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让学引思中“设疑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10 09:25王耀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策课堂教学

王耀斌

摘 要 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实现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设计精当、发人深省、恰到好处的提问,需要掌握设疑提问的技巧;通过有效设疑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设疑提问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古语曰: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此话可直译为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任教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多年,我感觉在政治教学中采取有效设疑提问,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多层次设疑提问,让学生思维得到碰撞,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以及听部分老师的课中,我感觉我们在预设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1课堂教学设疑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1从教师角度

(1)设疑提问不分层次。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不注重学情,基础差的学生只能成为看客或观众。

(2)提问搞不清重难点。提问缺乏针对性,指向性不足,不能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出现无效提问,浪费教学时间。

(3)提问碎片化。有的问题过浅,或不注重将问题归类,知识不够连贯,整体性考虑欠缺。

(4)设疑角度不具有启发性。有的问题设计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创新性不强,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不够,设问缺乏开放性。

(5)课堂教学设疑提问过多等问题。在教学中,提问过多往往造成师生疲劳,特别是学困生,课堂展示机会少,会造成厌学。再说问题过多,可能把新授课上成“习题课”,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实不了。

1.2从学生角度

学生反映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设问过浅,有时太难,有些老师课堂提问中只提成绩好的学生,有时教师一堂课不提问学生,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平时思维训练不够,导致在考试中,特别是遇到开放性主观题,不知道从何答起,或答题角度把握不准,失分太多。

2有效设疑提问的对策

2.1要有针对性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都有要解决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就需要老师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新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课堂提問,优化教学过程,打破无效提问环节。比如在学习“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老师可以联系大家熟悉的革命先辈、科学家、感动中国人物,以及生活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实现人生价值例子,设计他们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现在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这样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充分的发展。

2.2要富有启发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运用多个知识点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甚至产生“课断思不断”的效果。如在经济生活讲解“劳动与就业”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劳动者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这个问题易回答,但如果设计成:如何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这就有难度了,需要从党和政府、企业、劳动者角度方面回答。在政治生活中也有这类问题,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需要从党和政府角度、人大、政协委员、公民等多角度回答。上面这些问题都能启发学生思维,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教材知识点的归类、总结,强化思维训练,提高答题解题技能。

2.3要尊重差异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一个班级中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老师在设疑时应该尊重差异,分层设疑,难易适度,要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挑一挑能摘到桃子,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国际组织”这一内容,对于教材国际组织的分类、作用,可以运用“世界卫生组织”这一国际组织为背景,通过设疑让学生来思考概括,理解巩固知识点,该题目设疑学生回答并不难,相信一般同学都能较好地掌握。材料(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国际组织分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属于何种类型国际组织?

(2)简述当代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2.4要注重科学性

设疑提问注重科学性,要求我们设疑要严谨科学,符合逻辑和规律,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选用的材料、信息要准确,设计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设问要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碰撞可以回答的,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之,就是无效设疑,浪费教学时间,甚至误导学生,重难点突破就成为一句空话。

2.5要体现时代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则,在设疑中要联系社会实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颖例子创设情境,结合课本知识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由于例子新鲜、典型,学生交流起来会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交流。当然我们老师在课前也要有充分准备,在学生回答不足时给予满意的补充回答。

例如,当下全国防控新型冠状肺炎就是很好的选材,可以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设疑为:(材料略)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

本题目材料新颖,设疑角度紧扣课本,涵盖了哲学教材中认识论、发展观知识,我相信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应该能较好地运用原理、方法论分析这两个问题,这个题目设计体现了时代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对策课堂教学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