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兴
【关键词】党的建设 干部 挫折心理 补偿心理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玻璃心”是现在网络上一种比较流行的用语,多形容有的人心理敏感、脆弱,经受不起重大挫折考验,心像玻璃一样易碎、易受伤害。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越发多见起来。
近些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因“玻璃心”破碎而萌生“补偿心理”,走上了贪腐道路,不但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痛苦。这种“玻璃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横比吃亏论。不能否认,有的党员干部能获得组织提拔重用,是与他们过去很自律、工作作出过较大贡献有关系。但有的党员干部在担任领导工作后,思想上开始懈怠,自感与接触到的老板或经商下海的同学、亲友相比,在思想层次、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诸多方面都更高明,但看着那些老板朋友住豪宅开豪车,穿名牌出入高档会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过得何其潇洒自如,而心生嫉妒和不满,于是拒腐防变心理弱化,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想方设法对自己进行弥补。有的党员干部把公款消费作为对自己能力的应有补偿,公款吃喝旅游、住豪华酒店,坐超标车等,他们不但不感到问心有愧,反而认为理所当然。中石化原总经理王某某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他被查处后反思道:随着职务的升高他发现,在不同层面的职务,有着不同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标准,还有一种攀比的心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在职务赋予的这种光环下,自己就忘乎所以了。更有甚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捞取利益的“资本”,偏执地认为,给别人操心了、办事了,多少拿点好处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
付出补偿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工作很辛苦,没日没夜地加班,“白+黑”“5+2”是经常的事情,劳苦功高,而自己的工资收入并不是很多,觉得太吃亏了,在物质上“找补”一下无可厚非。这些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一旦回报与欲望不相匹配,就牢骚满腹、懒政怠政、自暴自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把为党和人民工作当做“等价交换”,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践踏党纪国法,希冀用“捞一把”“收一点”来弥补自己的“亏欠”。还有的党员干部因长期投入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所以认为“亲情损失金钱补”。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不少走上违纪违法甚至职务犯罪道路的领导干部就受到这种“家庭补偿”心理的影响。比如,刘铁男、赵少麟、杨家才、苏荣等人都是倒在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之上。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就忏悔道:自己“放松了对家属子女的要求,放松了对所谓的一些商人朋友的警惕,最后落到这个结局,这是我咎由自取。”
职务补偿论。这种寻求补偿心理大多出现在少数临近退休或未获得及时提拔的党员干部身上。有的临近退休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即将退休、政治上已无所图,一旦离开现任岗位,便可能人走茶凉;权力过期作废,不如“歇歇脚”,在交出权力前“捞一把”,来一次“最后的放纵”,最后身败名裂。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在回顾自己的贪腐之路时就谈到:“慢慢随着职务的提升,再加上环境的影响,考虑自己的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后,自己也60岁了,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时候思想就抛锚了,就追求物质的金钱的。”也有一些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工作很努力,并且取得了成绩、作出了贡献,理应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一旦升迁受阻就心生不满,产生“政治上无望,经济上弥补”的错误心理,寻思着在“钱程”上做打算。
自我中心论。干事创业不会一帆风顺,难免磕磕绊绊。现在的党员干部大多具有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优势,但许多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环境单一,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没受到太多挫折。而且,当今社会更加进步、包容,现在的党员干部也更讲求个人的自由平等,注重所谓的生活品质,因此心理承受力不强,主要是对于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弱,表现为听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个别党员干部脾气较大,一遇批评就“怒于色”,不服从管理。倘若因为自己的“玻璃心”就经不起批评指责,不去直面問题,让难过的苦水肆意“决堤”,那么难过本身就变得毫无意义,对这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身的心理、能力成长将有害无利。
造成一些党员干部“玻璃心”,进而一步步滑入错误甚至腐败深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思想上、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抗挫折心理脆弱。挫折,是指人们遇到的无法克服而让人失望、痛苦、沮丧的阻碍。一些党员干部因“玻璃心”而出现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挫商太低。心理学上所说的挫商,是指承受外部挫折所带来的压力的能力。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越强,则其挫商也就越高。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多是只有“家门、校门、办公室门”经历的“三门干部”,在蜜罐里、温室中长大,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艰苦工作的锻炼,对挫折失败体会浅,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因此,他们喜欢听表扬的话、顺耳的话,不能够“闻过则喜”,一旦受到了批评就倍感委屈,拿工作撒气、消极怠工,甚至“撂摊子”,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俗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玻璃心”是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迈过去就是一片快速成长的“新天地”。
存在贪念引发的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是一种带有一定企图的付出后希望能够得到回报的心理活动。大部分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作出了群众公认的业绩,赢得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但随之而来的是,少数党员干部个人私欲开始膨胀,把干好本职工作、应尽的义务,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筹码。补偿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党员干部心理扭曲而产生的诸如以“真金”作为补偿的想法,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是个人堕落的重要思想诱因。他们面对名利的诱惑,可能异常在乎职务升迁;面对利益的诱惑,可能希望与老板商人一样有物质享受。于是,越比越觉得吃亏,心态也越失衡,消极情绪由此不断产生,更有甚者为了弥补“损失”而不惜铤而走险,践踏法律红线。领导干部作出成绩、有所贡献,希望有所补偿可以理解、接受,问题是,补偿也应有度,个人不能贪得无厌,更不可逾越法律红线。一些党员干部的补偿心理,折射出他们心中只有私利、并无公义。
