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运用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运用反语能引人深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起到批判讽刺的作用。《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反语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而且透过反语还可体味出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这种透过反语见真情的用法。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前两句叙述、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最后一句发表议论,表达的是跟字面意思相反的含义。“标致”是反语,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试想,如果改为“实在丑极了”,就太直白,失去了嘲讽意味,表达效果就不强烈。用副词“实在”加以强调,更增强了反语的讽刺力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赏析:作者既是在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在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态度。“精通时事的人”,是说这些人除了学习之外,还“关心时事”,那关心的时事是什么呢?“学跳舞”。原来他们关心的都是些无聊的事情,他们其实是不学无术。“精通时事”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所作所为的失望之情。
试想,如果作者对祖国没有真情,那他怎么会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感到反感,又怎么会用反语加以讽刺呢?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赏析:由“中国是弱国”推断“中国人是低能儿”,这是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的偏见。作者对这些日本青年的荒谬逻辑和愚蠢做法十分愤慨,称他们为“爱国青年”实际是对他们极大的讽刺。作者没有正面反驳,而是顺其荒谬来谈,“中国人是低能儿”作为反语,并用“当然”加以强调,表现了弱国国民的辛酸;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义愤。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繼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赏析:作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对各种各样的人有深刻的认识,他善于揭露那些虚伪、懦弱的人的本来面目,“正人君子”便是其中的一类人,是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这里运用反语,讽刺效果强烈,也表明了作者要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光明的未来继续奋斗的决心。
学以致用
阅读三毛《痴心石》选段,回答问题。
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