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绩效调查

2020-08-10 09:23闻心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书评高校图书馆

闻心玥

[提要] 本文围绕用户需求,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绩效,为图书馆OPAC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访问我国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网站,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现状,借助技术接受模型进行低绩效原因分析,最终提出相应提升策略;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绩效较低,建议通过更改登录方式、完善技术及功能、联合建设、增加移动端等方式,提升其绩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OPAC;社会性阅读;书评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9日

一、引言

Web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影响各个领域。用户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不断创造着信息。由于信息量的激增,为保证自己在信息世界中的优势地位,用户往往通过社交活动来进行信息的接收与交换。与此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社交媒体的产生打破了用户社交活动的时空限制,并且刺激着用户的信息需求。《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其中信息需求越来越受到我国网民重视,有61.6%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28.2%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更有62.3%的网民将社交活动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在此背景下,以读者为核心,并且强调共享的全新阅读模式——社会化阅读蓬勃发展。在社会化阅读模式下,读者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他们对书籍内容的分享、评论,亦是对书中知识的再加工。社会化阅读模式的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并为读者们提供彼此交流的平台。

作为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基础模块之一,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是图书馆与用户进行交流的互动平台。新一代的OPAC体现了图书馆开放、共享、互动的理念。在功能设计上,除了提供書目信息及馆藏信息的检索、呈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借阅、预约等,更有个性化服务系统,以及读者参与系统等。其中,读者参与系统的资源评论及资源评分功能的开设既有利于图书馆了解用户的需求,合理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也利于满足读者的社交需求,促进读者的深度阅读。本文将OPAC的资源评论及评分功能、添加标签功能以及基于评分或评论的书目排行称为OPAC的社交功能。

尽管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倾向于将社交功能加入OPAC系统,但是我国图书馆现有OPAC中社交功能的用户认可度与参与度较低,其绩效评分也不甚理想。图书馆OPAC是否需要持续保持其社交功能,如何提高OPAC社交功能的绩效,建设满足用户需要的OPAC系统,成为新环境下值得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内42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OPAC平台为调查对象,对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访问,并对其社交功能利用情况进行逐一调查。由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11所高校无法由校外网络进入图书馆或是OPAC平台,实际上访问了31所高校图书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书评功能调查结果。在成功访问的31所高校图书馆中,有23所高校图书馆OPAC设置了书评功能,占74.1%。根据书评的来源,内部书评是由OPAC用户或馆员发表的评论,外部书评则为链接自其他网站(豆瓣、微博等)的评论。其中,17所高校图书馆OPAC设置了内部书评,9所高校图书馆OPAC设置了外部书评链接。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疆大学三所高校图书馆OPAC兼具内、外部书评。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设置内部书评的高校图书馆中,仅有内部用户可以发表书评,游客用户没有发表评论的权限。调查发现,汇文系统最为积极地提供用户书评。

(二)其他社交功能调查结果。OPAC除书评以外的其他社交功能包括添加标签、书目推荐、排行榜、链接或分享至其他网站等功能。据调查得知,现有添加标签功能的图书馆较少,仅有8所高校,在31所高校图书馆中仅占25.8%。书目推荐功能有22所高校图书馆都具备,在31所高校图书馆中占70.9%。其中,多数采用汇文系统的高校图书馆设置了热门推荐页面。在热门推荐页面下设有热门借阅、热门评分、热门图书、借阅关系图等四个子栏目。在书目信息页中,也有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以及您可能感兴趣的书进行推荐。排行榜功能也有22所高校图书馆具备,其中多数图书馆根据馆藏的评分或借阅次数进行馆藏资源排行。高校图书馆OPAC还设置了链接至其他网站,或者分享该资源至其他网站的功能。在调查的31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9所高校图书馆OPAC设置了链接至其他网站的功能,占61.3%;有15所高校图书馆OPAC设置了分享至其他网站的功能,占48.4%。结果表明,在OPAC的社交功能中,除去读者评论功能,书目推荐功能和链接功能受到较多的重视。并且,使用相同图书馆集成系统的高校图书馆,在功能设置上大同小异。

(三)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绩效分析。尽管当前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在OPAC中增添了社交功能,但是其现实绩效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促进读者深度阅读,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的设想。杨九龙等人对图书馆OPAC众多功能的绩效进行考评,结果显示图书推荐功能得分为64.71(绩效一般),用户标签则仅为61.1(绩效较差)。两项功能在参加考评的9项功能中分别排名第6、7位。本文通过对我国31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存在着以下问题,阻碍了其绩效提升。

