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清
摘要: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面时的都是留学生,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相应的成语,教师应该对古代汉语知识进行合理应用,帮助学生纠正成语细的偏误,提升汉语教学效果。本文分析7古代汉语知识成语习得偏误,提出7古代汉语知识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代汉语知识;外汉语;成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92-01
一、古代汉语知识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不少留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之所以产生成语习得偏误现象,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教学误导,二是交际方法的偏误,三是语法方面的偏误。通过对留学生成语学习情况来看,出现成语习得偏误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不认识通假字,进而产生相应的误解。举个例子来说,在“受益匪浅玛之个成语中,“匪”字就属于通假字,通“非”,主要指的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收获较多,留学生经常会将这个字理解成土匪的意思。
第二,未能掌握相关词汇的古今异义,对相关的古代汉语相关成语进行理解时,仅采用了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误解,比如说,在“闻所未闻玛之个成语中,“闻”主要指的是听见和听到的含义,而留学生会将其理解成为用鼻子嗅的意思。
第三,未能够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语法知识,这样就无法理解成语的含义。比如说:在一些成语词汇中,虽然字词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活学活用方面依然会出现较多的偏误,很难真正理解汉语的古今含义,比如说:对于“一衣带水”这个成语来说,虽然留学生会理解“衣带”的意思,但是,不能够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留学生为能够全面掌握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语法①。
二、古代汉语知识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
(一)分析通假字和成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通假字来说,在古代汉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假字主要指的是应用相同或相近的字体来代替本字,在古文中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在现存的成语中也比较常见,增加留学生对成语理解的难度。为了有效做好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工作,需要从通假字着手。帮助学生理解通假字的含义,进而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比如说,对“不速之客与之个成语进行教学时,其中的“素”字就是通假字,在留学生看来,实在很难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就算老师讲解了“素洲弋表着“召唤“的意思,学生也是很难理解该成语的含义。不少学生会对成语含义进行死记硬背,不仅降低了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一些古人用字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引入,尤其要对通假字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假字在成语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数据来辅助学生的成语学习。
(二)分析古今义动词和成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词汇方面也会不断变化,随着新词汇的不断出现,不管是词意,还是其他要素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少古今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行李‘之个词汇,在古意中主要指的是,卜交使臣”,但是,在今义中,主要指的是“出行的包裹”,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古今异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很容易影响成语的理解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古今词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说:对“闻鸡起舞写之个成语进行教学时,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将“闻”理解成“嗅”的意思,这样就会对该成语产生错误理解,此时,教师应该对闻这个词汇的古今意义进行重点说明,让学生正确理解该成语的含义,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对成语进行学习的时候,不要随便利用现代词义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三)分析古代汉语语法和成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古代成语来说,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在语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说,在被动句、判断句、状语后置以及词类活用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成语中往往包含着较多的文言文语语法,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古汉语的语法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相关成语的含义。比如二对“时不我待当之个成语进行教学时,语法主要采用了宾语前置,将“我,,作为代词,将“带,,作为前置宾语,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强调这方面的语法用法,进而让学生高效学习汉语成语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古代汉语知识进行合理渗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且還要让学生进行不断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不断练习,进而在语言交际方面能够正确使用汉语成语,也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
注释:
①刘卿.古汉语各要素关涉下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析[J].汉字文化,2018(08):75-79.
②胡静.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实践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0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