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关注受众的需求,成为当今媒体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化将更大限度拓宽信息源,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受众满意度,转型为服务型社会治理,建立在服务上的管理才是有效和合理的治理方式。服务型社会治理将促使国家拥有更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关键词】智媒;人工智能化;受众需求;服务型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韩霜,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决策部署。“共建”意指共同建设,“共治”意指共同治理,“共享”意指共同享有,这体现了以合作性、公共性和多元性为基本内涵的多元共治理念[1]。随着5G网络时代的开启,智媒时代也开始到来,VR、AR、AI等各类新兴的传播技术在互联网的交互技术下层出不穷,智媒的人工智能化特点也伴随着社会治理出现,变得可听、可看、可触、可感。
一、智媒时代服务型社会治理的现状和可行性
(一)双向互动的真正实现搭起沟通桥梁
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中构想了一种互动论模型,他设想两个相对平等的参与者各自加工对方发送的一套符号,根据自己的欲望从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2]
这种互动论模型随着媒体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传受双方得到了真正的互动。受众可以在多媒体平台实时获取信息,拿到第一手资料,发表意见或进行二次传播以达到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个体对个体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大量的信息互动结果井喷式涌现提供给政府部门,使其可以多方位了解民众所思所想,通过相关平台,采纳民众合理建议,实现良性双向互动。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宏观调控
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到大数据算法上,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每天出现在互联网中的数据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被重复上传下载,如何运用得当这些数据,使其为社会治理和个人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将会传递给更多的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拥有更广阔的受众市场。按照尼古拉斯的“三度影响力”观点,“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网络上泛起涟漪,影响我们的朋友(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二度),甚至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3]三度用户之间的隐含联系虽然在表面上可能看不到相通性,但在恰当的时机或机制下,可以出现集体性的选择行为。
传统的信息生产发布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编播也会受到技术的限制。在全面的数据分析之下,媒体在关注受众需求时,不再需要向一个准确的方向努力,而是只要掌握大体方向即可,在宏观方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民众想要掌握的信息,不论是已经获取的,还是忽略的,都能推送到民众面前,实现收集信息和服务民众的双赢。
(三)智能化技术:提高社会治理公信力
在2016年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入汛后有超20多次降雨过程,高频降雨使该地区受灾极其严重,但因为地形和天气原因,人力难以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灾情无法得到确切报道,极易导致民众人心惶惶,甚至还会有人利用灾情不明宣扬反动言论;而无人机则可以直入灾区,拍摄具体灾情,节省人力物力,给民众展现实情,安抚民心。这些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大范围运用,方便民众了解到以往由于技术限制无法了解到的信息,知情权得到充分保证,会更加信任政府部门,政府公信力得到提高,保持社会和谐。
二、智媒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一)网络谣言成本低
由于新媒体准入门槛低、网络传播“后台化”、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造谣成本变得极低等特点,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此发布不当言论或谣言蛊惑公众,对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
在智媒环境下,媒体创造出一个没有边界的网络世界,如果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及时控制住輿情,一个爆炸点投入到这个网络世界中,将会引起一长串延绵不绝的负面讨论,危害巨大。
(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受到挑战
由于智媒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性,公众个人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传统的社会治理向现代化的服务型社会治理转化,文化环境逐渐宽松,多元化的文化得到发展。但存在许多非主流文化低俗且娱乐化,仗着网络传播的隐蔽性,往往会有网民挣脱道德束缚,发表规则外的言论,以过激、娱乐、夸张引起网友追捧,甚至于挑战传统文化,导致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质疑。
网络舆论也更加难以监管控制,当社会治理的效果和网民期待效果不同时,大多数处于个人情绪狂欢中的受众就会把问题同当前社会制度与治理手段相关联,对社会认同度降低,质疑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阻碍社会进步和治理手段的完善。
三、智媒时代:服务型社会治理方式的完善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信息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智媒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只有公众的需求得到认可和完善下,进一步同社会进行良性协调才能建设好服务型社会。
如何完善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方式,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多元化角色协调,持续关注受众需求
在现阶段的社会治理中,我们不再需要遵循以往从上而下的治理模式,而是需要多种角色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不仅是政府部门,也需要公众的共同协商,达到信息共享、渠道公开、资源共享、合作有效。
服务型社会治理以服务为出发点,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多元反馈。管理的模式是信息公开,相互协调,公众也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一些政府平台在其官网上开设服务平台,设立专员为群众答疑解惑,当公众的需求得到回应时,会以更加主动的态度进行协商,管理的目的也会得到更加快速、有效、合理的实现。
(二)塑造“社会本位”的治理思维
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治理思维的现代化。在智媒时代,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已不是权力者说一不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人员还停留只服从当权者的治理手段中,将会呈现一种迟钝感和自傲感,并因排斥社会大众的需求和意见,排斥其他阶层人员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而落后于其他行政人员。
社会治理也应该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创新理念,抛弃原有的“政府本位”治理思想,树立“社会本位”治理思想。政府人员应抛弃原有的行政手法,服务大众,摆好自身服务者的位置,关注大众的需求,采纳良好的意见,消除政府和民众的距离感,将服务嵌于管理之中。
(三)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技术
国家治理体系和监督能力的现代化是决定一个国家性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大多数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监督能力。”[4]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5]。在智媒时代中,网络安全成为监管部门需要重点管理的区域,若网络平台充斥着引导性的不良言论,将容易产生群体性的抵触情绪,或进一步产生群体性事件,激化社会矛盾。
在网络监管中,要注意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相关权利,推动网络言论实名制;同时做好网络事件突发事件的应对,在公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一个永不断联的桥梁,在突发事件中,把控局势,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社会影响;最后,更公开、透明、民主的政府社会治理,才是应对当前民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诉求的根本之道。
结语
智媒时代的到来,给信息传播机制带来空前的巨变,为社会治理方式如何完善和进步提出了新的议题。媒体的多元化互动,使得公众主体意识加强,主动寻求同政府部门对话,以期自身利益需求得到保证。如今的中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社会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为服务型社会治理,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彼此沟通、对话,形成一股合力,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和美好的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EB/OL]. http://opinion.people.com.cn/nl/2019/01 18/c1003-30 575279.html
[2]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詹姆斯·富勒.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M].吴悦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人民网一人民日报.闻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l/201 9/01 18/c40531-30576137.html
[5]人民网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谈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EB/OL].http://www.qstheo-ry.cn/zdwz/2018-08/17/c_1123288234.htm.
[6]曲洪圆.智媒时代的舆情传播机制嬗变[J].新媒体研究,2019,5 (14):19-20.DOI: 10. 16604/j .cnkiissn2096-0360.2019.14.008.
[7]王晓宇,王虎.融媒時代电视问政节目参与社会治理的效应与实践[J].现代视听,2019.(03):16-20.
[8]潘思铭,范以锦.智媒时代的传媒业[J].新闻战线,2020.(03):47-49.
[9]魏向君,加快推进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J].山西农经,2020.(05):129+ 131.DOI:10.16675/j .cnki.cn14-1065/f 2020.05.067
[10]刘凯.全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6):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