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荒岛绿化景观提升的建设管理

2020-08-11 14:28李少军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荒岛建设管理精细化管理

李少军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城市较为偏远的地区或城郊结合部逐渐变成主城区,其环境品质要求也同步提高。相应的,其原有的绿化水准难以满足市民需求,需要对城市绿化环境进行提升建设。如何利用好原有的绿化本底资源,不盲目地全部推翻重来,造成资源浪费;又能将新、老绿化相结合,形成全新的高品质的绿化环境。这是一项值得去思考与探讨的精细化的工作。以泉州市西湖公园桃花岛的建设为例,探讨绿化景观提升的建设管理内容。

关键词:荒岛;建设管理;精细化管理;绿化;景观提升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为闽南建筑风格的水上古典园林,风光秀丽,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称号。

1996年6月起,泉州市政府历时2年多,将原有的一片低洼农田进行改造建设,挖湖堆岛,修路建桥,建成由3座名桥、3片水域和4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其园区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陆地面积17.72 hm2,树种达200多种。西湖公园是泉州市西北洋滞洪区,承担防洪排涝功能;同时也向市民呈现”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鸥鸟”风景优美的公园,因此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奖”等荣誉。

为进一步提升公园人文景观风貌,西湖公园规划在东部水域建设桃花岛项目,打造“生态的闽南传统园林”。桃花岛是西湖公园内四座岛屿之一,岛屿面积约2.13hm2。在公园总体规划里,该岛植物景观规划为以桃花林为特色,意在再现清源山麓曾经芬芳美丽的桃林景观,故命名为“桃花岛”。建园之初,由于西湖公园位置较为偏远,主要是承担防洪排涝功能,园区部分地块做了留白处理,仅简单种植一些树木;桃花岛就是其中之一。经过2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西湖公园已经变成泉州城区市民休憩的一部分,其环境品质也面临提升的需求,桃花岛建设项目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1桃花岛的植被现状

桃花岛面积约2.13 hm2,东侧通向西湖公园东门出入口,距离约180m。西侧通向现有中心岛,距离约100m。是西湖公园湖中长堤(岛堤结合)的一段。其现状为自然荒弃的状态,岛上有一条环岛的土路和一条破损的石板路,另有一些简单的路灯照明设施。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东南侧略高,最高点高程7.6m,其余为平地,大部分标高4.5~5.5m。桃花岛上的植被多为自然生长状态,树种较少且无人工养护;部分树木长势良好,部分苗木是近些年移栽,大多截干严重,长势很差。

桃花岛现有大树主要集中在东侧和南侧区域,形成了成片樹林景观。林中主体树种为小叶榕、橡皮榕,混杂少量的刺桐、苦楝、小叶榄仁、木棉等,这部分树木非常茂密,树形良好,郁闭度较高。南侧有成片的夹竹桃,长势良好。东北侧岸边种植有较多水杉,长势一般。西侧主要为橡皮榕,树形以及长势良好。除此之外,岛上零散分布木麻黄、凤凰木、蓝花楹、香樟、竹柏、盆架子、卡亡果等,这些树大多树形良好,需要保留利用。

地被植物基本为自然野生地被,杂乱无序,无保留价值。驳岸原为块石护坡驳岸,经过自然生长,表面长满自然的水生植物,形成自然驳岸效果。

2桃花岛的绿化建设方案

桃花岛总体设计理念是打造一处自然生态的闽南传统园林。将传统闽南建筑文化与古典园林相结合,营造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典园林景观,为西湖公园增添一份文化内涵,也为市民提供一处文化休闲场所。为实现这一总体设计理念,需要对桃花岛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休闲功能,如闽南建筑、假山石、花木、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等;也需要对整体的绿化景观形象进行全面提升塑造。重点阐述对绿化的提升工作。

在现状有较好植物资源,同时又要新增很多建筑及功能设施的情况下,如果对现状植物全部保留下来,植物品种多而杂,布局上没有经过系统组织安排,绿化难以和园路、建筑、场地相融合,无法形成植物特色,达不到整体协调的园林意境。相反,如果现状树木不予保留,则违背生态建设理念,更是对场地植物本地资源的无视与浪费。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好现状的树木资源,把握好保留树木与新栽树木之间的比例与搭配关系,使之能形成自身的景观特色,达到艺术化的园林绿化环境,是绿化方案设计的重点工作,也是建设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前期经过主管部门、专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多轮讨论后,形成以下绿化设计策略。

2.1保留大乔木、形成整体景观

充分保护利用现有大乔木,并通过新栽植物,共同搭配,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这一策略重点体现在东南片区。东南片区现有榕树、凤凰木、蓝花楹、朴树、刺桐、苦楝、木棉等大树已经成林,且长势良好。在实施方案中,充分保留大树,将地被杂草清理干净后补植亚热带特色的地被植物和灌木,结合雾喷系统,形成了阴凉的林下休闲活动空间。

2.2发挥植物特色、形成主题景现

在现状植物较少的区域,则充分发挥新栽植物的特色,形成植物主题景观。这一策略重点体现在岛屿的西部、北部和中部区域。将杂草、灌木清除,杂树移栽后,再大量新种树木,形成了桃花片林、桃花步道、竹林、松林、庭院植物等多个植物特色景点,丰富了游客的游赏感受。

2.3保护滨水植物、营造自然生态水岸

保护现有良好的生态水岸,并兼顾生态性与观赏性。除了滨水平台、驳岸改造位置、生态小岛重新栽植水生植物外,其余的原生滨水植物均予以保留,营造自然生态之美。同时,为了提升水岸植物的观赏性,在常水位以上临近岸边的区域,补植一些耐水湿的观花植物,如鸢尾、美人蕉、木芙蓉等。