理想信念缺失。畸形的补偿心理是理想信念缺失、党性缺乏的表现,是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发生了偏差,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错误表现。有的党员干部被“付出就有回报”的错误观念所左右,想的只有一己之私,置党性觉悟于不顾,全然不念及自己的权力地位由何而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山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聂春玉就说:“做了市长思谋着什么时候能做到书记,而且创造什么条件能够做到书记,做了书记思谋着怎么能够回到省里面当个副省级干部,目的就是为了升官。”怎么能指望这样一个天天想高升的政客式干部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回望战争年代,面对枪林弹雨和严峻生死考验,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于度外,这种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初心和使命。处于今天的和平年代,有的党员干部整日考虑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享受,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组织对不起自己,就心灰意冷、消极怠工,甚至寻找通过腐败获得补偿和安慰的途径,其结局只能是声名狼藉、前程尽毁。这种心态和现象,反映的是背弃理想信念、丧失党性原则、忘记初心使命,说到底是政治定力不足、“总开关”失灵。
甘于被“围猎”心态。一方面,权力具有腐蚀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多寡还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权力不可避免地会激发一些党员干部占有财富的贪婪欲望,他们妄图实现手中权力的价值最大化,不断谋取更多的钱财或其他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甘于被“围猎”。由于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各种讨好、捧杀、诱惑、算计都冲着他们而去,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在理想信念稍有不坚定时,他们的思想就会动摇,一步步堕入犯罪的深渊。很多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都指出,自己立场不坚定被商人“围猎”,是其走向违纪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心病还需“心药”医治。治愈党员干部“玻璃心”,主要靠教育,当然,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也不可少。
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挫折。正确面对挫折,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百炼千锤更坚强的心理基石。党员干部在工作历练中方能成长成才,这种历练必然伴随各种挫折与委屈,甚至是伤痛。因此,党员干部不要安于做“温室花朵”,而要以客观、淡定、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和接纳批评,不拍“碰钉子”,敢于自找苦吃;遇到挫折时,积极想办法战胜它、跨越它,把挫折当做成长道路上的警示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或不犯错误。唯如此,方能在挫折中自我雕琢、自我完善,做到遇到挫折顶得住、关键时刻撑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始终无畏艰险、砥砺前行,真正把挫折和困难当成最好的磨砺,从而越挫越勇,最终实现凤凰涅槃,成长为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好干部。
党员干部要防止滋生补偿心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贪念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其实是源于攀比。为避免补偿心理的产生,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名与利,正确对待付出与回报,永远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方面,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有进取心无可厚非,但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的培养,充分信任组织的选人用人制度,至于“进退留转”则可以平常心视之。另一方面,选择为官,就要有收入低而安于贫困的心理准备,就要有紧张忙碌难以安神的心理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所以,选择从政就不要想在从政中发财。否则,有了横向攀比心理,就会动歪心思。“往上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激励官员作为,但超过限度而忘记了人民的嘱托、以此为唯一目的,就会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伤害。
黨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政治上坚持正确立场,摒除各种干扰、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强不强,首先要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真正牢记初心使命,在灵魂深处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用敬畏之心对待名与利,用感恩、珍惜和进取之心对待事业、组织、群众,始终保持心态平和、心境淡定;才能做到慎细微、慎独处、慎身边,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管好家人、身边人,不存私心、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称心、自己安心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员干部要受到管理与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多关心、多指导,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党员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错误,用循序渐进的任务锻炼他们,不断把“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使其不辜负新时代所担负的使命。各级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纪律规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宗旨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和担当,使其在面对社会不良风气和诱惑时,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各级党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发挥惩戒职能,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对那些思想松动、出现负面情绪的党员干部,要通过谈话函询等方式,将其补偿心理遏制在萌芽状态;对那些顶风而上,触犯纪律底线、法律红线的党员干部,要加大查处力度,按法律法规惩戒,绝不姑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刘纪舟:《落马贪官的腐败心理:腐败心理学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
②苏满满:《腐败心理预防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责编/张忠华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