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端
钻是用来穿孔的工具,《说文》:“钻,所以穿也。”《康熙字典》:“穿器也,凡深入者借用钻,用之穿物曰钻(平声)。”
民间使用的拨浪钻由六个部分组成,即钻杆、缠裹绳、起伏板、甩轮、铁箍和钻头,总高约两尺半。钻杆起到拨浪钻全身支撑的作用;缠裹绳与起伏板和钻杆顶部形成三角形;起伏板上下走动时,绳子缠裹在钻杆上,按时钻头向右转,起时钻头向左转;甩轮板,两头大,中间细腰形,很科学,具有甩动、提高钻头的速度和穿透力的功能;铁箍是为了捆紧钻头上端的稳定性;钻头可根据钻孔的大小、钝利程度随时更换。
拨浪钻在民间的用处。在木器方面,主要用于制作条几、桌子、椅子、床、条凳、嫁妆、箱子、柜子、洗脸架、车轿、马扎等;在铁器方面,主要用于制造门鼻儿、门叶、门闩、钉锅等;在陶器方面,主要用于制造坛子、罐子、盆子、缸、洗脸盆和碗等。民间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器指的是瓷盆、瓷碗、瓷碟、瓷盘等。
钻火一词,《辞源》上说:“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季夏用桑柘,秋用柞楢,冬用槐檀,其后仅于寒食后一日为之,成为沿袭故俗的遗迹。”
钻燧是最古的取火法。燧为取火之具,古代有阳燧、木燧两种,木燧是钻木取火,故曰钻燧,《论语·阳货》载:“钻燧改火”。
《资治通鉴外传》:“燧人氏,民食蓏蜯蛤,腥臊臭恶,伤害腹胃而多疾病,有圣人作,上观星象,下观五木,钻木取火,炮生为熟,养人利性,避臭去恶,遂天之意,有天下百余代,八万年或云一万二千年。”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大自然的杰作,劳动创造了人,自然界又成了人的对立面。人类发展史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铁器、铜器时代。
拨浪钻,一个小小物件,仔细想想,从人类学的角度、历史的眼光、逻辑学的方法,去联想、推理、追本溯源,它是不是人类婴儿期钻燧改火——石钻的发明——铁钻的自然出现,是不是一个链条性的必然和因果关系呢?
钻之一字,在中国文字史上(甲骨文、金文、小篆),古代汉语里为什么不是木字旁(《尔雅》将钻字归在木部),也不是石字旁,而是一个金字旁?这充分说明钻是铁器时代后期的产物。
拨浪钻是钻普及到民间,匠人们根据其使用空间、作用、对象而演绎、改进的结果,尽管电钻现在已代替了拨浪钻,但仍未超越古人的原始思维和智慧,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