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20-08-11 00:59许冰冰
成人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德国培训

许冰冰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仅能够使各类劳动者更好地适应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础。鉴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速到来和全球化经济格局变革,与初始职业教育和职业活动相比,职业继续教育愈加重要,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要素之一。个人可从继续教育中获益,满足个人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从而有动力更广泛地参与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职业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能人才培养形式,应积极完善培训制度、教学体系与活动组织等各方面,以满足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需要。与我国相比,德国职业继续教育(Berufsweiterbildung)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继续教育体系相应呈现出开放、灵活和持续不断地变革等特征,在促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具有相当的高水平,其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参与率已从1979年不到10%增加到2019年的80%以上,[2]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我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保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效果以及后续良好社会效益的持续释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概况

德国继续教育是在完成初次教育阶段后继续或恢复进行的学习。除了继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外,还包括继续的“普通教育”和“政治教育”,并被归入成人教育系列。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由许多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法定职业继续教育、企业内职业继续教育和个体的职业继续教育(见下图)。这三类教育主要服务于在职和职后的再教育与再培训。[3]联邦劳动署数据库KURS是德国最大的继续教育数据库,显示三分之二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由私立部门提供。

法定职业继续教育。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进修教育与转行教育做了区分。一般而言,进修教育的前提是接受过完整的职业教育或有充分的职业经验,可区分为适应性进修教育和晋升性进修教育。前者旨在维持或拓展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经济与技术发展需要。后者则旨在提升职业前景。

企业内职业继续教育。企业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常在企业或者工作岗位上进行。由于企业是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使用者,职业继续教育重要部分通常由企业资助。2002年68%的参与者仅在企业进行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急需培训的企业占比为75%。[4]

个体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指个人进行的有组织或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是依托信息化开展个体职业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为人们获得教育资格与实现继续教育与培训目标提供了第二次机会,也是长期以来德国职业继续教育领域实施的一种模式。德国《远程学习者保护法》(Fern USG)包含远程学习条例,规定了大量的信息责任和合同约定义务。2005年总共有320家机构提供1 971个国家许可的远程教育课程,其中与职业教育培训相关的有1 344个。根据其法定任务,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确保国家法律规定的职业远程教育提供方的质量。[5]

虽然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成人更多地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是国家和欧洲一级的重要政治目标,但仍落后于其他目标的实现;通过欧洲成人教育调查(AES)和欧洲劳动力调查(LFS)两项调查显示,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活动参与率在具体参与方面也存在差异:并非所有企业都参加了职业继续教育,尤其是较小的企业很少参与员工的职业继续教育;相比技术发展,企业和个人的参与行为相对停滞;企业规模大小、员工地位高低与资历基础好坏,均影响着继续教育参与度的高低;企业虽然通过修订《企业章程法》和《员工条例法》,扩大了工会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参与权,但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工会缺乏资源,扩大职业继续教育机会也存在困难。[6]

二、德国促进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成功在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并在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健全的政策保障,培训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与内容专业化、手段现代化等,但以下成功做法和经验也值得关注。

1.关注重点群体对职业继续教育的特殊需要

职业继续教育有助于优化已定的技能,并为个体培养储备技能。因此,在人口发展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背景下,保护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工作潜力——劳动大军非常重要。德国职业继续教育主要关注迄今为止在职业继续教育中被低估的成年人:低技能和无正式职业资格的兼职雇员,尤其是妇女、老年工人和移民。如作为从事职业继续教育的最大承担机构之一的德国职业进修公司,不但是公益性培训组织,而且培训重点面向失业者。[7]这些“潜在人力资源储备”既与职业培训提供的数量扩张有关,也与职业资格的新形势有关。德国职业培训的主导思想经由最初通过培训获得终结性职业资格,转变为以提高职业行动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德国职业继续教育通过提升职业行动能力来满足个体在就业、转岗等职业发展阶段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欧洲成人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受访者表示出于就业目的参加职业继续教育。个人通过职业继续教育还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形式的证明材料。

