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20-08-10 13:18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党课参考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全球化意见经济

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赖明明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了“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并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题,提出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的方向。这就传递出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强烈信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必将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走深走实、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内在逻辑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句话的重点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座办公大厦(资料照片) 图:徐佑珠/新华社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包并蓄,协和万邦”缔造了汉唐盛世。反观中国近代史,之所以屡战屡败,饱受割地赔款的屈辱,根源就在于明清长时间实行“海禁”,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导致古老的中华文明错失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良机。

(一)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品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性体系,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品质。

1.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拒绝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在封闭状况,而应在开放条件下进行。

2.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刻舟求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在20 世纪80-90 年代,提法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提法是邓小平于1982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的,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的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进入21世纪之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字被取掉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转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放性的体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本色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深度嵌入国际分工与全球产业链体系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2017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超过美国、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中国与世界已经形成了共荣共存、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

1.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从此,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主动开放”代替“被动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体现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思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和福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求以循序渐进的中国式发展策略推进。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开放,从“三来一补”发展加工贸易到招商引资建立三资企业,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开放的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融合发展,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从进出口贸易总额看,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355 亿人民币,而到了2018 年突破30 万亿人民币,40 年时间增长了800 多倍。从进出口贸易对象看,1978年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大约60个,2018年和中国有着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230个。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1978年中国出口最多的是农副产品、工艺品,以及初级产品,2018年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达到94.8%,机电产品比例达到58.8%。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2018年中国的全年进出口总额高达4.623万亿美元,全球占比第一。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2.以开放促发展是“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的保障机制。改革开放不仅让国家更加强大,而且让人民生活更美好。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九,为3645亿元,人均GDP为381元。2019年,中国GDP 世界排名第二,为99.0865 万亿,人均GDP 为70892元。中国之所以能够用40 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的奇迹,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发挥了要素禀赋,释放了“人口红利”。在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三大经济发展要素中,劳动力是中国的要素禀赋。改革开放初期,百万民工涌向特区、千万民工涌向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不仅为大批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且推动中国最终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出口总额比美国高出2500亿美元,这有赖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但是,“人口优势”与“人口红利”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中国“人口优势”只有在开放型经济体中才能转化为“人口红利”。也即只有中国与世界建立起没有贸易壁垒的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口优势”在制造业中形成的“人口红利”,才能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交换价值”。

3.新时代需要继续以开放姿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时代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一招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在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窗口”的深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并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表达了中国的开放战略与开放中国的历史担当。他指出:“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开放是应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选择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场全面的、根本性的变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闭关锁国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才是正道。

1.开放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基调。开放型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对内主张市场经济,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本质上是相通的,两者都要求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是全球化的历程。马克思用世界历史表述全球化。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世界历史,是人类普遍交往的历史,资本主义之前的世界谈不上有真正的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用唯物史观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全球经济自然要求反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开放与全球化理所当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调。

2.开放与全球化是破解全球困局的良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享受全球化的福利,也让发达国家长期保持低通胀与高福利,并在全球产业链中持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尽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赢的选择,是符合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是,全球化又注定要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全球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中,如果新兴经济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可借助全球化推动经济腾飞。中国为全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近年来,西方某些政治势力鼓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民粹主义思潮、右翼思潮开始重新复活,“政治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政策大行其道。逆全球化的其中一个政策选项就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任意提高关税,增设非关税壁垒之外,还热衷于“退群”,肆意破坏全球双边与多边协议。自以为选择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可以使得“本国利益最大化”,可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其实不然,逆全球化反映了“损人不利己”的零和思维,它必将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也最终会遭到全球资本的摒弃。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逆全球化注定没有出路,最终还要重回全球化轨道上。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顶层设计”

中国的改革进程是与对外开放分不开的。扩大开放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和倒逼机制,对深化改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进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意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这四个方面既有侧重,又有联系。

(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能依旧停留在对外贸易与招商引资的层面,而应“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从国际贸易迈向区域经济合作,这符合国际区域合作理论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也是前景看好的多边与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意见》强调“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要包含如下两层含义:

1.经贸是合作的核心。经济发展是基础,经贸合作是核心,合作共赢建立在经贸合作基础上。在国际合作中,更需要处理好“利益分配”。只有坚持“互利共赢”,才有可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故而《意见》特别强调“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

