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量化评价体系现状及改进研究

2020-08-10 09:25段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型指标体系体系

段荟

摘 要 为了促进创新型人才评价研究的更好发展,本次研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建议、目标分解、指标要素开发、指标体系检验与修正以及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与赋值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量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人才主导发展格局,人才驱动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要想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首先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政府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快了步伐。其中最典型的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通过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力,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意见》指出,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现有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提高:(1)评价针对性有待增强。现有的人才评价往往采取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难以体现地区人才工作与人才发展的特点;忽视不同人才类型、不同行业产业、不同企业的特征差异。在对人才的分类分层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以更具体客观的反映实际等问题(2)指标体系有待细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指标也可以进一步探索细化,例如专利、著作权等为共同所有的情形下如何设置区分度。一方面评价体系还相对单一、缺乏立体多元评价;另一方面相对粗线条的指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价的准确性。(3)指标量化操作性有待提高。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可操作、方便实施的基础上,但现有的评价体系部分指标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评价指标在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使得评价结果难以令被评价者信服。有些指标对于评价主体来讲难以获取,可能需要相关人才和企业提供,不可避免导致其真实性和操作性的降低。

1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的选用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人才概念的界定,为能够准确的评价创新人才,需构建一套系统的、量化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有效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其积极作用,不少学者围绕创新人才评价开展了不少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人才特征与问题研究。例如,沈荣华(2015)研究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就是什么样人才才能称之为创新人才,并在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赵海涛(2014)围绕创新人才特征,提出了创新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基于创新人才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作用,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创新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问题。例如,尚勇(2013)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应关注的四个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创新人才管理的具体对策。周小虎(2014)针对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从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2)创新人才评价研究。已有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侧重创新人才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虞耀君等(2011)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构建了以知识水平、心理素质、能力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二是侧重创新人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韩瑜(2015)构建了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创新人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左玥(2013)根据建构了包括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创新绩效3个方面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三是侧重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3)创新人才评价构建方法。关于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往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目前也有不少研究开始采用定量分析的人才評价方法。李良成和杨国栋(2012)基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从资源与投入、绩效和环境3个因素,构建了广东省创新科技型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吴欣(2014)通过问卷调查,从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品质、创新表现、团队领导能力五个层面建立了一套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刘慧等(2015)通过调查问卷的定量筛选得到包括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的指标体系。

(4)创新人才实践探索。不少地方也对创新人才评价实践进行有益探索,主要体现积分评价方面。深圳市为更好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自2015年来开始实施积分入户-人才引进分值表,划分了个人素质、纳税情况、参保情况、年龄情况、奖励加分、减分等一级指标,对每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成多个二级指标,并按照重要性程度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赋分,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苏州通过充分吸收和借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主要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指标,并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测评方法的优点,探索建立了“学术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衔接的科学评价体系。苏州市2017年提出了包括人才素质、紧缺指数、薪酬水平三位一体的人才积分系统,并设置职称、知识产权等加分项,每年择优进行资助,计划五年内资助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从上述综述和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关于创新创业人才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指标的性质来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因此难以在实践中实施;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指标体系也缺乏实证研究的相关检验,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从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看,现有的研究多是针对于普适性的一般创新创业人才进行评价研究,缺乏对于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针对性研究。

2量化指标体系改进研究

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核心在于建立可以量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客观性。因此,本研究以苏州市重点产业为例,即在分析苏州重点产业创新人才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程序,并进行评价体系的量化检验,为相关人才评价提出实施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猜你喜欢
创新型指标体系体系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