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各地生产实际,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开展玉米与其他作物(大豆、花生等)间套作等。
二是优选良种,精选种子。科学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熟期适宜、耐密抗倒、抗逆广适、高产稳产的玉米良种。黄淮海北部地区要选择熟期早、耐旱性强的品种;黄淮海南部地区选用中熟期、抗锈病、耐高温强的品种。籽粒直收的地块,选用早熟、抗倒、脱水快、适宜机械籽粒直收的品种。选购高质量包衣种子,确保满足机械单粒精量播种要求。
三是抢时早播,一播全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播夏玉米,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60 厘米等行距贴茬直播。墒情不足播种时,要及时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
四是合理密植,优化群体。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 株,耐密品种和高产田适当提高密度。对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地块,以及风灾倒伏频发地区,可在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酌情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预防倒伏。
五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加强玉米病虫害特别是草地贪夜蛾等突发性、暴食性、流行性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开展绿色防控。玉米播后、出苗前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在苗期(三叶一心至五叶期)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提高除草效果。
六是科学管理,肥水高效。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地块以施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钾肥,并补施适量微肥,其中1/3 氮肥和全部钾肥、微肥随播种侧深施,其余2/3 氮肥于小喇叭口期前后机械侧深施(10 厘米左右)。也可采用种、肥异位同播,选用高质量专用控释肥一次底深施。施肥后,若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有条件的推广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使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七是加强监测,防灾减灾。加强干旱、高温、台风等灾害监测预警。关键生育时期遭遇高温天气和严重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遭遇涝渍,应及时排水。通过种植耐热品种和及时灌溉,以及叶面喷施微肥等措施,防御高温热害。
八是适时收获,高产优质。玉米完熟后(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再收获,并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期情况下,适时晚收。机械收获果穗或直收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以防霉变,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当前,早稻正处于灌浆结实期。近期部分早稻产区雨水偏多,日照时数减少,生育进程推迟。要防控洪涝灾害,加强分类管理,促进籽粒灌浆,确保安全成熟。
一是排水促恢复。对受淹田块,尽快排水露田,清除稻株上的泥浆杂物,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活力,防止倒伏。对处于灌浆结实期的田块,坚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植株早衰。
二是看苗补粒肥。对受淹较重的田块,如抽穗期叶片发黄早衰,要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2 公斤或喷施叶面肥1~2 次,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再生稻头季稻要根据苗情及时施用促穗肥和促芽肥。
三是防控病虫害。大水浸泡过的稻田易发白叶枯病和纹枯病,退水后要及时防治。高温高湿容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要加强监测预警,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确保早稻稳产高产。
四是灌水降高温。如果早稻灌浆结实期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田间要及时灌水,建立5~6 厘米水层,降低冠层温度,防止高温热害。早稻后期切忌过早断水,防止出现高温逼熟,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
五是抢晴早收获。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适时抢晴收获。一般在齐穗后25 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防止“割青”和“过熟”。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集中烘干,避免稻谷霉变,做到颗粒归仓。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处于分蘖拔节期,西南地区中稻进入拔节孕穗期,生育进程总体正常,苗情长势较好。要加强防灾减灾,抓好肥水运筹,构建合理群体。
一是因时管好水。对受涝田块,及时分次排水,结合洗苗轻露田。对早栽田块,分蘖后期要及早晒田,控制高峰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对绝收田块,若中低部茎秆成活好、可留10 厘米左右的低桩,并及时追肥蓄留再生稻,或选用早熟品种补种一季晚稻,降低灾害损失。
二是因苗施好肥。对受淹田块,及时补施一次肥料,促进恢复生长。对迟栽田块,早施分蘖肥促早发,搭好丰产苗架。根据不同栽培方式、品种和苗情,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时合理施用穗粒肥。适当增施钾肥,切忌盲目增施氮肥,防止贪青晚熟。
三是防好病虫害。对大水浸泡过的稻田,退水后重点监测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情况,并及早防治。加强破口至抽穗期前后的混合用药综合防治,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稻曲病第一次预防用药应提前到破口前10~15天进行。
四是灌水防热害。茬口早的中稻,要防范7 月下旬至8 月上中旬高温天气的影响。抽穗时如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深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也可叶面喷施磷钾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或缓解高温危害。对受旱稻田,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及时补水,提高灌溉效率,促进生长发育。
当前,南方双季晚稻处于秧苗期。要加强秧田管理,做好大田管理和防灾减灾,着力培育壮秧,确保适期移栽和栽足栽好,打好晚稻生产基础。
一是提高移栽质量。根据茬口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钵苗机插、湿润稀播壮秧移栽和塑盘育秧抛栽等方式,降低后期遭遇“寒露风”风险。
二是做好防洪防涝。秧田期如遇暴雨洪涝,要及时抢排积水,适当保持浅水层,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秧苗青枯死苗。对因洪涝冲毁的秧田,在晚稻适宜播种期内,及早浸种催芽补播,确保晚稻种植面积。
