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理事会的资助模式与成效分析

2020-08-13 07:05杨芳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资助科学

杨芳娟,梁 正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北京 100081;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个开放、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学科领域交叉融汇,科学技术与创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颠覆性创新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地源于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1],因此,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基础研究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2]。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政府拨款、指南引导、自由申请、同行评议”等为基本特点的科学基金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成为各国资助科学研究的重要制度[3]。

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配置在科学前沿领域,欧盟于2007年成立了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ERC是专门针对基础研究设立的独立运行机构,主要负责资助泛欧层面自下而上、兴趣驱动的科学前沿探索活动[4]。通过提供竞争性资助,ERC支持并鼓励全球杰出科研人员到欧洲开展高质量的前沿研究[5]。据统计,自2007年成立以来,ERC已投入预算经费131亿欧元,约占“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总预算的17%。截至2017年年底,ERC资助的8 000个前沿基础研究项目中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5个沃尔夫奖和4个菲尔兹奖,发表论文10万篇,其中超过5 500篇发表在高被引(1% most cited)科学杂志上[6]。在推动基础科研发展的同时,ERC也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产业前沿开展研究,很多基础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到应用领域,包括800多项专利申请和75家新兴企业创立。ERC的成功使ERC模式在一些欧盟成员国受到青睐[7],目前已经有8个成员国仿照ERC模式建立了本国研究理事会,11个成员国在ERC支持基础上启动了国家层面的资助机制[8-9]。

随着基础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0],人们对基础研究的认识逐渐多元,强调效用这一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日益鲜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知识生产与创新模式发生本质变化[11-12]。为适应科学研究新范式以及新问题和新需求的出现,世界范围内主要科学资助机构都在调整和改进资助战略与管理机制[13]。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引导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调动基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使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实现基础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因此,亟需借鉴研究既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同时又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基础研究资助与管理体系建设。有鉴于此,本研究开展了针对ERC的资助模式与资助成效的系统分析,以探索适合科学研究新范式的资助与管理机制。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明确区分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认为科学发现是基础研究的结果,技术发明是应用研究的产出。由于忽略了科学与技术之间复杂的反馈机制,线性创新模式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14]。斯托克斯[15]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认为科学与技术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仅基础研究可以引致技术创新,技术发展也同样会反作用于基础研究,因此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既来自于科学自身发展,也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并据此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四象限。事实上,应用性越高的研究越有可能对基础科学产生影响[16],如杨中楷等[17]基于诺贝尔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分析发现,很多诺奖成果同时具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性质,基础科学成果正是通过技术科学的中介作用实现了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学科及前沿领域的不断涌现,新知识生产模式、创新系统、三螺旋、变革性研究、协同创新等模式不断出现,其本质都是围绕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的,体现了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18]。库恩[19]将科学研究分为累积渐进式与革命突破式两类,前者是对现有研究范式的补充和发展,后者是对科学的颠覆性革命。该范式理论虽然指出了常规科学与革命性突破之间的差别,却不能完全解释科学革命产生的根源。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代表的联邦科研资助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挑战或颠覆既有研究范式的“变革性研究(transformative research)”的特征与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资助实践不断修正评议标准、评估资助成效,逐渐形成对变革性研究的界定[20-21]。陈敬全[22]指出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委员会认为当前科技活动的基础与应用已经难以区分,提出“前沿研究(frontier research)”的概念,认为这种研究具有前瞻性、开创性、高风险/高收益、跨学科等特征,其科研成果与技术联系更紧密。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科学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基础与应用的连接,完善创新价值链的布局[23]。不难发现,前沿研究指向了具有真实转化价值的成果,是对变革性研究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即从知识到创新的变革,因此,前沿研究是对当前科学研究的新理解,能较好地反映科学研究的新特点,具体包括:立足于创造新知识与发展新认知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往往兼具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属性;不考虑学科间已有的界限,研究问题通常会涉及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高不确定性,是一种风险性的尝试。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重点关注ERC的资助模式与资助成效,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分析以及文献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ERC的科研资助与管理动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作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检索工具,其收录的期刊论文一般是发布具有原创性贡献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选用SCI作为数据检索源,首先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将检索字段标识设定为“FT=(ERC OR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NOT FT=(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NOT FT=(NSERC)”,语种和文献类型分别设定为“English”和“Article”,时间跨度为2009—2017年;其次,以文本形式将论文的结构化数据,包括论文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全文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保存到本地;最后,将上述文本数据导入到美国Search Technology Inc.开发的数据分析工具 Vantage Point软件中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Ucinet和Gephi等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本研究的其他数据源还包括ERC的官方网站和ERC的年度评估报告。

