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叩学生数学错题之“门”

2020-08-13 08:59赵双
清风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尺错题小鸟

文_赵双

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很大可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有些题目,教师经常反复地讲,学生也听得不想再听,可当遇到类似题目时,部分学生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一错再错。学生错题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吗?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一错再错呢?作为一线教师,不能不进行深入的反思。

追根溯源,拨开错题之“朦”:数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管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心理“朦”。

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和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差,对做作业的目的不明,完成作业往往是应教师、家长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有“求”必“应”,不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软硬兼施下完成。常听数学教师说:最怕学生说简单,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变就懵。学生也总把错归咎于“粗心”。

第二,基础“朦”。

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是学生解题的基石,如果基本原理理解不到位,学生同类题目会反复错。

此外,知识负迁移也是致错原因之一。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在解题时,常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感性地判断、迅速地下笔,结果也易错。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值得鼓励,用得好有助于更便捷地解决问题,但也容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第三,思维“朦”。

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结论指出,我们的学生已由学前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未曾注意到这些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固定作用,或者只处于一种朦朦胧胧、若有所悟的状态,导致其思维狭窄,不够开阔,解题思路与方式单一。

策略引导,推开错题之“门”:首先,在错题中建构数学概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分歧或问题,正是这些分歧与问题暴露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但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这些宝贵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讲究方法,便可以把这种问题转化为精彩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数学信念。课后鼓励学生用数学写作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课堂中的“错解”便会成为探究、发现的活动和对话。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角的初步认识》概念引入为例。

猜谜:个子小小三条边,好像红旗三个尖。学习时候都用我,划线测量我争先。

生:谜底是三角尺。

师:对,谜底就是三角尺,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从三角尺开始。(出示教具三角尺)瞧,这是一把三角尺,为什么给它取名叫“三角尺”?

生1:它有三条边。

师:可它不叫“三边形”,而是“三角形”!再想想看。

生2:它是三角形的。

生3:它有三个角。

师:你关注到了它的角,角也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师:三角尺上有3个角,你能指出一个角吗?(学生指出)

师:老师把你们指的部分描下来。看,这是?

生4:一个点。

师:看来角没有指完整,谁再来指一指?

生5指了点旁边的一条边,教师借助三角尺,再次描画。

师:角指完整了吗?谁再来指一指?

生6指出完整的角及要素,教师借助三角尺描画完善,并说明这个图形就是角。请同学们取出一副三角尺,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一位学生在三角尺上完整地指出角。

很多学生眼中的角是尺上尖点。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找到角的顶点后,学生并没有一下子找到角的两条边指出完整角。学生对概念的错误认知,也让教师动态把握课堂,利用学生的错,让学生经历“学生指角+教师描画”的过程,不断形成对角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角的概念,逐步建立角的数学表征,区别生活“角”。

其次,在错题中拓宽数学思维。

习题与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尤其是问题串的解答,能够帮助学生较快掌握相似问题的解决方式。教师通过整理学生错题、整合已有资源构建问题串,既复习巩固,又推陈出新;既在对比练习中发现共性,又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既可以从易到难排列,逐步挖深,层层递进,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从难到易排列,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解题关键点。例如:

问题1:树上有一些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问题2:树上有一些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比原来少了多少只小鸟?

问题3:树上有12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比原来少了多少只小鸟?

三题条件问题都很相似,特别是问题2和3是学生最容易错的。学生看见问题2里的“少了”就想比多比少用减法,6-4=2只。对于问题3,学生会写12-6-4=2只,12-2=10只。解决这三题的算式都是6+4=10只,这个结果会让学生很诧异,明明问题不一样,怎么都是一个算式?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鼓励他们去比较、发现,飞走6只,树上的鸟就比原来少了6只,飞走4只,树上的鸟就比原来少了4只,也就是飞走几只就少几只,“现在树上比原来少了多少只”其实就是求“一共飞走多少只”。

解题过程即是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从错题的分析中可以寻找到学生思维的障碍,错误的普遍性则反映出学生阶段学习的共性,其错解的多元性则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这些问题为教师提供了及时的教学反馈与备课建议,教师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典型错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拨云散雾。

最后,在错题中开启数学潜能。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可以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独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营造自由思考的空间,利用错题发散思维。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答案可以是2,4,8,32,256,前两个数相乘得后面一个数;

也可以是2,4,6,10,16,前两个数相加得后面一个数;

还可以是2,4,8,14,22,从左开始相邻两个数的差分别是2,4,6,8……

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应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一般得出的结果是“2,4,6,8,10”,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能填什么?”激励学生冲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及时给予他肯定及表扬,让学生敢于个性化理解,敢于质疑,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的鼓励,能较好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错题是数学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当重视错题资源,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加以利用,让错题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垫脚石。

猜你喜欢
三角尺错题小鸟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任务驱动学习:跟着三角尺学角的认识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小鸟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神奇的三角尺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