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六中学是杭州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浙江省课改先行校。学校从2014年起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选课走班模式。教学模式的变化让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形成了成长新项目管理制度。
成长新项目指的是将年级常态化管理内容设置成若干项目,由首席领衔的团队创造性地策划、实施项目管理,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它是选课走班之后学校正常管理和运行的重要载体。学校认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激发每一个个体,只有赋予学生选择权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成长新项目的理念是“凸显主体、选择适切、协同优化、服务成长”,为每一个孩子的适性成长提供管理保障。
学校从问题导向、民主决策、科学规划的视角来设计成长新项目,形成了3个类别11个项目,用招标制、首席制、公示制创新成长新项目的运行机制,将个性设置、动态调整、多点累积、协同助力作为成长新项目的运行策略,用成长导师和驻校家长来保障成长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见图1)
一、项目设计
1.问题导向 对在选课走班过程中出现的与行政班管理不一样的问题,学校敢于正视问题,聚焦管理难题,协同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积极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坚持做到:广开言路——多种渠道征集问题线索,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梳理走班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梳理归纳——结合实际,甄别问题属性,通过排序和分类,把问题分成了常规管理、学法指导、诊断评价等类别;研究解决——召开年级例会,聚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集大家智慧,寻管理举措。
2.民主决策 针对选课走班管理中出现的某一个问题,学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途径收集问题解决的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形成最初的管理项目。对于前面梳理的管理难题,有了初步的方案之后就开始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会随时收集一些好的做法。对于这些做法,学校会组织座谈会征求不同教师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项目管理的雏形。
3.科学规划 在选课走班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坚持实践、访谈、论证,通过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制订了较为全面、长远的管理计划,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经过前期一次次的探讨、一点点的摸索和分年级的实践,一套适合选课走班的管理体系最终得以形成。目前,学校的管理项目由原先的3~4个增加到11个(见图2)。这11个项目分别从常规管理、个性支持和诊断评价的角度全面保障选课走班顺利实施。
二、项目运行
(一)项目运行机制
1.招标制 学校在选课走班管理的推进过程中采用了招标制,以实现最优化管理。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年级,首先,由分管校长组织招标,产生年级主管和成长导师,通过岗位竞聘择优录用。其次,确定好年级主管和成长导师人选之后,由年级主管制定本年级的项目任务、内容和要求,然后组建年级组团队成员。最后,由年级组团队成员自主申报项目内容,年级主管根据项目申报材料的价值召开年级会议进行遴选。在新型的年级管理制度下,每位教师都可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参与管理,真正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管理愿景。
2.首席制 学校在年级管理中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设置了不唯资历、只唯能力的项目首席制选聘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了新平台。首席制选聘采取评选与授予两种方式,想要成為项目组长,必须对项目管理有思路、有热情、有能力,需要承担起解决困难、协调团队和指导学生的重任。学校在项目组长的选聘上,采取能上能下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实行首席制后,项目组长负责该项目的规则制定及组织工作,定时召开项目组会议,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3.公示制 公示制的目的是做到及时反馈,使年级组信息对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给每个年级安排了固定的年级展示区域,每个年级各有三块展板,其中的一块展板用来公示年级的各种信息,学生通过这块展板来了解最新情况。老师们除了从展板上获取信息外,还通过年级QQ群或微信群进行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情况。对于“清晨你好”“书声琅琅”“活力课间”“快乐午间”“小鬼当家”等项目,项目组长会及时记录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发布在年级信息栏上,供学生查看。
(二)项目运行策略
1.个性设置 虽然项目管理是通过年级来实施的,但是学校对年级的项目管理工作有统一的指导。前期通过研讨产生的11个项目是年级的共性项目,学校会对新任年级组长及年级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熟悉这些项目的由来及操作细则。在这11个项目的基础上,年级组可以根据年级特点设置个性化的项目,成立临时项目组。通过共性项目的学习和个性项目的设置,年级组长最终制定出具体的项目管理方案。
2.动态调整
在项目管理的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学校根据走班出现的实际问题,动态调整项目设置,最终确定了11个项目,这11个项目是每个年级必须要实施的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又对其不断加以改进,以此优化和调整项目的适切性。如晨前管理项目组需要清点学生的各类作业、负责学生的点到、管理学生的随到随读,所以在实施之前要有一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改进。走班后作业的上交和管理曾经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六中老师在一次次的探讨和改进中使之逐步完善。
3.多点累积 在项目制管理模式下,各年级组拥有自主分配方式和评价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率。学校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积分制,按照积分的多少来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学校为每个年级团队划拨了相应的管理经费,教师通过绩效考核成绩来领取相应的经费。如此,项目制能最大程度激励教师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每位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借鉴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能力;亦可在不同学期调整自己的管理岗位,挑战自己。年级组长每周、每月、每学期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将工作量化。
4.协同助力 为促进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使年级优秀项目组的经验得以推广,全面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学校在一个学期结束后组织教师开展全校性的项目管理交流活动。该交流活动由学校师生发展中心牵头,年级组推选出优秀项目,项目组长在教师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和展示,并和其他项目组交流、讨论。项目管理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管人、理事,而项目管理的交流分享则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管理效率最优化的一种手段。
三、项目保障
(一)成长导师
面对选课走班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后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学校采用了成长导师制,将其与成长新项目相互搭配,重新架构了新的学生管理体系。成长导师已经成为成长新项目的重要保障。
1.自选成长导师 六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成长导师。学校通过暑期夏令营的课程体验、开学护照、青春行走等活动,让孩子逐步了解、熟悉老师,然后让学生从熟悉的老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的成长导师。
2.落实“四导”职责 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思想引导、学业指导、身心辅导、成长指导。导师通过自主约谈、集体约谈,改变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自主规划,引领学生的未来成长;通过与家长深度沟通,形成育人合力;通过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实施科学评价。
3.实现优势互补 成长新项目的管理模式能够让成长导师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导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思考更紧迫的育人问题;同时,成长新项目替代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从年级层面对这些事务进行分工,使走班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成长导师与成长新项目的相互搭配,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选课走班的顺利推进。
(二)驻校家长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学校重视家校协同中家长的重要作用。驻校家长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了解课程 学校致力于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引领家长正确认识学校的选课走班。为此,学校开设了“选课走班引领课程”,让有需要的家长来参加、学习,顺便了解选课走班,增加对选课走班的认同。学校还设有驻校家长课程,家长们可以进课堂听课,开放式的课堂形式让家校对话畅通无阻。学校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学生家长,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2.协同活动 每学期的校园开放日,学校所有课程全部对家长开放,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进入课堂听课,课后与学科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整天,一起体验学校丰富多樣的课程、感受校园的育人文化、了解学校的管理状况,对学校和孩子多了一份理解。学校的午餐服务、校服订购等各类活动也有家长忙碌的身影。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有力支持,他们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伙人。家长是孩子们成长的榜样,学校在智慧育儿、热心公益、职业成就等方面开展最美家长评选活动,旨在让优秀家长为孩子们作最好的示范和引领。
总之,成长新项目解决了学校选课走班过程中遇到的管理瓶颈,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成长,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年级管理模式。成长新项目在选课走班方面的积极探索让学校成为杭州市首批课改试点学校和浙江省课改先行学校,学校的成长新项目被浙江省、杭州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得到了省、市、区教育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学校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陈立英,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