1、读者参与度较低。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的设置是基于社会化阅读背景下,读者对个性化、社交性强的阅读体验的需求,以及高校图书馆对进行更为合理地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但是,李明鑫在对高校图书馆OPAC书评服务的研究中提出,绝大多数的OPAC平台都缺乏内部评论。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中OPAC社交功能的读者参与意愿较差。极少有图书馆的热评书目下有超过1条评论。几乎没有书籍拥有书评,尽管有较为可观的评级数据(从书籍进入图书馆起累计),但这还是可以看出较低的用户参与率。同时,有标签功能的高校图书馆OPAC中也只有极少的书目拥有少数标签。未能达到通过用户给出的标签进行同类资源聚类的效果,以及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的服务。

2、更新维护不及时。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的更新维护不及时问题主要体现在链接的无效以及数据更新的不及时上。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链接的信息资源往往具有不稳定性。调查显示,使用汇文图书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其OPAC平台有分享功能,但均无链接。因此,其分享功能可以说是“名存实亡”。此外,众多图书馆链接至其他网站的功能存在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其中,各高校图书馆链接至谷歌读书、亚马逊两个网站的网址均已失效。但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对其链接进行及时的维护或剔除。对于书目推荐功能,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没有实质内容,或是网页链接错误。外部书评往往链接自微博、豆瓣。这些社交媒体的资源更新速度快,但链接的书评消息往往不能够及时更新,或是无法显示书评内容。这些功能更新与维护的不到位,影响了用户使用OPAC的体验感以及用户对OPAC社交功能的参与意愿。

3、操作较为复杂。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社交功能实现,需要用户先进入高校图书馆网站,找到馆藏目录,对自己想要添加书评的书目进行检索。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可以添加书评的OPAC都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仅校内用户可以评论的机制,限制了游客用户的意见发表。而对于校内用户,过于繁琐的平台操作,也挫伤了其添加书评、标签等个性化标志的积极性。

四、OPAC社交功能绩效较低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增添社交功能,是为了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大数据背景下仍然不可取代的信息服务中心。为此,图书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社会化阅读环境。不但致力于创造优良的空间环境,更要让馆藏书目数据变得更为“开放”。书目数据的社交化需求就要求OPAC平台提供便捷可用的社交功能。但目前,高校图书馆OPAC由于用户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程度较差,使得用户对该功能的参与意愿不足。

(一)感知有用性程度较差。由于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本身缺乏用户群体,會去使用社交功能的人较其他同类型社交平台就更少。缺少用户群体是社交功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原因。且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的使用需要登录,限制了用户群体的多样性,用户在该平台仅限于与本校登录用户交流。考虑到用户的社会化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OPAC现有的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对用户缺少激励措施,也造成了用户的流失。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的社交功能设计不够完善,也是无法满足用户基于阅读产生的社交需求的重要原因。张超将有关社会化阅读的社交互动行为划分为三类:一是以书为中心建立的临时关系,即查看他人书评等单向互动;二是以兴趣凝聚的弱关系群体,即建立书籍兴趣小组等;三是成为好友后构建了稳定的强关系群体,即群体间不仅是与书相关的互动,更有情感羁绊。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的功能设置仅满足了第一类交互,而真正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交互至少需到达第二层次。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需加以完善。

未能及时更新维护,提供的信息质量较差也是OPAC社交功能造成用户感知有用性较差的原因。较多的无效链接,或是链接外部书评后从未更新,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的感知有用性。

(二)感知易用性程度较差。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操作不便,深藏于高校图书馆官网内部,为读者使用增添了不便。而且,社交功能并没有单独的页面,或是醒目的标志,众多社交功能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有意寻找才能发现,这些技术操作上的复杂与不醒目之处,增添了高校图书馆OPAC平台使用的难度,降低了用户使用该平台社交功能的意愿。

同时,OPAC的书目数据检索功能不需要登录,但书评等社交功能需要用户登录才能实现。这种设计增加了校内用户使用社交功能的时间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校外用户发表书评的可能性。

