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科研状况调查研究

2020-08-10 08:47魏晓红文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7期

魏晓红 文欢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基于新课标要求对一线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从五个维度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提供的整体研究氛围较好,但大部分教师由于科研基本知识欠缺和权威文献阅读不足,进而导致其不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高质量课题、论文及著作偏少,各类培训在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有待提高。有鉴于此,文章就如何改善中学英语教师科研状况,帮助其成为研究型教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科研状况;研究型教师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TER2017-009)

[作者简介]魏晓红(1971—),女,四川简阳人,文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硕导,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文 欢(1994—),女,四川叙永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理论及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40-03[收稿日期] 2019-10-23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生存的一种现实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教学为本,科研兴教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战略决策”[1]。“教师科研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信念、知识、态度、技能和课堂实践,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和教育机构的信念、知识和行为”[2]。能否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中发现问题是开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而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并通过行动研究来探讨解决方案,则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优选路径[1]。国外相关研究更多地聚焦微观如科研信心、科研态度、科研方法、科研认知与行为、文献阅读、科研水平及影响外语教师科研的内外因素等方面的实证研究[3-4]。而在国内,58%的研究者对科研方法与能力进行思辨性探讨,旨在引导外语教师科学地从事研究;40%的研究者对外语科研现状或科研观进行调查研究[5]。不过,近年有学者开始尝试构建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6],也有学者开始关注职前外语教师(如师范生或教育硕士)的科研参与情况及影响机制[7]。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与中学英语教师之间的科研对话成为可能。事实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科研状况的相关研究思辨分析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对象多为参加各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整体上对科研都有畏惧心理[8-9]。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新要求,以成都市的一线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科研现状和影响其科研行为的因素,以期为一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在教研员协助下通过微信或QQ向成都市五城区中学英语教师随机发送问卷星链接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7份(高中476份,初中281份),初高中样本量均超过研究总体的1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外语教师的科研情况及成果,通过“中学英语教师科研情况问卷调查表”从五个维度了解中学一线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在问卷发放前对“学校科研氛围”相关选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整体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56(>0.70),KMO值为0.88(>0.70),说明该维度选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数据回收后运用SPSS17.0对“学校科研氛围”维度进行分析,利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校的研究氛围

由于中学英语教师一般教学任务比较重,学校的研究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做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757份问卷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部分学校鼓励教师做科研(4.13),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3.68);就教师个人而言,大部分觉得科研重要(3.60),工作之余會与同事讨论研究相关话题(3.47),但多数是个人独立做研究(3.51);至于做研究必备的科研动态了解(3.27)、资料获取(3.04)、文献研读(3.34)等工作,整体上得分相对低一些,需要加强。由于被调查教师来自各级各类中学,学校类别会影响科研氛围的哪些选项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学校类别仅与研究氛围中的3个选项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下表),即在0.01水平上学校类别与“校方鼓励”“文献获取”及“同行研讨”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09,-0.09和-0.08。换句话说,不同的学校在鼓励教师做科研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一样,教师获取研究文献的难易度不同,进而同事之间的研讨氛围也会呈现差异。

(二)科研基本知识

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本研究通过1个矩阵了解教师对8个常用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及使用情况,1个选项为具体的研究过程排序,2个选项为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判定。调查结果如下:①选定课题(58.92%);②查阅文献(16.82%);③制定研究方案(45.56%);④立项(15.94%);⑤实施研究(25%);⑥收集研究资料(25.93%);⑦撰写研究报告(83.75%);⑧鉴定评奖(90.78%),从课题研究步骤排序的正确率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不清楚研究步骤;就研究方法而言,大部分教师了解或熟悉所列的八种方法,但能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熟练运用的比例却不容乐观—调查法(13%)、实验法(8%)、行动研究法(8%)、观察法(10%)、文献法(12%)、个案法(12%)、经验总结法(14%)、叙事研究法(7%)。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的正确判定比例分别为31%和58%。

由此可见,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中学英语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不熟悉,对常用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因此也无法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三)文献阅读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或著作有三个好处:“一是了解英语教学科研动态,跟踪教育科研发展的前沿,开阔视野;二是学习教学科研的方法;三是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水平”[9]。调查显示,仅有5%的英语教师经常阅读学术期刊或著作,38%的英语教师偶尔阅读,这个结果远远低于邸磊调查的北京市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文献阅读比率(依次为30%和56%)。在所列举的15种相关专业期刊和著作中,阅读比率较高的是作为本科或教育硕士的必读期刊和著作:《中小学外语教学》(52%)、《课程·教材·教法》(27%)、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48%)、How to Teach English(46%)、《英语教学法教程》(38%)、《任务型语言教学》(32%),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TESOL Quarterly(11%)和ELT Journal(10%)的阅读比率则较低。选择很少或从不阅读已发表文献的教师给出的理由主要是没有时间和无法获取相关文献。

