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新,张雨洁,徐枫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 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3)
冠心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肌缺氧及缺血现象,而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较为多发的并发症[1],主要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前提下由于心脏的射血及充盈发生异常导致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而发生的一种综合征[2]。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夜间甚至出现无法平躺的表现,极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影响。临床中一般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控制,为探究美托洛尔+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本院就收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6例病例展开了相应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收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6例病例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参照组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63.52±3.69)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患者20例,Ⅳ级患者8例;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6-78岁,平均(63.55±3.62)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患者18例,Ⅳ级患者10例。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差异小且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本研究开展前,5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的结果、目的、内容等展开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56例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后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肺肾功缺损、严重精神障碍、药物过敏及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针对参照组2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等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2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美托洛尔进行干预,观察组的常规治疗方式与参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初始剂量6.25 mg/d的美托洛尔进行治疗,2次/d,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变对剂量进行合理调整,最大剂量控制在一天100 mg以内,一天2至3次左右。此外,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20 mg曲美他嗪进行治疗,一天三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后对比的LVEF、LVESD、LVEDD、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优:3个月后症状均已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EF增加50%以上;良:3个月后症状减轻,心功能提高1级,EF增加20%以上;无效:3个月后症状未改善,心功能无显著变化[3]。
1.4 统计学处理。开展SPSS 25.0软件的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1 治疗优良率。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表1 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对比[n(%)]
2.2 LVEF、LVESD、LVEDD、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治疗后的LVEF、LVESD、LVEDD、症状缓解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2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LVESD、LVEDD、症状缓解时间()
表2 2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LVESD、LVEDD、症状缓解时间()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 症状缓解时间(d)参照组 28 46.10±3.26 40.10±2.62 59.23±3.57 15.29±2.69观察组 28 50.11±3.52 34.95±2.52 53.26±3.62 12.04±2.26 t-4.42 7.50 6.21 4.90 P-0.00 0.00 0.00 0.00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当前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药物治疗时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开展的常规治疗,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4]。
美托洛尔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2A类β1-受体阻断剂,具有选择性的阻断作用,能阻断儿茶酚胺达到血管收缩的效果,对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损伤损伤进行抑制,改善及纠正心肌供血,能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进行改善,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5]。曲美他嗪对心肌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意义,对于细胞内部环境具有稳定的维持意义,减少细胞溶解及内膜损伤的现象,降低心脏负荷,能有效环节由于缺血及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现象,药效持续时间较长[6-7]。针对患者实施曲美他嗪+美托洛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LVEF、LVESD、LVEDD等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由此可知,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曲美他嗪+美托洛尔治疗的有效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