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婷
【摘 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药品研发工作进行的越来越顺利,这个人们提供了更加可靠优质的治疗条件,但是与此同时,也衍生出更多的用药问题,比如用量过大、过于频繁,可能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降低人体免疫力等。因此,国家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规范药品应用情景。本文以三级医院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西药抗菌药物为例,对其应用监测和规制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规制实施效果
抗菌药物应用检测和规则实施,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药物应养狗呢管理策略,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 一系列药物应用管制规范,对抗菌药应用情况形成了良好约束,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医院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高于实际需求的情况,这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扰乱了抗菌药应用市场的平衡性。基于此,本文就国内外三级医院抗菌药应用监测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改进建议。
1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监测现状分析
1.1国外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现状
国外对于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的起步比较早,监测范围主要集中在门诊机构。其中胺类抗菌素是使用比例较高的抗菌素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医院对抗菌素的需求以及单人用量等,都在逐步增加,这表明,经过长时间的抗菌素应用之后,人体病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最初的用量已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增加药量才能继续发挥药物作用。实际上抗菌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应用不合理,会诱发患者的一系列合并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国外抗菌素应用监测研究学者显然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所以国际发达国家很早就制定了抗菌素应用监测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指标规定来判断抗菌素药物应用是否具有安全性与合理性,这在国外抗菌素应用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1.2国内抗菌素药物应用监测现状
我国对于抗菌素药物应用状况的研究主要是从近十年开始的,其研究范围同时兼顾门诊和住院部,尤其加强了对三级医院用药的监测力度,使得我国三级医院在抗菌素使用方面获得了规范化发展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情况都有所不同,对药物的适应性和吸收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抗菌素的用量问题一直都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统一,再加上抗菌素药物种类繁多,有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多样,既可以口服又可以注射,这也给抗菌素应用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三级医院也积极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这为后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对抗菌素应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分析提供了可靠支持,未来抗菌素应用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会大大提升。
2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的不足之处
虽然目前国内外针对三级医院都采取了一系列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策略,但是因为缺乏可靠的调研数据支持,所以规制内容往往存在片面性,即便是进行了数据调研,也大多为短期信息,缺乏长期的实施效果跟踪分析,再加上相关方面的公共文献比较少,这就导致该项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延续,这些问题都导致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未能取得理想效果。
3三级医院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及规制实施政策建议
3.1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的系统性
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在诊治病人,治疗手段和服务重点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对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采取的重点不一样,基層医疗机构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重点在于控制常用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管理方式简单,管理重点单一,但由于监管机构对基层的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二三级医院虽然管理方式比较复杂,但由于数量少,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机构对其管理相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容易。由于病人是流动的,耐药菌也是流动的,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个级别机构用药管理,在做好本级别机构用药管理的同时,需要兼顾其余机构的用药管理。这就要根据系统整合的观点去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将抗菌药物的应用规制管理形成闭环管理。
3.2通过多种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力度
首先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并在逐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亟需建立以医院临床药物利用信息决策系统为支撑,各信息系统相互联通,相关机构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平台。在这一个平台中,对抗菌药物的生产、销售、供应和效果进行连贯的监测,并通过政府网站增大学校和研究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第三方力量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评测,以改善信息监测的效果,推动信息系统升级,保障合理用药的实施。对于抗菌药物用药的监测上,实时关注大量使用药品,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重点关注“特殊使用类"的药物,主要是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其次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规制的人才素质。一是要提高政府部门规制人员素质,手段是强化规制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监管能力,转变执法观念,提高药物应用规制中的创新能力,针对不同问题可以及时应变。二是要在高校对临床药师、感染科医生和微生物人员进行适应临床实际的规范化培养,三是要提高医疗机构内部规制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通过建设抗菌药物管理队伍实现,在没有能力建设管理小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级机构要帮助或是机构专人兼职,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给予其一定权力,让其能够充分发挥特长。最后是加强对社会药房的管理。
3.3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最终是要由人来实现,一个人的知识和态度会对行为产生影响。加强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改变其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不良习惯。教育不能仪仅是街边的宣传,而应是由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学校、社会、自媒体等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基层医生的用药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其自身行为,也可以帮助居民改变用药习惯。
4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不难发现,三级医院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工作的落实,对规范医院机构的诊治模式,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和规制实施的效果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优化。基于此,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重视,不断积累监测经验,并对规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抗菌药物监测和规制实施知识,不断创新监测和规制方法,以促进我国医药领域的长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梅, 史洁. 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08):76-77.
[2] 张敏, 白雪, 闵锐,等. 基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8, 034(008):659-662.
[3] 严辉. 抗菌药物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18, 000(030):284-285.
[4] 屈晓远, 尹畅, 董盼盼,等. 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干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033(007):1038-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