2.企业是合作的主体。当今跨国企业是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主力,只有企业才会重视经济核算,挑选出优质项目进行投资,真正做到“互利共赢”。也只有企业才能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合作共赢。《意见》虽然没有直接提“企业合作是主体”,但是,强调“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强化合作机制建设”,实质是在为推动以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铺平道路。另外,《意见》专门提到“托各类开发区发展高水平经贸产业合作园区”,传递了“以园区促发展”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投资建厂的有效模式。园区经济实质上是“抱团”发展,可以发挥经济聚集效应,降低营商成本,规范管理运营,降低企业风险。

(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只有建设好对外开放高地,才能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对接,也才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 年保护期到期之后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 年保护期已于2015 年7 月1日到期。而在2015 年前后,中国拉开了自贸区建设的序幕。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014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两件事情在时间上可以衔接起来并不是巧合。《意见》强调“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主要包含如下三层含义:

航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图:裴鑫/新华社

1.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关键。中国(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影响着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也对其他自贸区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意见》不仅对中国(上海)自贸区寄予厚望,而且也抓准了自贸区发展的“死穴”——“权限”,故而《意见》要求“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另外,《意见》强调“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对此,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把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成果推广到其他自贸区;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不断扩大自贸区的范围,或者建立更多新的自贸区。

2.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重点。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意见》强调“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稳步推进”。《意见》传递出的信息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紧扣“自由与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国内地尚属首例,虽然可以借鉴自贸区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但是,自贸港与自贸区并不完全相同,故而需要“稳步推进”。

3.自贸区与自贸港建设将瞄准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意见》虽然没有讨论贸易自由与投资自由的关系,但是,结合自贸区设立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护期到期的时间节点分析,设立自贸区除了着眼于贸易自由之外,探索围绕投资自由“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才是重点。自贸区投资自由问题必然涉及外汇管理问题、人民币自由流动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设立自贸区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的思路一样,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大胆开放,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同时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健全高水平开放政策保障机制

政府与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见》没有直接提出发挥政府与“政策”的主导作用,而是表述为“政策保障机制”。《意见》突出的不是“政策”,而是“保障机制”,这反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理念,以及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上推进。《意见》对于“健全高水平开放政策保障机制”着墨较多,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1.强调通过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意见》专门提到“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提出“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从而“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扩大进口既可以促进提高国民福利,又可以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另外,中国扩大进口可以令更多国家受益,有助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强调扩大开放领域与扩大开放程度。《意见》提出“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重点还是放在“服务业”。其实,外资投资最感兴趣不是制造业与农业,而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电讯业等在内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开放符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

2.服务业开放关键在突破两大“瓶颈”:(1)外资持股比率限制。《意见》提出“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可以解读为取消外资投资服务业领域的持股限制的另一种表述。(2)外资投资领域的限制。《意见》提出“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可以解读为放宽对外资投资领域的限制。当然,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故而,《意见》提出“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无法置身事外,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不断扩大“朋友圈”,处理好“义利关系”,推动“合作共赢”。《意见》非常重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也体现了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统筹好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这张2019年1月16日航拍的照片显示的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项目,此港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2019年10月,希腊港口发展和规划委员会批准了比港提交的后续发展规划,意在进一步把比港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 图:吴鲁/新华社

1.在维护现有国际经济运行体制与秩序的基础上推动变革。《意见》提出“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核心地位”,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坚决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业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联合国及世界经济运行体制与秩序。同时,《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和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传递了中国对于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支持。

2.利用好现有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国际合作。《意见》提到“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更关注多边合作机制,对于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机制也持开放态度。

3.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举措。《意见》没有直接提人民币国际化,而是提“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与治理改革”。其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变化的最新动态就是人民币权重的增加。这种不直接提人民币国际化,而是间接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述,传递的信息是多元的。既可以理解为乐意看到人民币被纳入国际结算体系,又不急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意见》表述“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结合《意见》关于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立场,可以得出的判断是:中国倡议与中国方案不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否定,而是完善,中国不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颠覆者,而是改革者。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及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沟通协调”“改革和建设”。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问题,但问题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完全可以通过变革而解决的。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猜你喜欢
全球化意见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经济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