2.注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评估

职业继续教育内容设置以受培训者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上有知识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之分。为了更好地确保职业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德国特别注重实证调查与科学研究:一是采用WBMONITOR(德国最大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方年度调查)和“职业继续教育质量清单”两种方法,即通过最初的提供者调查(见下表),概述职业继续教育的前景并反映出变化趋势,审视德国职业培训内容。二是通过制订“职业继续教育质量”清单,帮助有意愿的个人通过比较来自培训机构或职业介绍所的信息,介绍筹资机会和培训机构比较清单等,为那些有兴趣参与职业继续教育的人提供指导和支持,以决定专业和个人适当的职业继续教育措施。此外,欧洲成人教育调查和继续职业培训调查提供职业继续教育个人和企业相关信息,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相关研究项目,为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科研保障。总之,政府通过研究等宏观指导手段,保障了受教育者需求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表1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方年度 调查(WBMONITOR)主题列表

3.构建开放灵活的职业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办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是形成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覆盖广泛人群、多层次网络化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办学主体开放。只要符合办学条件,组织和个人均可以承担继续教育工作,尤其是企业作用巨大,承担了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半壁江山。二是重视远程教育质量。不但制定《远程教育法》,而且在产出质量、输入质量、过程质量和质量评价、保障与监督机制上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质量标准向用户开放,激励远程教育机构持续地开发培训产品。三是构建了沟通各类教育、多种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能够自由实现职业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转换。这得益于德国对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研究与重视,以及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建立。此外,德国职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极其灵活,入学宽进严出,绝大多数招生不限专业,注重理实一体培训,保证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教育质量。[8]

三、德国经验对我国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启示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指出,“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9]“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点,是关乎技能提升行动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承担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宏观层面上政府愈发重视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个人学习成果认定制度与国家资历框架的制订也已列入十三五规划,为职业技能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0]德国创新发展的经验与方向对促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地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造就一批职业化的培训教学人员,并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

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而言,职业技能培训质量高低主要取决因素之一在于培训教学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培训教学行为。培训教学人员是一个极为多样化和流动性较强的群体,分布在不同的社会和劳动市场领域。由于其专业领域不同,因而对培训教学人员的任务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职业领域培训教学人员的职业形象和对该领域人员任务的理解作为其职业发展的基础,制订教学人员(如培训顾问、学习顾问、教练员、培训师等)能力档案标准,并开展认证培训,培训内容应着重课程开发和教学法。无论是企业内部培训师还是聘任的外部培训师,除了准备和实施课程等培训活动的核心工作外,还需积极承担培训咨询、诊断学习问题和创建技能档案、培训指导与过程监控等相关活动。同时,培训质量对培训师的资格认证和职业发展也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2.加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德国继续教育研究迄今优先考虑多为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项目成为德国继续教育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其试图通过不同视角研究现实、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的工作过程和伴随产生的新资格要求;研究参与职业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比如某些特殊目标群体参与继续教育的障碍;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德国“工业4.0”语境下能力发展领域研究;继续教育影响及作用研究等等。[11]除这些类似研究主题值得关注外,我国也有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做法值得学者进行理论挖掘,如产教融合型企业、企业新型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技能培训承担中的作用发挥;“1+X”证书教育制度与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衔接等。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借鉴德国经验,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证调查研究很有必要。通过调研摸清培训供给方和培训需求方的总体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培训重点群体的发展趋势,借助政策、财税等工具,进行“培训供给侧”改革,可以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有效与个性化,从而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在稳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及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

3.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完善跨机构的技能开发与认证平台

一是分别面向参与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培训、新产业培训、新职业新技能培训等不同类型的目标群体,描述不同职业培训内容,创新适应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发和测试新的培训形式与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补充支持工具和形成能力测量程序。特别是信息化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创造更多个性化的正规与非正规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机会。二是搭建跨企业、院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平台,促进多方培训主体对受训者职业资格和技能发展的协同管理。重点在职业技能领域针对非正规学习获得的能力,形成统一跨机构认证标准、能力鉴定和认证程序,以更好地将跨部门培训与个人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技能成长路径衔接起来。此外,还应制定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措施的质量保证体系或完善现有的能够涵盖正规和非正规学习的培训模式,以促进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德国培训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