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妍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现阶段的现代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问题。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土地开发的利用和保护等管理活动,增强土地的利用价值,及时对生产资料进行变革和处理,确保土地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改进,提升土地管理制度的整体约束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管理制度 现代城乡土地利用 规划演进
0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要求越来越高,开始越来越注重土地给人们所带来的价值。为了协调新的土地利用价值和了解土地规划利用新要求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变化作为基础性研究内容,全面分析城乡土地规划路径。
1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历程
1.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供给(1949-1977)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开始实行城市土地国有与私有制共存的制度。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对应的《土地改革法》,以此较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效率。1956年的土地全面国有化直接开始了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城乡土地分割管控制度变得更加具有成效,但这一时期国家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土地承载效率低。在第一次五年计划中,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内部土地主要被用于重大项目建设或工业生产用地的设施设备配套,各城市的土地资源编制开始提上政治商讨。且在1958年和1960年国家开始先后进行了土地城乡规划修订,使土地布局规范化和有序化。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城市土地规划和建设愈加具备成效,对于农村居民点和经营中心的选址逐步利用多种生产用地配置,完善基础交通网络,布局农业生产用地规划和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循环渐进的减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情况,做好适应性的土地试点规划开展综合农村地区综合管理。
1.2经济转型体制下的土地使用规划(1978年-1997年)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开发,农业用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开始分离,且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借鉴效果。于1981年起,国家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用,城乡土地使用改革步入正轨。后续,国家开始先后制定国家土地管理局,修正宪法中的土改方案,针对多种数据做出新的明确规定,使得土地市场的形成更加具备充足的法律依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内部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各城市的规划工作重新恢复,且确立了关键性的规划管理制度,以此来指导土地项目建设和审批,控制用地面积的管理、性质以及规划,做好整体的指标控制以及土地出让修订规划,确立对应的土地规划指标要求完善。
1.3保护耕地国策与土地用途管制(1998-2007)
在国家的土地管理建设中,其1998年出台的《土地管理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土地相关的基本国策,且正式确立了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逐渐的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以此来加强土地的合理管控。在此期间,通过优化开发以及限制开发等手段,逐步的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实现政策的有效引导和协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开发逐渐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代价,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使得国家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明确可适应的区域管理新模式,强调城市规划与城市作用方式的多元转变,且将其作為管理的依据,国家也正式确立了土地制约管理需求,形成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土地生态的互动式教学需求,实现以土地为主的互动式经济管理关系,且创新的提出了以国土资源配置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为主的规划理念。
1.4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变革新时期与国土空间管制(2008-至今)
随着土地管理体制的新变革,原有的城乡规划建设已经难以适应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且存有一定的时代缺陷。为了进一步指导城市建设,规范化城乡发展,必须要强化区域化管理理念,重视不同层级的城镇空间管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多种模式下的城乡规划建设管控,改变城市规划差异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情况,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2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问题。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市利益规划权责划分,做好整体性的土地空间管制需求,实行多种土地管控措施保障化处理,做好纲要性文件的规划引领和协调作用,优化整体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 林坚,赵冰,刘诗毅.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J].国际城市规划,2019(04).
[2] 赵冰,林坚,刘诗毅.“外引”与“内消”——国际经验对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影响探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9(04).
[3] 戚冬瑾.城乡规划视野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4] 江新,刘金玉.规划实施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相关问题及策略探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