2.3注重修剪与养护、协调植物与环境

充分注重修剪与养护工作,让其提前介入。一是对现有大乔木进行修剪,让其造型优美,去除弱枝,让其有序生长,与整体的植物环境相协调。二是定期养护,及时施肥,消除病虫害,保证植物能够健壮生长。三是艺术化地引导植物生长,让植物与其它景观元素如建筑、山石、小品、园路等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一幅幅美景。

3桃花岛工程实施管理

3.1前期技术交底

绿化的提升工作,前期技术交底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既有树木的处理,不仅涉及到技术图纸,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苗木保护措施,更涉及到主管部门的苗木管理政策、移栽苗木的安置地等问题。所以,在技术交底会议上,设计、业主、施工方、监理四方是一个紧密互动与沟通的过程,施工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点和施工难点,并對具体实施过程做到了然于胸,对有疑问和困难的地方及时提出;设计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弥补设计图纸的不足;业主单位要协调管理,遵守相关的政策并提供苗木的安置地;监理则需要充分理解管理要求并监督施工人员落实到位。最终,通过四方的协同,才能推进好工作。

除了图纸交底会议外,由于涉及较多现场苗木,且苗木的测量点位存在一定误差,所以现场实地交底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在现场,施工人员先对建筑、场地、园路等进行实地放线,然后和参建各方进行实地查看并作出局部的优化调整。如一些园路和场地适当微调以避让大树,并明确需要保留、修剪、移栽的树木,确定需要新种植的乔木位置。通过现场实地交底的方式,让施工人员准确地理解各方要求,保证图纸和设计意图的落地实施。

3.2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

现场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方案意图能否准确全面的得到贯彻与落实。在桃花岛的绿化提升施工过程中,发动参建各方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3.2.1处理和利用现状树木方面。参建各方在现场共同讨论确认需要保留、迁移、伐除的树木,并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做好标记,防止工人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对于现状的杂树、杂灌木,若出现严重病害和虫害、无利用价值的,用红色绳子做标记,予以移除。对现状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的树木,如朴树、凤凰木、蓝花楹、盆架子、木麻黄、竹柏、榕树、刺桐、苦楝等,要求予以就地保护保留,并用绿色绳子标记清楚。部分大树在施工通道附近,为避免施工过程受到机械和车辆的磕碰,在大树周边用警示绳子围合出安全区域,不让机械和车辆靠近。

对部分树形良好,但不能就地保留的树木,使用黄色绳子做标记,并要求在项目范围内全冠移植,如部分榕树、盆架子、水杉等。移栽时,要求土球要大,保证断根后植物仍能生长良好。在起苗时,树干用柔软的材料衬垫,防止树皮磨伤,同时,对树叶和细枝条进行适度的修剪,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树木栽植后,将树木扶正,并用杉木和钢丝绳做好支撑。

3.2.2新栽树木的种植。对新栽树木加强了对苗木的全过程管理。在苗木选择时,注重对苗木品种、树形、冠幅、高度、土球、生长健壮、机械损失、病虫害情况等严格把关,经确认后方可装车进场,从源头上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苗木。起苗时,要保证足够的土球大小,保留较多的根系。苗木运输过程中,要求用容器袋或草绳将土球固定好,并保持土球湿润;对树干的受力部位,使用软布包裹,防止树皮受损。进场后,对苗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苗木要求退场。对合格的苗木,先对树叶和细枝进行修剪,避免树木水分蒸发过快,栽种时边栽边浇水,并浇透,栽植完成后用杉木桩或钢丝绳将苗木固定扶正。

3.3绿化后期养护

树木是活的生命体,会随着时间而生长长大,这是树木不同于其它建筑材料的方面,业内有”三分种、七分养”的说法,所以绿化的后期养护非常重要。持续的良好的后期养护,如浇水、施肥、杀虫、除草、修剪等一系列工作,是保证苗木成活率、植株健壮生长的关键。而更为重要的是,桃花岛项目定位为打造闽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在这一总体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乔木的持续管养与定期修剪引导,可以让植物的树型逐步达到艺术化的造型,充满或飘逸、或古朴、或俊秀、或挺拔的审美意趣,实现孤树成景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植物的生长,可以通过管养措施让植物与园路、坐凳、驳岸、假山、景石、亭子、小品等逐步融为一体,形成协调统一的审美整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效果。可以说,一个园子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管养的环节,后续的管养甚至决定了园子的品位高低。

4结语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偏远地区或城郊结合部变成了主城区的一部分,这些地方的居民对人居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势必会逐步提高。那么,对原有绿化环境的改造提升变得势在必行,这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建设管理环节中如何处理原有的树木和新栽树木的关系进行探讨:一方面,要在绿化设计方案层面,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植被本底,扬长避短,并与新栽植物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绿化效果。同时,不能完全拘泥现状植物本底,要结合市民的休闲需求,新增休闲设施,如园路、坐凳、亭、观景平台等,并让休闲设施与植物绿化相互融合,使得原有的绿化功能升级、景观升级、文化品位升级。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上,要协调好设计、施工、现场监督、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各方充分沟通,精细化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和总体设计理念的落地,将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打造高品质的服务于民的精品园林工程。

(收稿:2019-10-17)

猜你喜欢
荒岛建设管理精细化管理
荒岛求生
筑高校学生温馨之巢
叮叮猴荒岛历险记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