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男
立夏,走进濮阳县白堽乡王河渠村,只见一片片苍翠欲滴的樱桃园,水泥路通达村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这得感谢马书记,他来后,俺村变化很大。”王河渠村主任王文勇说。
王河渠村位于濮阳县白堽乡东北5公里,属于黄河滩区“落河村”,是濮阳县174个贫困村之一。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户4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46人,区位边远,脱贫任务艰巨。
村民口中的“马书记”名叫马涛,是濮阳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中心副主任科员。2016年3月起担任王河渠村驻村第一书记,已扎根基层开展扶贫帮扶工作4年有余。
原先,由于区位边远,村里老百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群众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摆在了马涛面前……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最合适?新官上任,马涛带领村干部和种植户代表到发展较好的村庄参观学习,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借鉴成功的经验做法,决定以“丝瓜种植、生态养殖和手工编织”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9年,该村丝瓜种植实现每年每亩收入1.5万元以上,生态养殖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手工编织更是实现了全村50余人年人均增收4000至2万元以上的增收目标。
“示范一成功,俺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特别是这个手工编织项目,“既能拴住妈,又能照看娃,不误做家务,还能赚钱花。”王河渠村的老百姓感慨道。
2019年年底,马涛通过整合村集体用地160亩,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使村集体经济逐年稳定递增,让村里的百姓更深刻感受到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是党的好政策养活了我的后半生。”这是73岁高龄的五保户残疾老人王政全眼含热泪握着马涛的手常说的一句话。驻村后,通过进村入户排查走访,马涛关注到王政全老人,从小患肢体一级残疾,靠双手支撑移动身体,生活艰难。了解老人的实际情况后,马涛主动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4年来,他把老人视为亲人,每周到家里看看,帮着清扫院落,整理家务,一有时间就带着饭菜陪老人一起吃顿饭。马涛常对老人说:“不必担忧将来的生活,在您背后,有座坚强的靠山,那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老人的心暖暖的,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驻村初期,马涛顶着群众异样的眼光在村里扎下摊子。“扶贫工作不过走个形式,不能为村里解决啥问题……”这类的言语不绝于耳。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反而安下心来扎实开展基础工作,走街串巷了解和解决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4年来,马涛先后协调各类扶贫项目资金300余万元,村里3000米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新打机井28眼并配套“井井通”设施,修建桥梁3座,建设排水管道400米;为贫困群众申请危房改造补贴23户26.9万元;健康、教育、金融等各项惠民扶贫政策全部得以有效落实。目前,全村建档55户244人的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昔日的黄河滩区贫困村变成了今天办公场所标准、文化设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满足群众需求、产业发展积极主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和谐美丽村庄。现如今,“等靠要”的村民不见了,人人争当致富能手,家家致富有门路。
2020年,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马涛与往常一样,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扶贫一线,做着最基础、最繁琐,也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工作。
在王河渠村的这些年,马涛说:“我和这个村子的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即使有一天离开了这里,心也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