文献阅读是教学研究确定选题与制定研究方案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离开了文献阅读的研究只能是浅层次的经验总结;缺乏文献阅读引领的教学实践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四)研究情况

调查显示,只有6%的教师经常做研究,30%的教师偶尔做研究,这些教师做研究的动力源于: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59%)、专业发展(56%)、职称晋升(32%)、学校要求(34%)。在很少或从不做研究的理由中,没有时间(62%)、不懂研究方法(40%)以及无法获取需要的帮助(31%)成了中学英语教师科研路上的“拦路虎”。时隔多年,“没有时间”的比率虽然较之邸磊[8](2008年为70%)和邓道宣、谭碧琼[9](2011年为79%)的调查结果低了一些,但繁重的教学任务仍然是阻碍教师做科研的最大源头。这说明“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依然任重道远。

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主持或参与课题、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等方面得到印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仅仅参与过县级以下课题,发表过高质量论文的较少,著作方面主要集中在教辅书编写。深究其中缘由,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果好的被拉去编写教辅书,所剩无几的时间无法满足文献阅读需求,不熟悉科研方法和不能及时得到专家指导更是带来诸多限制。

(五)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随着“研究型教师”概念的普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积极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科研培训,调查显示:63%的教师参加过科研专题培训,31%的教师得到过专家指导;80%的培训由县区级教研部门组织,培训内容中教育科研方法(26%)、学术论文写作(10%)的比例相对较低。调查显示,只有12%的教师认为科研培训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的最好形式是什么?”时,45%的教师表示希望“引入高校或专业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41%的教师认为应该“以校为本自行开发整体规划型研究”。换言之,中学英语教师希望从校本研究出发,引入高校或专业研究人员进行长期合作与指导,而不仅仅参加短期集中培训。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各学校提供的整体研究氛围较好,但具体的鼓励政策、文献获取难易度及同行研讨氛围因校而异。

2.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对常用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对课题研究步骤不熟悉,不能恰当地选取有效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3.大部分教师的权威文献阅读情况堪忧,不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4.大部分教师做研究的主动性不够,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5.各级培训项目在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有待提高。

(二)研究启示

1.学校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保障和平台。各级中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出台稳定的科研资助及奖励制度,如对科研贡献大的教师在评优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为教师查阅国内外权威专业期刊提供经费支持;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指导本校教师做科研,与此同时,分批次派送具有科研潜力的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并要求他们回校做报告,组织研讨,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做科研。

2.强化职前引导,重视在职培训,提升中学英语教师科研素养。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能力框架包括問题意识、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方法[10]。要从根源上提升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使职前引导和在职培训相辅相成。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师范生或教育硕士的科研素养。一方面,师范院校要建构聚焦“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除了开设与教育研究相关的工具类课程(如Excel和SPSS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等),还可以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意识、教育调查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生可以在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实习)中的相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为以后的职业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职前教师如果掌握了基本科研方法,熟悉了课题研究基本步骤,学会了论文写作基本规范,入职后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就在职教师培训而言,相关机构应根据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增加课题研究内容和科研方法培训的比重。除了要在培训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专业引导,还应做好训后跟踪指导,搭建一线教师科研交流平台。

3.基于校本教研,创建学术研究共同体。校本教研有助于一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够为“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提供协同发展的平台。“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形式。中学英语教师单打独斗的教科研状态必须向合作共同体方向转变。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基于校本教研构建多类型的共同体来实现科研能力提升:一是学校内部成立以“科研能手”为核心的英语学科教师教研共同体,聚焦本校本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二是组建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教科研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中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者或专业研究人员建立联合教科研共同体。有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力量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中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对接,彰显了科研为体、教学为用的互动、共赢机制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11]

参考文献

[1]庄智象,戚亚军.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的价值重构及其对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31-35+95.

[2]Borg,S & H.Sanchez(eds.).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er Research[C].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5.

[3]Love KM.An Investigation of Early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Self-efficacy[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07(3):314-320.

[4]Edwards E,Burns A.Language Teacher Action Research: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J].ELT Journal,2016,70(1):6-15.

[5]张云清,黄鹤飞,郑新民.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行为发展及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外语,2017,14(6):101-109.

[6]王文斌,李民.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与解析[J].外语教学,2017,38(1):1-5+18.

[7]寻阳.职前外语教师科研参与状况及影响机制调查研究—以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2):57-68.

[8]邸磊.北京市中学英语市级骨干教师科研状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6):6-10.

[9]邓道宣,谭碧琼.四川省高中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46-51.

[10]古海波.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能力框架建构[J].基础外语教育,2017,19(5):18-26.

[11]崔琳.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研究你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的途径[J].基础外语教育,2016,18(6):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