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考生
诚如斯言,“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做学问者,本该“穿着”淡泊名利的学术“白袍”,潜心于学术研究,可一旦为名利所动,心中便失去坚守,就犹如白袍沾上黑墨而无法洗掉一般,堕身于名利场中,想离开却发现难以自拔,失去了本该有的“学术精神”。
所以做学问者,应秉持“莫使学术惹尘埃”这一信念,远离名利场的诱惑,莫让学术的“白袍”沾染上名利的“墨水”,丢失了淡泊名利的学术精神。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君不见“文化超女”于丹,大肆出书宣扬自己对《庄子》《论语》的解读,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中的内容不过是低劣的“心灵鸡汤”。于丹的学术“白袍”上早已沾满名利的“墨水”,她本人也最终被北大学生给轰下了讲台。
因此,做学问者若是垂涎于名利,自甘让学术的“白袍”沾染上名利之墨,他们或许会得意于一时,但终究要被“打回原形”,因为总会有明眼人,看穿他们的为人,揭开他们汲汲于名利的真实面目。与其落得如此不堪结局,倒不如坚守“莫使学术惹尘埃”的信念,主动远离名利是非,这样,当人们发现你“身着白袍”,坚守着淡泊名利的精神耕耘于学术时,他们会赞叹佩服你的“学术白袍”一尘不染。
你看學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他们一家三口一生淡泊于名利,避开了外界的车马喧嚣,在内心修篱种菊,因此他们的名声响彻学术界。人们惊叹于一家三口皆为学术大家的传奇,也把他们淡泊名利的“白袍精神”印在了心底。
由是观之,做学问者应该保持淡泊名利的“学术白袍”一尘不染,而要做到这一点,你的内心就必须足够沉稳强大,即使外界天翻地覆,物欲横流,你仍能如唐僧取经般初心不改,不断前行。
莫言先生斩获诺奖以来,中国人为之欢呼雀跃,各种采访纷至沓来,而莫言先生没有在意这些喧嚣,在发表了一则简短声明之后继续潜心创作,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正是有了足够强大的内心,莫言先生方能在面对诺奖的巨大荣誉时,依旧披上淡泊名利的“白袍”,丝毫不让其为名利的“墨水”沾染。
尼采有言:“人的欲望有如高山滚石一般,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我们做学问时,千万要保持内心沉稳强大,初心不改。
本文机智之处有二:一是据题竖旗。作者从文题出发,提炼出了“淡泊名利,一心向学”的学术精神,这就有效地增强了立论的贴合性和精准度。二是析例定策。“强大内心,抵御诱惑”的对策并不是作者头脑风暴迸发出来的,而是在对文学巨匠钱钟书丰碑永树与学术超女于丹被轰下台的对比分析中生发出来的,这就有效地增强了对策的可行性和可信度。聚焦学术,点上发力,讲清说透,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