五、改善建议

基于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且借鉴豆瓣的成功发展状况,本文试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一)更改登录流程,允许第三方登录。每个进入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的人都应该拥有一个独特的进入标识,并通过账号存储个人的阅读数据。但是现有的登录流程并非用户友好型,因此我们需要更改OPAC系统的登录流程,将登录作为进入OPAC系统的第一步,避免给用户带来使用社交功能才需登录的麻烦,而不再使用OPAC的社交功能。为了避免游客用户无法参与社交功能,我们应该将OPAC扩展至允许第三方登录。第三方包括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借助用户在这些社交平台原有的社交资源,也可以让OPAC社交功能运行地更加顺畅。

(二)丰富社交功能,完善技术漏洞。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目前并不能较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做到“人书合一”。社交功能还需要继续完善,以期达到为读者提供社会化阅读平台的目标。这要求高校图书馆丰富OPAC的社交功能,将单向的浏览他人书评或是留下书评扩展为对书评进行回复,或是点赞等“二次评价”。与此同时,对书评的排序也可以按照好评度进行,这是多数人智慧和数据的有机结合。

此外,还可以开设书籍讨论小组功能,用来强化读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以书为中心,以人为介质”的良性互动。OPAC平台应根据用户经常浏览的作者、书籍类型,主动向用户推荐相关的小组,或是直接推荐有共同喜好的用户,用数据帮助读者们找到兴趣相投的阅读伙伴,从而加强阅读。

开设好友阅读动态分享页面,该页面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在使用第三方社交软件登录后,可以关联该平台上的好友信息。但在OPAC的社交功能区域中,我们只能看到好友公开的阅读数据以及书评信息等。我们也可以对其发表的阅读信息进行点赞、评论等互动。

除了在功能方面的创新,我们也应该将现有的技术漏洞解决。及时对OPAC进行更新与维护,提升OPAC的书目数据信息,以及社交信息质量。

(三)合作构建OPAC平台。开展合作主要分为各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以及图书馆与豆瓣的合作。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各自建设自己的OPAC平台,各馆重复工作量大,且使用社交功能的用户少,可以进行交流的也只有本校的读者。如果各馆联合进行OPAC平台建设,不仅拓展了其基础——馆藏书目数据的涉及广度,也为OPAC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该平台的社交功能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用户基础。读者可以与其他学校的读者交流阅读感受,形成更为全面的以书目数据为基础的社交网络。

而提出与豆瓣进行合作,则是希望将图书馆和豆瓣网两个平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更完善的具有社交功能的OPAC系统。首先,豆瓣网的成立与高校图书馆OPAC建立社交功能的初衷是一致的,均是希望建立“人书合一”的交互模式,促进读者阅读。豆瓣网在书目数据的社交化方面具有多年的建设经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用户资源。豆瓣网书目数据社交功能已经较为全面,其在国内书目数据领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对于书目的评分及排行都对用户日常了解书目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高校图书馆能够为这些书籍提供来源,同时也有更为专业的书目数据。两者合作,能够将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建设得更好。

目前,豆瓣网与图书馆的合作已经有了一定实践基础。但目前合作方式一般为相互链接显示。上海图书馆和吉林省图书馆与豆瓣合网作的项目最多,但由于合作的深度有限,用户参与的活跃度不高。未来,我们期待的是高校图书馆与豆瓣的更为深入的合作,例如:在豆瓣中加入合作图书馆书目的馆藏信息,图书馆为豆瓣提供更高质量的书目数据等。

(四)增加移动端或嵌入微信小程序。增加OPAC的移动端或是将其嵌入微信小程序,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了用户社交的最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OPAC进行社交功能的设计,就一定不能脱离手机。同时,注重移动端的界面设计,也是提高社交功能绩效的重要举措。

(五)取缔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如果以上措施的切实执行都无法提高高校图书馆OPAC社交功能的绩效,我们就该为OPAC系统做减法。将注意力集中于书目数据的质量本身,取缔OPAC的社交功能。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重新调整OPAC的功能设置,以确保其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J].新阅读,2019.101(5).

[2]张超,甘为.社会化阅读背景下移动数字图书馆社交互动服务设计研究[J].图书馆,2019(9).

[3]李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4]杨九龙,赵嘉文.用户信息行为视角下的图书馆OPAC功能评价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

[5]徐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9).

[6]李明鑫,田丹.高校图书馆OPAC书评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6).

[7]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李灿.从豆瓣网看Web2.0时代OPAC的改进[J].图书馆学研究,2010(15).

[9]丘瑜.基于閱读服务的图书馆与豆瓣网合作模式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8).

猜你喜欢
书评高校图书馆
书评
《超导“小时代”》书评
书评
书评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