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沫
要科学预防黑眼圈,首先要了解黑眼圈的种类。每种黑眼圈各有不同的预防方法:
这种黑眼圈主要在下眼睑出现,可能是浅蓝色也可能是紫红色,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眼圈类型。血管型黑眼圈的特征之一是当你用手撑开黑眼圈处的皮肤时,这里颜色会变得更明显。
血管型黑眼圈还可细分为两种:一是浅蓝色的静脉型,二是泛紫红的毛细血管型。血管型黑眼圈的成因跟熬夜有些关系,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血液中缺氧血红蛋白所占比例升高,颜色更偏紫更显眼——这也是熬夜后黑眼圈会加重的原因。
预防方法:日常合理用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能比眼霜更管用;减少外力摩擦,例如仰睡且尽量使用柔软的枕头,避免用力搓揉眼周皮肤,不要佩戴过大过重的框架眼镜等;增加抗氧化物,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A、花青素等抗氧化物,可以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科学运动是最天然的美容养生方式,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肤色。
这种黑眼圈可能更符合人们心目中“黑眼圈”的形象:颜色从浅褐、深褐再到黑色都有可能,既能在下眼睑出现,也可分布于上眼睑,围上整整一圈。
色素型黑眼圈的成因与熬夜关系不大。过度日晒、卸妆不彻底、药物、眼周皮肤炎症或损伤,黑色素代谢能力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色素型黑眼圈。
預防方法:要做好眼部保养工作,例如做好清洁、佩戴墨镜、使用防晒霜及眼霜等。治疗原发疾病,在消除病因后,表皮层的黑色素沉着可能会随着角质层的新陈代谢而淡化。必要时可求助医生,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这种黑眼圈本质上是眼袋突出、泪沟凹陷后形成的阴影,会显得人非常憔悴。光线从下面打亮的话,黑眼圈会消失。
如果熬夜后眼部水肿加重,或是长期生活不规律导致“面部早衰”,会加重这种黑眼圈。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周皮肤肌肉都会变得松弛,同时脂肪量变化,引起睑板肌凸起下垂、眼袋膨出、泪沟凹陷,一来一去,在眼睛下形成阴影,变成黑眼圈。
预防方法:可以借助医美改变或是化妆减弱阴影区域。
(云中鹤摘自《湛江晚报》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