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

2020-08-10 08:49蔡韬
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媒体融合

【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传统媒体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由之路,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更是当务之急。如何巩固传播公信力优势并释放品牌张力呢?为让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量在移动互联时代仍然能够焕发勃勃生机,保有较强的传媒竞争力,本文提出“以构建龙江网络问政平台为契机,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发展策略,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一系列设计:

【关键词】网络问政;媒体融合;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作者简介】蔡韬,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地方新闻中心主任记者。

一、研究背景

目前,学界对于网络问政的定义尚无统一的界定,仅笔者网络检索出的相关定义就有数十条之多。经过比对,笔者认为,互动型的定义更能够表述网络问政的内涵,即政府和网民围绕政务展开“问”“答”,公众可以向党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表达诉求和意愿,党政部门及其负责人也可以向公众发问,实现民主决策。

从对互联网的管理来看,国家对“网络问政”所采取的一直是支持与肯定的态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网络问政平台日渐兴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于政府网站或传统媒体的官方网站,此类网站多为党和政府在新媒体领域的喉舌,网站的舆论导向可控,网络信息的传播秩序比较规范;另一方面,在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和传统政治沟通渠道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国家也迫切需要通过“网络问政”更加便捷地了解社情民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让“网络问政”成为政府善治的助推器。

二、媒体背景的网络问政平台优势明显

从网络问政所依托的平台的背景来看,目前国内的网络问政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一类是依托主流媒体官方网站而建立。目前,国内的政府门户网站大都局限于进行自我宣传,发布简单的公共信息,与民众的互动功能大都形同虚设,缺乏有效对接。反观以媒体官方网站为媒介的网络问政平台近几年则大行其道,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四川日报网的“问政四川”等均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网络问政平台。对比之下媒体背景的问政平台优势显露无疑,不仅实用、专业、精细,具有的第三方监督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网络问政平台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网络问政平台的信用度。

经过几年的实践,“网络问政”的正能量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网络问政”的发达省份。以湖南省为例,“网络问政”一直是湖南省近几年着力推进的社会改革项目,并已经成为湖南省各级政府官员政务工作的常态和内容。看到国内网络问政逐步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络问政在部分地方的问政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有些地方甚至沦为花瓶,陷入困境。

三、龙江网络问政平台项目的发展策略建议

以下,本文将从规划制定、政策支持、制度设计、人员组成、技术建设与资金投入、衍生产品六个层面,提出龙江网络问政平台项目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政策支持

龙江网络问政平台最终能否获得上级领导的政策支持是整个项目运营的关键。省级传统媒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明网络问政的重要性,进而寻求政策支持。

1.化解地方矛盾、促进地方和谐。事实证明,凡是网络问政平台运用得好的地方,百姓反映的问题就会解决得好一些,矛盾相对少一些。烟台市“胶东在线”在开通网络问政第一年时,投诉类问题占到了总留言比重的79.2%,此后每年都在30%左右,投诉类问题比例降低。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将是化解我省地方矛盾,降低上访率的有效途径。

2.是做好群众路线工作的新举措。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党和政府主动走上前台声明、展开平等对话、积极回应疑问,不仅是维护社会舆论稳定的必要手段,更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团结教育引导群众、不断做好新时期党群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表现,“网络问政”具有的开放性特征会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天然的社会心理疏导平台。

3.具有舆情监测的功能,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目前,政府对微信、微博上的舆情监控是被动的,往往是海量监测,被动应对。而网络问政平台则提供了一个让网民主动提供舆情的平台,政府可以对网络舆情实施主动式管理。

4.网络问政为各级官员塑造形象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当政府官员积极、细心回复网友关切时,原本遥远和僵化的政府官员形象会被迅速拉近,不必微服私访也能树立亲民的良好形象。

(二)制度设计

龙江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审查、分类、交办、督查、反馈和考核的各项制度,使网络问政整个流程纳入统一的常规管理,从而保证整个平台的高效运作。拟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有《信息收集和审查管理制度》、《信息分类、交办和限时结办管理制度》、《网络问政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问政平台联席会议及网民反映问题现场交办会制度》等。

(三)人员组成

为保证平台的平稳运行,一支专门的网络问政平台运营团队十分必要。团队的人数在十人左右为宜,既可以确保平台工作高质量完成,还能够定期组织线下活动。笔者建议团队成员由省级传统媒体的骨干编辑、记者构成,上岗前要接受新媒体新闻业务的培训。

(四)技术建设与资金投入

根据前期摸底,龙江网络问政平台项目在技术建设上可能发生的费用有:软件开发费用,一款功能齐全的网络问政平台的报价在10万-20万元左右;客户端开发费用,开发的费用为基于安卓系统、IOS系统和平板电脑系统三个平台的费用为20万元左右,每年的维护升级费用为10万元左右:带宽负载均衡费用,如果网站和客户端将来的访问量较大,需要支付带宽负载均衡的费用,每年约10万元。在资金投入上,建议可否创造机会将项目上报省委宣传部或省发改委,争取相关资金扶持。

(五)衍生产品

1.新闻线索共享

目前运行成熟的平台上面汇集了大量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社会热点和各种突发事件。借助平台省級传统媒体将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爆料渠道,可以更好地与新媒体形成合力,打造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优势。在重大主题报道战役宣传期,如全国两会或省两会期间,省级传统媒体还可以借助该平台策划“请书记、省长捎句话”等网络互动栏目。

2.新媒体创收

由于较高的点击量和社会关注度,各家成熟的网络问政平台在互联网广告的营销上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广告产品的形式多为网络硬广。龙江网络问政平台发展成熟后,可有选择地吸纳品牌形象较好的网络硬广告,开拓新媒体创收新渠道。

3.舆情监测

省级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对于不宜公开发布的网帖,可以用网络内参的形式报给相关部门,对于特别紧急的舆情可快速上报给上级领导。每月可以定期编发舆情简报,供上级领导决策参考。

4.网友互动活动与民意调查

平台还可以成为弘扬网络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省级传统媒体可以借助该平台发起各种网络公益活动,邀请网友共同参与,还可以广泛开展民意调查,为政府相关决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洁,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的语言艺术[J].领导科学,2009年31期.

[2]杨欣,徐建太,网络问政机制当前在我国发展的几点思考——以网络发言人现象为例[J].新闻知识,2009年12期,

[3]阿良.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J].信息化建设,2009年04期.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媒体融合
论如何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浅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