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8-12 09:01李建平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中学生

摘 要:传统的化学课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诸多的背诵和记忆来完成。可是学生在学化学时并没有问题意识,因此不能自主地进行相关学习,其结果是“教师一讲就懂,学生一做就傻”。而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怎么解决问题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特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在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45

问题意识即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或感觉到困惑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从而产生出疑惑、烦躁以及好奇等一系列内心活动。只要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爱上学习,对知识充满渴望,且愿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一般情况下,具有问题意识的中学生一般都会反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与真正出现这种情况时到底该怎么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大脑都会高速运转,在脑海中对之前的知识进行重新解析,这样就能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会主动去查阅一些资料或者询问别人,这样就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拥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仅仅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解答,还会把重点放在知识是怎样得到的,在探索问题时,一些比较分散的知识点都会变得集中,让之前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完整,从而提升了组织知识的技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人才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拥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很多都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对待问题都会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在思考时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教授化学其实就是对知识进入更深刻认识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阶段,对问题有着不一样的探索以及创造。所以,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模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想要获得新的知识就要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就是学习的直接受益者。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标地设置一些问题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问题产生出问题意识,再根据问题意识产生求知欲。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主动学习,可以让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多变,从而更加愿意去主动进行学习,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为教学的参与者,也成為知识的探索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品质。

(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但可以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深入,也充分反映了思维是非常独立和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拥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会主动去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学会去解答问题,一直到对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并且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善。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并能够创新,让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与此同时还能弘扬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已经存在的知识上,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对一些有问题的知识大胆提出质疑。

(五)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共生效应”

学生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品质,只有有品质的问题才能让别的同学激发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灵感。同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不要只盯着教案来讲课,还应该把注意力投放在学生的身上。在对教材进行研究时,要想一想如果是学生看到了这个部分,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学生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授课中去,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学习,并提出质疑,这些就是新课标在改革时所要提倡的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一起探讨。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学生教得发现不了问题了就算一次成功的教学,却从没有想过,学生的天性就应该是好奇心重,要是学生发现不了问题,那才是问题的根源。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设定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加独立地思考,从而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拥有多方面的思维方式。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但更多时还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传授化学知识时,要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些问题来到课堂中,再带着新的疑惑离开课堂,这样会让学生一直思考这个疑惑,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也应该改变学习的理念,不能只等着教师来讲,不要以为分数高就是评价学习好的标准,社会上存在着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是学生只会考试,那么就成了答题的机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思考。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动机

1.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喜欢提问。学生对待问题要有好奇心,要多问还要有研究的精神,可是学生的一些活动一般都是被兴趣所影响的,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对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探求知识,让授课的环境变得更加的活泼,让学生可以更有效率地吸收知识。比如说在学习Na2O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课题提起兴趣,就会先提出要用水和二氧化碳让东西燃烧,教师一说完这句话,就会马上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学生们肯定会诧异二氧化碳和水怎么能让东西燃烧以及要是金属钠着火的话应该怎么进行灭火等一系列问题。

2.创设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只要融洽就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的和谐,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加活跃,才能勇于提问。由此可以看出,想要培养以及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就是要走到学生中来,帮助学生消除掉对学习的恐惧和厌烦,让学生在学习时变得更加的主动,培养学生求知的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保护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地展示出自身的性格。如,当教师在课堂中讲到反应熱时,一个同学站起来提出问题:在燃烧时可不可以不放热,把热能转化为别的能量?当这位同学把问题一提出,有一些同学就开始笑了,还有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这些同学一致认为燃烧的过程本身就是要发光和发热的。提问的同学看到大家的反应觉得非常的不好意思,就默默坐到了凳子上,教师看出了这位学生的难堪,为了帮这位学生解围,便对学生们提出一个疑问,在曾经的课程当中,大家是否学过其他的能量之间可以进行转换的?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之后,会紧接着跟学生们说,在以后的章节中,大家会学到原电池,这个章节讲的就是怎么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然后紧接着又问:刚刚那个有意义的问题是哪位同学提出来的?刚刚那位难为情的同学立马抬起了头,同学们也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教师的这种做法就是抓住的学生的心理,时刻为学生解围,并鼓励他们勇于发问,敢于质疑。

(三)课上留出问题空间,让学生产生问题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多问题是无须在课堂上全部解决掉,可以留一些问题给学生,还要创建一些特定的场景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产生更多的问题,这种方式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研究的空间,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比如说,在制取氧气时,有些学生就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化学物质在被加热之后,所产生出来的氧气会有白色薄烟,而且这个白烟还会有一股漂白粉的气味以及加热完成以后,余下的固状物体怎么是红色的?学生能够这么用心地发现这些问题,教师就应该给记录下来,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去查阅,也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去解答疑问。

(四)营造化学教学的“趣味场”,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驱动力

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这门学科,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创新以及扩展思维。在化学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比如在学习Na2O2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表演一下实验的具体操作内容,从而让学生们在将来做实验时会产生出很多新的疑问,而且会非常想知道答案,就会开始独立思考。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硬加到学生的身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在学习时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教师若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硬加到学生的身上,就会禁锢住学生的思维。

2.教师也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免出现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向教师请教时,教师没有办法回答的情况出现。要是教师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就会非常的尴尬。

3.学生之间要养成良好的互动习惯。因为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以及班级中的管理非常严格,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合作的意识。在化学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变得更加的频繁,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快速提升。

4.在培养问题意识时要多看重过程的培养,一切意识在培养时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培养的,尤其是学生意识的培养更是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才能养成,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其实就是在锻炼思维时,提出的问题到底能不能得到解决,主要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甚至一些问题还是科学家研究的范围。所以,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动脑筋,让教学模式有更进一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建平(1974.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化学教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