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杭州和宁波为例谈浙江省近代工业建筑

2020-08-12 10:53饶晓晓薛融雪周玉秀陈云扬
山西建筑 2020年16期
关键词:纱厂宁波浙江

方 姝 饶晓晓 薛融雪 周玉秀 陈云扬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异且资源丰富,因此在近代成为西方殖民者首先入侵的地区之一[1]。外国资本主义带来的工业文明,瓦解了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基础。19世纪80年代,在清政府相对宽松的政策背景下,浙江民族工业开始起步。19世纪末,纺纱、制丝、火柴、印刷、面粉、煤矿等产业迅速发展。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浙江工业得以持续发展,一大批近代工业建筑兴建起来。

1 工业建筑发展的阶段划分

1.1 工业建筑兴起(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宁波、杭州对外开埠,西洋商品传入内地市场。面对侵略者的资源掠夺和商品倾销,本地商户们开始寻找出路,传统手工业逐渐向近代工业转型。70年代前后,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浙江陆续出现了一批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如宁波慈溪万顺酱园(1872),德兴机器厂(1879)、通久源机器轧花厂(1887)等。到19世纪末为止,虽未形成工业区,但零星的近代工业建筑已在浙江兴起。

1.2 工业区雏形出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管辖地里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给当地带去了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和建筑技术,新材料和新技术得以在工业建筑中运用。19世纪末杭州拱宸桥畔的公共通商场一带工业、商业、手工业遍地开花。并聚集了相当规模的厂房、仓库、宿舍和配套服务区,如通益公纱厂(1896)(见图1)、世经缫丝厂(1895)和杭州棉纺厂(1896)等,拱宸桥工业区雏形显现。

1.3 工业区形成(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

1927年—1937年是近代浙江城市建设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杭州、宁波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遵循“铁路航路相近之处工厂设立必多而成工业区,地位偏静者则居民辄多卜居之而成住宅区,位乎市之中心而又有各方交通之联络、车马辐辏为百货交易之所即成商业区”的原则[2]。

2 近代工业建筑选址因素与空间分布特征

2.1 原材料和资源分布及运输交通条件的影响

工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与资源会影响工业建筑的选址。宓大昌烟店、万隆火腿庄、孔凤春香粉号旧址等一类的小型工业厂房,它们的生产原料和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通常选址在城市商业区或一些比较繁华的地段。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大型市政类工业建筑所需的条件较严格,地理环境往往是决定选址的首要因素,如杭州的新安江水电站选址在满足水利发电条件的杭州桐官峡谷中。

原料与产品运输主要依托水路、铁路、公路等交通。京杭大运河自开辟以来一直是浙江省内重要的水运路线,近代许多制造业工业厂房在运河附近兴起。宁波近代的工业建筑多建在沿甬江一带,如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等(见图2)。电力工业因受到水、煤资源的限制,一般选址于方便煤炭运输的铁路站点以及港口附近。近代前期,江北工程局新筑改筑了多条道路,便利的公路条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公路旁的工业建筑数量增多。

2.2 政治因素及工业性质对工业建筑空间分布的影响

杭州作为浙江省经济、文化与行政中心,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在近代比省内其他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工业类型、更大的工业企业总量和规模,城镇工业数目超过了乡村工业数目。宁波也属于工业遗产较多的城市,但是受政治、城市区位影响,宁波城市的工业数目少于乡村工业数量(见表1)。

表1 杭州、宁波城乡工业遗址数量分布

杭州、宁波的工业中“制造业”数量最多,排名第二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通讯业(见表2)[3]。浙江省近代工业偏向于轻工业,轻工业所受的空间限制较小,布局灵活,而重工业企业多分布在城郊。