三是适期抢移栽。对早稻让茬迟的田块,晚稻应适度稀播,减少化控药剂用量,防止秧龄过长、叶片徒长。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药”,促进秧苗栽插后早发。早稻让茬后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加快晚稻生育进程。
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选择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高产高(油)蛋白、加工品质好、耐密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质品种。黄淮南部地区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中晚熟大豆品种;中部地区选用熟期相对适中的大豆品种;北部地区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早熟品种。自留种应做好种子精选和发芽试验。发芽率低、活力差的种子严禁使用。
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获得高产的关键。麦收后土壤墒情好或一次性降雨10 毫米以上时,应抢墒播种;如遇干旱,可采用先播种后喷灌方式补墒。提倡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也可在小麦低茬收割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抛撒,趁墒免耕播种。根据品种、地力确定播种量,行距30~40 厘米,每亩保苗1.5~1.8 万株;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
黄淮海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前茬小麦收获时应尽量做到秸秆全量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议以限氮、稳磷、补钾为施肥原则,播种时亩施45%的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0 公斤。土壤肥力不足地块,花荚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对旺长田块,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重点防治点蜂缘蝽、灰飞虱、红蜘蛛、蚜虫等虫害。苗期至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灰飞虱、红蜘蛛、蚜虫等害虫;花荚期重点防治点蜂缘蝽,预防“症青”现象发生。早晨或傍晚点蜂缘蝽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
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含水量降为16%以下。要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收割机应配有大豆专用收获割台,机收时注意调整收割机拨禾轮转速,减轻对植株的击打力度,减少落荚、落粒。同时,应正确选择和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与间隙,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损率。
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和生态条件,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适合机械收获的花生品种,提倡选用高油酸花生品种。麦垄套种花生,宜选用中早熟、中大果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25天以内。麦后直播花生,宜选用早熟、中小果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10 天以内。覆膜种植夏花生可选用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长10~15 天的品种。宽幅间作夏花生宜选用较耐荫、高产、中大果、适应性广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
一是适期播种。麦垄套种花生适宜播期在麦收前15~20 天,麦后直播花生应抢时早播。
二是足墒播种。花生播种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墒情不足的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特别是麦垄套种花生,应在适播期前灌溉造墒。为保证抢时早播、减少造墒,以及可能的阴雨天气影响播期,可采用“干播湿出”的方法,如起垄种植花生播后顺垄浇灌,覆膜花生宜采用膜下滴灌,露地花生可采用微喷等方式。
三是合理密植。麦后直播花生推广一垄双行的机械化起垄种植模式,垄距宽窄因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类型灵活掌握,垄距一般控制在75~85厘米,麦后直播花生每亩12000 穴左右、每穴2 粒,单粒精播每亩16000~18000 穴;麦垄套种花生每亩10000 穴左右、每穴2 粒。在播种时应根据当地花生病虫发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一般种皮晾干后即可播种。
四是浅播覆土。垄作覆膜夏花生要浅播覆土,播种深度要控制在2~3 厘米,播后覆膜镇压,膜上覆土4~5 厘米,确保下胚轴伸长,子叶节出土(膜)。
夏花生生育进程快,在管理上应以促为主、促控结合。麦垄套种花生在麦收后应及时灭茬,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 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50 公斤。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促苗早发。麦后直播花生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根据预期产量、土壤肥力状况,合理使用氮磷钾和钙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可亩施花生专用肥40~50 公斤。花针期可亩追施石膏粉25 公斤,促进荚果和籽仁发育。在花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应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防倒,调节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喷施时间一般于上午10 点前或下午3 点后进行。后期结合叶部病害防治,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病防早衰。夏花生对干旱十分敏感,尤其是花针期和结荚期(7 月中下旬至8 月上中旬)是花生生长发育需水的临界期,干旱时应及时灌溉。同时,应保持田间“三沟”相通,注意排水,防止芽涝、苗涝,以及后期涝灾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是合理轮作。提倡花生与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环境,减轻连作障碍,同时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及部分叶部病害。
二是选用抗病品种。花生青枯病严重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可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三是倡导生物、物理防治先行。
如频振灯、色板、性诱剂、食诱剂、糖醋液等诱控技术、天敌保护利用、蓖麻等诱集植物捕杀等措施。
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时,抢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可采取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根据气温许可和腾茬需求可适当晚收,延长饱果充实时间,提高产量品质。收获后应抓紧晾晒或烘干干燥,使荚果含水量尽快降到10%以下后精选入库,仓库应控制贮藏温湿度条件,防治贮藏害虫,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风险。为提高花生品质品相,要尽量做到分品种专收专储。
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