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容,冯堂超,朱银刚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2.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宜宾 644000;3.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北川 622750)
曲霉菌类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毒素亚群中毒性最强的一类。中国有世界上养殖数量最多的鸭子。鸭是所有家禽中对黄曲霉毒素B1最敏感的物种,因为它们不能有效地代谢黄曲霉毒素。玉米作为鸭饲料的主要能量原料,占我国鸭饲料组成的50%以上。此外,据报道,玉米被黄曲霉毒素毒素B1污染的概率达80%以上。黄曲霉毒素B1对鸭子生长性能、肝脏功能、免疫、肠道形态和血液指标具有负面影响(周守长等,2015)。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会抑制肉鸭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改变消化生理(Feng等,2017)。黄曲霉毒素B1是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抑制剂,因为黄曲霉毒素环氧化物作为其代谢物,可能与家禽中的DNA和RNA相互作用(Grenier和Applegate,2013)。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推测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的有害影响与营养吸收转运体和摄入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几种激素有关。但在天然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粮中,关于血清激素和营养吸收载体基因表达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黄曲霉毒素B1对雏鸭生长性能、回肠表观消化率、血清激素水平及钠-钾-ATP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日粮设计与动物分组试验共选择了性别和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雏鸭60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两组肉鸭分别饲喂以正常玉米为基础的基础日粮(黄曲霉毒素B1水平为2.87 μg/kg)和100%黄曲霉毒素B1污染玉米替代正常玉米的日粮(黄曲霉毒素B1水平为124.42 μg/kg)。试验日粮(试验组、对照组)营养及毒素水平见表1、表2、表3。
1.2 数据记录分别在第1、7、14天对雏鸭称重并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每天对死禽称重,并记录死亡情况。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6只雏鸭颈静脉抽取血样,置于无菌注射器中4℃保存。样品以3000×g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用反渗透水冲洗收集2/3回肠后部的消化液,测定氮、总能、干物质、粗脂肪、铬、氨基酸。取中段空肠切片,用载玻片轻轻刮取,黏膜置于液氮中冷冻,于-80℃保存,进行钠-钾-ATP酶基因表达Na+、K+-ATPase的相对基因表达分析(Gal-Garber等,2003)。血清样品用试剂盒法测定神经肽Y、胃饥饿素、瘦素、胆囊收缩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
表1 试验用玉米主要营养成分
表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表3 试验用玉米和日粮中毒素含量
1.4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AS软件T检验程序进行方差分析,以重复为试验单位。数据的可变性被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差”,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4可知,在1~7 d时,黄曲霉B1毒素污染日粮组显著降低了7 d雏鸭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较正常玉米日粮组分别显著降低22%、31%和23%(P<0.05),料重比提高11%。在8~14 d时,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较正常玉米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降低41%、47%和10%(P<0.05)。在整个试验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较正常玉米日粮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34%、39%、43%和9%(P<0.05)。此外,黄曲霉毒B1污染日粮组1~7 d和8~14 d死亡率显著提高(P<0.05)。
表4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由表5可知,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干物质、氮和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较正常玉米日粮组显著提高(P<0.05),但正常玉米日粮组表观消化能显著高于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P<0.05)。正常玉米日粮组较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有提高粗脂肪回肠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9)。
表5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血清激素水平及钠-钾-ATP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由表6可知,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可使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因子-1水平升高(P<0.05),而神经肽Y、胃饥饿素、胆囊收缩素和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两组日粮对钠-钾-ATP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也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对雏鸭血清激素水平及钠-钾-ATP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B1对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可能是由于厌食、精神萎靡、肝功能受损及抑制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生成有关。在本研究中,料重比在8~14 d和1~14 d分别减少10%和8%,但在1~7 d增加了11%。Chen等(2016)在肉鸡中也观察到料重比的这种不一致性。作者推测这种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黄曲霉毒素B1的来源(玉米自然污染或接种纯化的真菌毒素)、剂量和物种特异性。此外,日增重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平均日采食量减少,而采食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养分消化率降低,本研究中料重比的降低支持了这一观点。
Feng等(2017)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胃肠道影响时发现,黄曲霉毒素B1在肠道中也发生了向黄曲霉毒素环氧化物的生物转化,因此,其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但关于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研究较少。Chen等(2016)研究发现,纯化黄曲霉毒素B1(200 μg/kg对北京雏鸭回肠干物质和氮消化率无显著影响。相反,本研究中黄曲霉毒素B1可提高回肠干物质、氮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作者认为,养分消化率的提高可能是采食量降低的补偿作用,但养分消化率的提高不足以恢复黄曲霉毒素B1对生长性能的抑制作用。
由于黄曲霉毒素B1对采食量有显著抑制作用,我们推测其对雏鸭的不良影响可能与营养吸收转运体和摄入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几种激素有关。瘦素主要产生于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通过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来调节脂肪的储存。本研究中,黄曲霉毒素B1对胃饥饿素、神经肽Y和胆囊收缩素无显著影响,胃饥饿素、神经肽Y与瘦素的作用相反,但胆囊收缩素是由小肠黏膜内层的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通过降低胃排空率来抑制饥饿和采食量(Shillabeer和Davison,1987)。钠-钾-ATP酶是一种溶质泵,将钠泵出细胞,将钾泵入细胞,有助于维持静息电位,影响营养转运和调节细胞体积(Hall和Guyton,2006)。在本研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组雏鸭空肠钠-钾-ATP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了22%,但与正常玉米日粮组无显著差异,其表达量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道通透性,这是机体对毒素吸收的一种主动防御机制(Chen等,2016)。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讨论,雏鸭饲喂自然污染的玉米日粮(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24.42 μg/kg)会提高血清瘦素水平,抑制平均日采食量。此外,料重比降低导致日增重下降,同时进一步降低采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