表2 杭州、宁波工业种类及数量情况

3 近代工业建筑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1 奠定了城市建设的基础

工业发展为近代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水厂、电厂等能源工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砖厂、水泥厂、钢材厂等建材行业为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材料。民国以后城市建设由政府主导,民营资本辅助,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宁波永耀电力公司为例,自1914年公司成立后,以0.22/0.38/2.3 kV配电线路向城区供电,设县前街、甬东司道头、镇明路、西郊路、玛瑙路、杨柳街等配电间6处及杆上变压器14台。从1919年起永耀电力公司陆续增加投资,1924年还扩大了在城区的营业范围[4]。电力设备的充分安装保证了用电质量,电灯、电报、电话等工业产品开始普及。

3.2 带动城市空间扩张

传统杭州老城在钱塘江以北、西湖以东的区域。1937年,政府拟在萧山县西兴镇开辟新区(西兴区),区块定位为工商业。杭州老城西面枕山,南面邻水,城市拓展受限。新增的工商业区块作为“先行者”,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发展经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近代杭城的跨江发展。

1927年9月出台的《规定宁波市区域之说明书》提出将江东区划分为工业区,宁波城市格局因此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海曙老城区为主、江东为辅的两个区块,转变为老城、江东、江北三个区块。该说明还指出“将市域东边拓展至镇东桥,以便为工业发展留出充分空间”[5],可见工业发展扩宽了城市的边界。

4 近代工业建筑基本构成和类型

我国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功能的限制,没能催生出现代工业建筑[6]。早期店铺、作坊、仓库和住房往往结合在一起,建筑结构、风格和传统建筑并无不同,而后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得到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建筑类型。

4.1 空间类型

工业建筑的空间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工艺流程以及产品的加工运输过程,因此工业建筑的平面大多较为简洁,以适用性强的矩形为主,根据生产的空间要求分为单层和多层厂房。宁波和纱厂的厂房为二层的红砖楼,一层用于轧花、清花、筒纱等一二道和一些粗工序,二层则主要用作三道粗纱、摇纱、细纱以及成品打包工序等工作。分层设置节约了土地面积,提高了管理效率,适合用于机械设备所占空间不大的轻工业。除了生产车间外,烟囱和圆柱形筒仓也是工业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面粉、水泥的生产以及粮食的存储都需要这类筒仓空间。

4.2 建筑风格

浙江近代工业建筑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屋顶和立面装饰上。屋顶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如富义仓、和丰纱厂等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双坡屋顶。通益公纱厂屋顶呈锯齿形,这种新式屋顶在满足作业的大空间需求时,也满足了采光通风。

近代工业建筑大多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中国特色表现在屋顶中,而西方特色表现在立面中。如通益公纱厂的立面被一分为二,上层开连续长窗,下层缀以简洁的装饰线,开以规律方窗。太丰面粉厂屋顶虽为传统歇山顶,但立面用竖向线条做垂直划分,开窗方式也较为现代。和丰纱厂的外墙用红砖镶嵌其间作为装饰线,立面门窗采用了西式的拱券。

4.3 建筑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由于平面、跨度、高度等因素,传统结构方式已不能满足工业需求。与此同时,近代西方有了多种成熟的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经过文化与技术的交流后,浙江近代工业建筑形成了新的结构形式,如通益公纱厂的屋顶,屋架结构形似桁架,虽是木制,但其结构形式已优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抬梁式屋架,称为“豪式屋架”(见图3)。这种形式的屋架节间大小均匀,杆件内力变化均匀,腹杆的长度与杆件内力变化一致,节点处杆件较少,更易于木屋架所用的齿联结。

5 结语

有着人类劳动记忆的工业建筑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当下改造利用中主要以功能置换为主。由于其空间高大,平面整齐,造型简洁,可塑性强,方便进行空间和功能区域的再划分。浙江近代工业建筑遗存作为浙江工业近代化的物质痕迹,见证了沿海地区浙江最初的技术和工业近代化的努力。对浙江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历史价值,为探寻中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及设计风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纱厂宁波浙江
Mother
Task 2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