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君子人格与立德树人探微

2020-08-10 08:48金红菊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修己仁德何谓

金红菊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这一主干文化的核心是“圣贤文化”,以君子人格为价值取向而引领了儒家思想的发展。部编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君子人格主线。君子具备“仁”“不愠”“忠”“信”“义”“好学”“乐学”“思”“志”等品格,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试从君子人格角度解读儒家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取向。

一、“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理念

《〈论语〉十二章》开篇选取《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篇第一章开篇提出儒家的核心理念“学”,目标指向是“君子”。孔子的教育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为君子,二是学而为政,前者是内求,后者是外发。从《〈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来看,即“学”做“君子”,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为君子统领全章,也统领全篇。

第十二章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和《〈论语〉十二章》以“学”开始,以“学为君子”结束,《〈论语〉十二章》以“博学”开始,以“仁”至终,学以致用,“学为君子”,学以致“仁”。“君子”一定要具备“仁”的德性。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处于第一位,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何谓“仁”?君子要“仁”,首先要有孝悌之心。《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在家中能对父母尽孝,顺从兄长,那么他在外面也可以对他人友爱。

何谓“仁”?指仁德,代表一种品行、一种思想。孔子自己对“仁”的明确定义:“爱人”,就是关爱他人。那么作为一种品行,“仁”就是关爱他人的品行;作为一种思想,“仁”就是关爱他人的思想。有仁德,就是有爱心;不仁,就是没有仁德、无爱心。《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可见亲近自己的亲人是“仁”最首要的特征。

《论语·里仁》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见“仁”在孔子的君子人格中的核心地位,“仁”是君子首先要具备的品德,“学”的指向是立德目标——“仁”。《〈论语〉十二章》开篇第一章《学而》讲君子人格,第十二章说通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方式达到“为仁”目标,倡导君子用什么途径“学”,怎样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德性目标——立德树人,可谓一气呵成,前呼后应。

《论语·宪问》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谈君子的标准,如何处理人己关系,如何“修己”,如何“安人”。

《四书章句集注》:“君子治其本而不恤其末,岂以在外者为忧乐哉?”“君子”用心力在学术方面而不是衣食上,君子追求大道,“修己以安人”。

君子的品格表现在人己关系上是“人不知而不愠”。在他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宽恕人,君子“不愠”,即不怒。君子的品格表现在人己关系特别是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上。交往中误会经常发生,君子能理解谅解他人,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他人不理解常怀宽容心,不恼怒。

从以上可看出孔子心中的“君子”有着强烈的“德”的因素。做好自己的本职,不断追求大道,为君主效力,为普通百姓服务,注重自身的德行。

二、君子人格具备“忠”“信”“义”

学为君子,“君子”除了仁德,还需具备哪些品格?

1.“忠”“信”

第二章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反省的内容为三者:“忠”“信”“习”,前两者是“修德之学”。“忠”,竭尽自己的心力,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信”,诚信,诚信为本。

何谓“忠恕”?朱熹《论语集注》释“忠恕”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恕”是君子仁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孔子在《雍也》篇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儒家最具代表的思想之一。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重“义”轻利

第八章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做事合于道义与礼仪。孔子讲自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将道义放在首位,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标准,“不义”的事情从来不做。

《论语·里仁》中将君子和小人做了区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和“利”是一对矛盾,做君子而不是小人。“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立德树人之基石。

《论语·阳货》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将道义与正义放在统领一切的地位,没有正义的勇敢就是作乱,君子以义作为根本。

三、君子人格具备“学”“好学”“乐学”“三省”

1.“学”与“笃志”

《论语》和《〈论语〉十二章》第一篇第一章开篇提出儒家“学”的核心理念。毫无疑问,“学”字是孔门第一,而对《论语》首章第一个词——“学”的理解,是理解《学而》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入门基础。

何谓“学”?许慎《说文解字》将“学”与“教”互训,释“教”为“上所施,下所效”。《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文”指诗书礼乐之学,为孔子教弟子具体的内容,而“行、忠、信”三者都为“修德之学”。

“学”涵义丰富,不只是现代汉语意义上的学习,“学”不同于“习”。“学”不是狹义的读书、学习、学知识,还包括广义的“行、忠、信”“修德之学”,即学习人生智慧,践行道德,力争到达君子人格的学问。第三章中孔子对自己学为君子的过程大致总结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猜你喜欢
修己仁德何谓
笑一笑 唱一唱
镜子里的白胡须
为仁由己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孔子的“修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选择
孟子说仁德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一条进过瓢城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