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耘业 李正羽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1)
Hamptons的自然环境优越,吸引着许多艺术家前来并创作出许多绝世佳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诱惑力超过了它的承受范围——盲目修建、居民人口急剧增加、交通日渐堵塞,甚至居住于此开始被认为是炫富招摇。此时便急需一栋建筑为周围做出范例,提供可参考的意义。
旨在通过建造一个融于环境、拥抱自然的住宅以对应现代社会在这片曾经茂盛的土地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周边建筑做出示范,重现历史文化,让艺术、人文和自然环境重新交融。
2.1.1地理环境
纽约长岛西同曼哈顿岛和大陆间隔伊斯特河,北濒长岛海峡,东、南临大西洋。面积4 356 km2,东西长,南北窄。南侧为海岸,现已作为公园对外开放,将沙坝开发为旅游胜地。岛上供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和自然降水。
住宅位于South Fork最负盛名的区域——The Hamptons,在海湾的峭壁之上的一片由茂密树林环抱的狭长青草地;一棵65 m高的梧桐树立于草地中央。
2.1.2气候条件
长岛处于北温带,三面环海,岛上植被茂盛,有许多森林;由于属于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夏季并不炎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由于靠近曼哈顿地区,再加上长岛本身气候宜人,从历史上便以度假而闻名,因此在东海岸总是集聚了大量的作家、艺术家等等;西海岸则是富人聚集的地区,很多美国富人,包括国外富豪都在这里置办了房产,这也使得他们各具特色的别墅闻名遐迩,并发展为长岛的旅游项目之一,但这也带来了上述的问题。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物质能源有序的循环使用,从而获得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建筑环境,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1.1产生背景及概念
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资源的短缺、人口的急速增长等,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步强化了起来,建筑也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而高科技建筑往往需以巨大的能源和经济消耗为代价,这对于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应运而生。
3.1.2意义
许多生态模式语言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可以对已奏效的生态模式语言进行复制,而即使是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借鉴其他生态模式语言走出一条新路来,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供良好的体验。
在此住宅中同样运用了多种生态模式语言,现列举如下。
3.2.1融入自然的和谐关系
住宅楔入大梧桐树北面的一个小山丘中,整体呈现出一种较为低矮的比例。其目的是保证树木的日常阳光照射以及保护佩克尼克湾的原始景观,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为隐藏人类的建筑干预,并将项目对流域的影响降到最低,屋顶上种植了当地的草本植物。建筑不仅在形体和处理手法上融入自然,同时也参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能量的循环,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3.2.2方整的体型
住宅除了占地4 000平方英尺的建筑外,还有一个200平方英尺的露台与住宅平行,沿着小丘向下延伸,最后形成一个75英尺向西延伸的无边界游泳池(见图1)。住宅和平台一起形成正、负两个体量,混凝土、雪松、再生木材和耐候钢的色调软化了整体线性度。随着时间的改变,这些材料的颜色也会逐渐变化,显现出一种自然的古铜色,最终将融入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同时这样方整的形体,较为节约用地,可以回避外界噪声的影响,组织通风采光也较为方便。
3.2.3轻质围护结构
轻薄通透的竹、木板围护结构在夏季有利于室内的通风换气,其目的是降温和避免围护结构潮湿,快速有效地散走室内的热量。本住宅所运用油漆露白的雪松和再生的白橡木顺着场地的地形,通过100英尺长的玻璃墙进入露台。
3.2.4通透开敞的平面空间
设计受理查德·塞拉和安迪·戈德斯沃西这些现代艺术家装置作品的启发。沿着蜿蜒的石墙穿过场地的树林和草地,最终到达一条由耐候钢制成的清晰的路线穿过草地,路线的尽头是主住宅,沿着这条路向前走,游客就能到达住宅入口。住宅的入口设计营造出一种人们是从森林中浮现出来的体验。住宅的入口通向一个台阶式客厅,可俯瞰佩克尼克湾东西向的全景,室内进一步抽象了悬崖顶部的景观。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新鲜空气和带走室内热量和湿气;二是增加人的舒适感。
3.2.5组织绿化
建筑环境在经过绿化的处理后与自然的边界极为模糊,同时绿色屋顶可促进生物多样性,通过植物的吸热、蒸腾及光合作用来辅助降低环境温度。挑出的部分在上午提供日常采光,在下午则转变为遮阳构件,在与东立面的衔接上则在卧室部分创造了一个船头状的凸窗。室内的抽象性和真实性相互呼应,紧密结合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使该建筑在视觉上和性能上一样与环境相协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以及乡村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盲目开发利用,缺乏对自然真正的保护意识。Peconic住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笔者认为,生态模式语言是我们探索自然、寻求与自然共生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中无法避免的一门学问。“生态”逐渐变为一个抬高价格、吸引关注的噱头,而无法真正落实到设计成果中去。但如果我们在设计中融入生态模式语言,便能让关爱自然变得切实可行,也是考量建筑生态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