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

2020-08-10 13:18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课参考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体系制度政府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艾 国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闫 静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并指出“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及相关重要部署,有其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的背景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表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表演昆曲《牡丹亭·游园》 图:邢贺扬/新华社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主要特点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凸显,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创新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是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来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艰辛探索,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见》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化问题导向,把握正确改革策略和方法,持续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提出了新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宏观经济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快速而平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正如《意见》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面对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发挥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更加确信

自党的十四大正式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时,我们党就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党的十五大初步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彼此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图:王鹏/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论证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以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对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对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更加坚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概括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制度优势,表述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对新时代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作出了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切实可行的具体安排,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中的关键就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们不主张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只是守夜人那套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和推动的,我们注重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以避免市场的盲目和失灵。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相反,我们更加重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高度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特别重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可以说,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意味着加快转变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好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意味着“扩大”政府职能和“更大”发挥政府作用,它与尊重市场规律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高度一致的,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进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图:朱慧卿/新华社

(二)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可以说,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实现的根本目标。

《意见》提出,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强化对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意见》其他部分还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多采用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创新制度供给,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应该说,这些重要举措的提出都是着眼于推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三)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也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共享”,强调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意见》还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民生政策的兜底功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更好服务人民群众。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意见》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针对人们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健康安全保障要求的提高,《意见》提出要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疫苗安全为重点,健全统一权威的全过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的基本举措

《意见》在第五部分专章阐述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的具体举措,涉及财政、货币、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环境、信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既重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又重视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

构建宏观调控新机制,总的要求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经济安全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一些潜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引起警觉。《意见》提出,加强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资源能源储备体系;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加强社会预期管理。

图:朱慧卿/新华社

(二)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关键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事权和财权划分,目的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意见》提出,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健全地方税体系。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提出,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三)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

推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意见》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意见》提出,建设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定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加强薄弱环节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消除监管空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意见》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五)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

苏州市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窗口 图:李博/新华社

根据我国国情,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意见》提出,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强化对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六)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有效行使调控职能的基本保障。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是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治理实效的重要途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意见》提出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意见》还提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七)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意见》提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向市场主体有序开放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实施“信易+”工程,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意见》提出,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网络市场规制体系,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

猜你喜欢
体系制度政府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某些单位的制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