,避免对学生成绩提升进行过度追求,抛弃传统教育方法,从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
加强“三心”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素养品格。品格是一个人行为和形象的综合体现,学校中的教学工作需要坚持德育为先,重点培养学生的进取之心、感恩之心以及诚实品德。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在管理中需要了解学生说谎的原因,随后耐心对学生讲道理,鼓励他们说真话。某次教室窗帘被撕裂一角,在问到是谁所做的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承认。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以和善的语气为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并阐明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了就好,但如果撒谎则是再次犯错。不论是谁弄坏的窗帘,下课可以去办公室找教师讲明原因,一起将窗帘修整好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教師还需要为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创造有效空间和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不管对错,在学生自由表达后因势利导,预防其为了掩盖内心情感而说谎。
秉持向善理念,指导行为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感恩之心。怀有一种感恩之心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需要从学生周围入手,教育他们尊重和关心自己的老师、长辈和父母,并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他们的付出,懂得感恩,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将自己的衣服、玩具和书籍等捐助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同时还可以在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感恩活动。这样能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进取心理,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学生的长处进行鼓励,提升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班主任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班级内所有学生都拥有两种角色,一种角色是管理者,另一种角色是被管理者。所以,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当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时,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养成了自我管理的好习惯[3]。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辅助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每位学生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合理的管理目标。例如合理安排班里面的各项活动,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等。第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小学生心智不够完善,自控能力不足,比如某些小学生会沉迷网络游戏,进而占据学习时间,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期学习目标。为此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沉迷于游戏的危害,促进学生自我激励,写下座右铭不断激励自身发展。同时强化体育锻炼,引导其参与运动,并从网络游戏中顺利走出来。第三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结合自身制定目标,联系评价结果对下一阶段目标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学生实施自主评价,需要先形成明确的目标,随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对活动中的收获和反思进行全面总结。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时,需要适当降低标准,避免以成人的标准对小学生进行行为评价,除了行为效果之外,还需要看重行为动机和行为过程,提高学生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基础共识。学生的社会素养、能力、行为、品格、思维、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基础素养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至于学校管理主要是以班级管理为核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会在班级师生互动中实现。而小学班主任属于班级管理中的主导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下教师需要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方法,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育程.倾听心灵声音,提高沟通效能——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提升路径[J].教书育人,2020(1):77.
[2]张晓翠.用心沟通,构建和谐班级——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44.
[3]黄丽冬.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