3 ERC资助模式分析

3.1 使命定位

作为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的一部分,设立ERC的目的在于通过识别最好的想法、甄选最优秀的人才来推动欧洲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作为一个泛欧洲的科学资助机构,ERC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科学卓越,鼓励研究人员在所有领域自由地开展前沿研究。相较于国家层面的科研资助,ERC能延揽全球范围内拥有杰出想法的人才,灵敏地判断和支持有前景的研究。长远来看,ERC的宗旨不仅仅是资助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改进和完善欧洲的研究体系,包括建立高质量的同行评议体系、项目资助管理体系和资助绩效评估体系等,使欧洲能更有效地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另外,通过甄选和投资变革性科研项目,可以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市场以及更广阔的社会创新基础的形成,最终使欧洲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具备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资助类型

ERC的资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打破了人才的学科领域、年龄、国家、学术资历等的限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下而上”、以好奇心为驱动的研究,支持科研人员有突破性想法,开展针对前沿学科、交叉学科、新技术以及新领域的开拓性探索。截至目前,ERC共设立了5类资助计划,覆盖了所有学科领域(见表1),为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杰出科研人员或科研团队提出的卓越研究项目提供长周期经费资助。其中,启动资助计划和高级资助计划是最早设立的两个资助计划;巩固资助计划与启动资助计划相互衔接;概念验证计划(PoC)面向获得ERC资助的研究人员,目的是促进研究成果快速应用;协同效应计划面向小型研究团队,旨在促进跨学科研究。

表1 欧洲研究理事会的主要资助计划

除了前述ERC设立的5类资助计划,欧洲很多国家也设立了研究奖学金计划支持科研人员申请ERC项目;此外,ERC还与中国、南非、美国等国家的主要科学资助机构设立了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加入ERC的研究团队。

3.3 项目评审

ERC坚持高水准的专业评估,通过组织国际同行评审择优资助申请项目,基于鼓励原创、追求卓越、简单灵活的原则,科学优异(包括科研潜力、科学质量以及科研环境与资源)是评判的唯一基准。为保证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高透明度,ERC设立了由25名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涵盖物质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科学评审委员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负责设立评审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7~10个国家的10~16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的选取只取决于专家的学术声誉,其遵守科学卓越的评审原则,不受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的影响。

ERC的评审共分为两轮,评审程序严格规范。第一轮主要审查申请者的个人学术履历和研究申请概要,如青年科研人员是否具备研究潜能,中级研究人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学术履历以及是否形成了卓越的研究贡献等。第二轮再次审查研究人员的学术履历和研究申请内容,每份申请至少由3名会评专家评审,根据申请书研究方向的不同,ERC还会邀请函评专家进行远程评审;与此同时,针对不同资助类型,第二轮的评估过程也有所不同,例如启动计划、巩固计划和协同效应计划的申请者进入第二轮评审后,会被邀请参加评审答辩,以确定申请者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做好研究,同时申请者也有机会针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互动。ERC每年会组织超过350名的高水平会议评审专家和2 000余名国际远程评审专家参与评审工作。评审小组的专家信息一律保密,但是候选人信息会公布在欧盟机构网站上,除了便于公众监督以外,也是为了给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使其有权力提出避免某些专家参与评审的要求。

