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理念”对新闻摄影的借鉴作用

2020-08-10 08:49苗得雨
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摘要】在摄影史上,产生了一些展现瞬间的理念。包括摄影师们记录客观世界瞬间影像的精神、安德烈·柯特兹的“丝毫不差的瞬间”、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和弗兰克的“非决定性瞬间”,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观念,对拍摄新闻图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记录客观世界;“丝毫不差的瞬间”;“决定性瞬间”;“非决定性瞬间”

【作者简介】苗得雨,绥化日报摄影部副主任。

新闻图片是利用照相机等摄影器材对新闻事实所拍摄的瞬间影像,具有时间性。而这个瞬间如何来表现,往往取决于拍摄者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在摄影史上,产生许多杰出的摄影师,也产生了一些展现瞬间的理念。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观念,对拍摄新闻图片有一定帮助。

一、用热情记录客观世界的瞬间

摄影自1839年诞生以后,摄影师们用极大的热情来记录客观世界,例如塔尔博特的《自然的画笔》、麦布里奇对奔跑的马的拍摄、自然主义摄影实践、汤姆森的旅行摄影、纳达尔与卡梅伦夫人的肖像摄影等等。这里要说的是法国摄影师欧仁·阿杰,1900年前后对巴黎建筑和街头的拍摄,被誉为“对一座城市最为生动的实录”。阿杰使用的是一台老掉牙的相机,孜孜不倦地拍摄,因为受到器材的限制,为避开人群,总是选择清晨开始拍摄,包括很多系列作品,有建筑、商店、古迹、雕像、公园等,而以后许多建筑在城区改造中逐渐消失,阿杰去世后,这些照片和底片被阿博特保存,成为珍贵的资料。

阿杰和其他一些早期摄影师,执着地追求美与真、发现人们眼中忽略与不为人知、或者即将消失的世界,他们的摄影实践和记录客观世界的精神,仍然是今天的新闻摄影者的榜样,因为记录是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功能,新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有的正在进行中、有的即将结束、有的则刚刚开始,需要新闻业者们投入热情去发现和记录。

曾获得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等荣誉的法制日报社摄影部主任居杨,就是用热情去记录的一位。她从1995年担任法制日报摄影记者以来,不畏艰险从事法制新闻的采访拍摄工作,并参加过许多国家重大活动的报道。从1997年至2004年追踪拍摄被吸毒母亲遗弃的孩子“丢丢”的故事,从2002年至2006年多次深入世界著名罂粟产区“金三角”采访,拍摄有《丢丢的故事》《金三角禁种罂粟纪实》等专题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二、抓取“丝毫不差的瞬间”

在摄影史的早期,由于摄影器材曝光时间较长,不利于拍摄动态影像,静态的拍摄对象居多。19世纪中后期,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曝光时间缩短,才真正迎来瞬间摄影的时代,到1925年莱卡相机问世,更是为瞬时摄影提供极大便利,安德烈·柯特兹便是较早使用这种小型相机的摄影师。

安德烈·柯特兹出生于匈牙利,在其长达70年的摄影生涯中,许多作品都充分印证了他的观点“丝毫不差的时刻”。有人分析柯特兹的摄影技巧:柯特兹耐心地等待照片所有元素聚集时,在这“丝毫不差的瞬间”按下快门……。笔者的理解是,一幅照片的内容由多个线组成,例如时间线、地点线、人物、色彩、光影、构图和结构、美感和思想性等,当这些线相交于一点时,才是最佳时刻,在那个丝毫不差的瞬间按下快门。

安德烈·柯特兹的观念和作品对新闻摄影有重大启示作用,新闻图片需要交代时间与地点、背景与气氛,需要反映主题、人物的表情和形态、故事性,以及画面的内容和结构、光线、视觉语言的运用等,除了这些,拍摄的对象往往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所以新闻摄影者需要具备科特兹那样的能力,在诸多新闻要素和拍摄内容运动变化聚焦一点时,抓取那个刚刚好的瞬间,在杂乱的事物中,构建完美的、有联系和有故事的、有诗意的影像世界。例如,2020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的图片《车水马龙》,远处的大桥在晨光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大桥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画面中部轨道交通车与公交汽车汇聚到图片中轴线附近时按下的快门,照片有层次感、杂而有序,赋有诗意和美感。

三、把握“决定性瞬间”

安德烈·柯特兹对以后的许多摄影师产生过影响,其中就包括有着“决定性瞬间”之称的法国人卡蒂埃·布勒松。这个称呼的来源是他在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一词因此随着他的照片走向世界。卡蒂埃·布勒松的解释是:“对我来说,摄影这种在几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事,是对某一事件中互为表里的两个部分同时辨识的过程:事件本身具有内在的意义,外在方面,又透过影像形式的精确组织,把意义确当地表现出来。”顾铮所著《世界摄影史》中又进一步解释:“他着力用摄影将事物的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这几个不同方面同时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在媒体刊发的新闻图片,有时需要表达主题,需要具有较高的美学标准,这个瞬间理论则可以是新闻摄影者的主要选择,利用人物和光线等来表达主题,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精髓,再加上强有力的视觉构图,提升图片的美感。例如2020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新闻图片《收获扶贫虾》,拍摄的是稻虾养殖基地内,农民正在将捕捞的小龙虾拖运上岸的场面,蓝色水面和黄色岸上颜色分明,分界线恰好处在图片的对角线上,两名农民和拖运的小龙虾也在分界线附近,这个瞬间的抓拍,不但表达了主题,且构图严谨,画面美观。

另外,与布勒松“决定性瞬间”截然相反的是美国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1955年,瑞士出生的弗兰克开始了为期约两年的全美摄影旅行。之后他从所拍摄的照片中选择83张编成摄影集《美国人》,这个摄影集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一反以往的摄影表现准则,对焦不实、构图失衡、颗粒粗糙的照片创造了纪实摄影的新风格,改变了现代摄影的审美取向,被称为“非决定性瞬间”。笔者的理解为弗兰克的摄影呈现的是事物不经意的一瞬间,加上广角镜头的运用和不完整构图,增强了现场感和贴近感。新闻摄影追求的是真实性和客观性,需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贴近性和现场感,有时候需要展示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片段,弗兰克的摄影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顾铮,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英】伊安·杰夫里,晓征,筱果,译.摄影简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2年12月北京第1版.

[3]林路,摄影思想史(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4]林路,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5][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包甦,田彩霞,吴晓凌,译.世界摄影史[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6]王景堂等,译,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M].长春: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

[7][英]鲁埃尔·戈尔登.柴田,译,摄影大師:我们时代的经典摄影艺术家[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