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带头人”为引领提升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

2020-08-13 07:02李建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双带头人组织力党支部

[摘 要]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支部书记要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从基层党建和科研教学两个方面引领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组织力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将基层教师党支部工作中决策、联络和控制等工作分工作为第一个维度;将基层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党员的角色划分作为第二个维度,构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立体化组织力模型,探索提升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 “双带头人”;党支部;组织力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项目(DJZD201905)

[作者简介] 李建华(1979—),男,山东潍坊人,经济学博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贸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经济学教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003-04    [收稿日期] 2019-09-2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将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教育培养进一步强化,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和科研教学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

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着组织地位不高、支部建设不均衡、组织功能弱化、发挥作用层层递减、党员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面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组织如何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组织功能作用,如何将“三全育人”理念要求贯穿于高校工作各方面,切实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是决定高校能否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使命责任的必要基础条件。

许多国内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学校管理部门对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进行了研究。吴迪(2019)认为基层党支部要把“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让党支部成为教育科研和党组织的重要堡垒。郭茜(2019)认为高校党组织的组织力要从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工作开始,以组织力为主要培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力,事业推动力,凝聚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王陈(2019)认为党建和学术要深度融合,要形成“头雁效应”,提升党建质量。

二、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和维度分析

1.组织力的内涵。组织力是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在科学的组织运行结构中领导者和执行团队的合力,是领导者成功地带领执行团队高效旅行职责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科学的组织运行结构是提升基层组织力的基础。建立组织体系,并规定体系中每个人的活动和相应的责任以及各项活动的关联规则,将直接影响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定义为基层教师党支部完成党建、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工作,配置党建、教学和科研资源的能力。高校的工作具有两个方面的前沿性,一方面,高校站在科研教学工作的前沿,要推动科研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另一方面,高校也站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前沿,要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就是科研教学和党建工作的前沿战斗堡垒。

2.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维度和相应要求。《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将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教育培养进一步强化,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和科研教学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本文将基层教师党支部工作中决策,联络和控制等工作分工作为第一个维度,将基层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党员的角色划分作为第二个维度。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分解为两个维度,基层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的合力。本课题将构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立体化组织力模型。

决策是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第一个功能,主要内容是决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资源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要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必须保证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科研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科研资源的成本约束下,达到教育产出的最大化。例如:某高校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那么教师党支部要把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科研资源重点向应用性的目标投放,多安排一些应用性课程,与企业联系密切的实习和企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申请。在资源配置的過程中,支部书记要起到关键性作用,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高效推进资源配置。支部委员要配合支部书记,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在个人与集体利益矛盾中,以集体利益为先,发挥带头作用。党员要认真执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资源配置。

联络是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第二个功能,主要内容是联络校内外各种资源,把教学科研团队融合在一起。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创新思维要体现在教师的科研工作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中。科研工作的特点是个性化非常显著,每个教师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风格,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联系较多。在联络这个维度下,基层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关键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提倡教师党员与行业专家学者多沟通,不断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其次,提倡教师党员与学生多沟通,通过URT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支部书记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统筹协调科研方向,保证科研方向与学院和学校的科研方向保持一致。支部委员一方面协助支部书记,保证科研方向,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党员,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把握是基层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第三个功能,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把握科研工作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层党支部;二是把握教师的行为规范,保证教师的行为不能违反师德师风的要求。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生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把握教师党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师德师风。支部书记在把握教师的政治方向和师德师风方面必须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支部书记要带领基层党支部严格执行上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安排,同时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向上级党组织询问清楚,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其次,支部书记要身先示范为支部委员和教师党员树立良好的标杆。最后,支部书记主动担当,认真考核教师党员的师德师风,及时纠正教师党员的错误行为。例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中,支部书记一定要在政治上,师德师风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把基层教师党支部打造成有强大组织力的战斗堡垒。支部委员要配合支部书记的工作,监督教师党员的政治方面和师德师风,教师党员按照党员的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双带头人”在基层教师党支部引领功能的维度分析

1.“双带头人”的决策作用。“双带头人”的决策作用主要體现在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中,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负责配置教师资源,为不同的课程配置合适的主讲教师;主持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双带头人”的联络作用。“双带头人”的联络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工作中。科研工作的个性化特征较强,每个教师的科研方向存在差异。“双带头人”负责统筹协调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确保各个研究团队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科研任务的完成。

3.“双带头人”把握作用。“双带头人”的把握作用主要体现在党建工作中。把握作用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把握教学和科研的方向不能偏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意识形态的内容较多,“双带头人”要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科研工作中的正确方向。第二,把握教师的行为不能偏离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工作的基本道德,“双带头人”要以身作则,把握教师的正确行为。

四、构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立体化组织力模型,探索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机制建设

1.构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立体化组织力模型。“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不能脱离基层党支部而孤立存在,是需要基层党支部委员和党员的积极配合。支部委员和党员在党建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发挥着决策作用、联络作用和控制作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共同构成一个组织运行结构,在党建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要分清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强弱,既要责任到人,重在落实,同时也要相互配合,目标一致。合理配置党建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探索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机制建设。(1)党政合一的组织决策机制。为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在实处,基层教师党组织应该与基层学术组织共同设置,将支部设在系部上,通过基层负责人“双带头人”制、系室务会制度等方式,将政治、学术和行政权责充分统一。党政合一的组织决策机制是“双带头人”,支部委员,教师党员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而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组织决策机制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握好自己扮演角色的功能定位,让整个支部的组织力达到最大。(2)教学科研主导的协调联络机制。基层教师党支部要将系室务会作为主要的决策机构,负责本组织的学术事务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职责。系室务会负责统筹协调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确保各个研究团队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科研任务的完成。“双带头人”的关键作用在于协调联络,让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在不同研究领域的特色和长处,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加强与其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索研究领域的前沿,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3)民主集中的事务管理和把握机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原则,以系室务会等作为主要决策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控制意识形态和师德建设。以既提升广大教师的参与集体事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术自治和民主集中的优势,又有相应的检查监督渠道,确保各项决策的合理有效。大学教师作为高学历人群,对真理研究的好奇心和思维活跃性及创造性形成了这个社会群体独有的特征。在基层教师党支部的事务管理中要尊重这个社会群体的特征,探索相适应的事务管理方式。同时,基层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一定要有“底线意识”,把握教师党员的政治方向,及时了解教师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教师党员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

参考文献

[1]吴迪.“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视角下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39-140.

[2]郭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和提高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2).

[3]王陈.高校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路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2).

[4]姜春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8).

[5]高营营.高校管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9(24).

[6]李连富.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探析——基于福建省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4).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组织力党支部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