3.4 资助管理

ERC由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ERCEA”)、专题工作组和常设委员会组成。科学理事会是ERC的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资助战略、确定评审程序、监督项目管理、实施项目评估等工作,理事会成员由欧洲委员会任命,任期4年。ERCEA负责ERC科研项目的具体组织和管理,包括按照年度预算组织项目申请和评审,为申请者提供信息与支持服务,与获资助者签订资助协议,支撑科学理事会的工作等,其工作人员已从2008年的61人增长到2018年的498人。专题工作组目前已设立7个,主要分别针对性别平衡、开放获取、创新创业、扩大欧洲参与、强化国际参与、关键绩效指标、项目背后的科学等专题展开研讨分析。常设委员会目前已设立2个,一个是评审组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方法、流程、相关政策等议题的设置;一个是利益冲突、科学不端和伦理道德委员会,负责制定涉及利益冲突、欺诈和道德问题的评判准则,澄清科研道德建设与科学不端行为处理等情况。

“独立、高效、透明”是ERC的工作原则。项目立项后,ERCEA即与项目主持人和承担单位沟通项目期限、资金拨付、报告制度、成果归属等详细内容,并签订资助协议(见图1)。ERCEA高度重视管理绩效,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6年,ERC管理的项目资金总额超过了90亿欧元,其中管理费用约占2%,工作失误率仅为1.35%。一个项目从正式签署合同到资金到位,平均需要22天。项目支持期限为5年,如果5年后研究效果不好,就会终止资金支持;每项研究进行两年半后,有中期评估,如果没有成效,也会取消支持计划。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显示,93%的项目承担人对于ERCEA的管理给予极高的赞誉[24]。

图1 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计划的资助流程

3.5 资助评估

自2015年开始,ERC每年都组织对资助项目的年度评审。2015—2017年的评估结果显示,分别有21%、25%和19%的结项项目被认为取得了科学突破,50%、48%和60%的结项项目被认为取得了重大进步(见表2)[25-27]。获得资助的项目明显具有高风险/高收益、跨学科、高影响力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吸引和汇聚优秀科研人员非常重要,获得ERC项目资助对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2016年,ERCEA组织了针对概念验证计划的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从科研成果生成到科技成果转化再到科技企业创立,概念资助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相较未获得资助的项目,PoC项目无论在知识产权、公司衍生或是吸引资金支持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表2 欧洲研究理事会5类资助计划项目的评估结果

4 ERC资助成效分析

4.1 资助统计分析

2007—2017年,ERC共资助8 574项科研项目,包括启动资助计划3 840项、巩固资助计划1 562项、高级资助计划2 413项、概念验证计划735项以及协同效应计划24项(见图2、图3),5类资助计划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率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图2 欧洲研究理事会5类资助计划项目总数的年度分布

图3 2007—2017年欧洲研究理事会5类资助计划项目的数量分布

图4 欧洲研究理事会各类资助计划项目数量的年度分布

图5 欧洲研究理事会各类资助计划项目的资助率年度分布

2007—2017年,ERC已资助8 000多位优秀科学家,其依托机构分布于欧洲的34个国家。其中:英国最多,有1 780位获资助者在英国从事科研工作;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分别为1 281位和1 059位;90%以上的科学家集聚在11个国家(见图6)。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5位中国学者获得ERC的资助。

图6 2007—2017年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项目依托机构的主要国家分布

2007—2017年获ERC资助人员所在机构的前15位如图7所示,包括法国的2家国立科研机构、英国的4所高校、德国的2家学会、瑞士的2家学院等单位。

图7 2007—2017年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项目依托的前15位机构

ERC支持科研人员在任何领域探索新的研究机会和研究方向,鼓励尝试新兴领域或创新方法以及科学发明。其资助过的项目非常多元(见图8),从医学健康领域的哮喘研究到新型材料石墨烯研究、从灾难管理到抗癌纳米疫苗的研发、从网络安全到气候变化,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

图8 2007—2017年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项目的主要学科构成

4.2 文献计量分析

2009—2017年间,ERC资助产出SCI论文总量为87 295篇,从2009年的766篇到2017年的18 529篇,论文呈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国际合著论文为53 722篇,合著比例从2009年的38.90%增长至2017年的65.21%,合作国家遍布全球,合作机构涉及各国上千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见图9)。

图9 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产出SCI论文数及其中国际合著论文比例

2009—2017年,ERC资助产出的SCI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在64.36~2.43次之间(见图10)。

图10 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产出SCI论文的被引统计

分析2009—2017年受ERC资助的合著论文的合作国家和机构可以发现,国家间的科研合作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合作频率较高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合作频率较高的机构包括博洛尼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马德里大学等。总体来看,ERC资助产出的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一些科学资助机构资助产出的论文。

5 结论与讨论

ERC是首个着眼于前沿科学研究的泛欧洲资助机构,其运行实践已为现有欧洲资助计划以及欧洲各国的资助计划提供了有益补充,成为衡量国家科研和创新体制竞争力的标准。ERC的成功归功于三大要素:追求卓越、国际合作和研究自由,尤其是“卓越”和“独立”是ERC工作的基点。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汇融通,本研究总结ERC的运行实践,提出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参考与借鉴:

(1)聚焦前沿研究,以追求卓越为使命。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前沿探索始终是一个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前沿研究既不是为了科学知识的增加而工作,也不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寻找有用的知识,而是力求在两者之间,在知识的前沿和现实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某种结合,以及在多学科或学科内交叉形成的共同的知识平台上发展新的前沿。ERC提倡的前沿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界限,重视两者的互动与整合。相关评估结果显示,虽然ERC成立只有短短10年,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助卓越科学的典型代表,不仅产生了很多具有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还孵化出了一些新兴企业。另外,ERC还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线,鼓励跨学科研究。评估结果显示,ERC资助成果的影响力与跨学科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是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项目,其跨学科特征越明显。发展程度处于起步阶段的交叉学科与领域,恰恰是后发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

(2)完善同行评议,以科研质量为唯一标准。同行评议一直是科学资助机构遴选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借鉴现行同行评议机制的同时,ERC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致力于建设一个透明、公正、规范和负责任的同行评议系统。其采取的措施包括聘请全球范围内声誉杰出的科研人员担任评审专家、将科学卓越作为评审的唯一价值标准,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允许项目团队就评审专家意见进行交流等。严格执行的国际同行评议机制保证了ERC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使得ERC能在在全球开放竞争的环境下,依照国际公认的学术标准,吸引汇聚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科研人员。

(3)重视资助评估,不断推动变革性研究。自成立以来,ERC就开始探索资助绩效评估方法及其影响力,持续发布年度报告和评估报告,致力于将评估形式规范化和制度化。针对评估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如性别平衡、扩大欧洲参与、开放获取和数据共享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等议题,设立专题工作组进行研讨分析;2015年开始持续开展针对结项项目的年度评审,评估资助的影响力,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2016年启动“ERC资助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影响”和“ERC项目研究成果与数据的开放获取”两项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资助质量。

(4)鼓励自由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科研资助体系。前沿研究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长周期性等特点,ERC充分意识到科学投资回报的或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和付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支持方式,包括:提供不限国籍、不限年龄、不限学科领域的资助方案,发展适应各个职业生涯阶段的多元资助模式;注重对科研潜在力量的资助,尤其是针对博士、博士后等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坚持自主选题、大胆探索,在制度层面保障科研人员的自由探索精神;坚持学术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标准,鼓励科研人员在早期职业生涯阶段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开创性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资助科学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