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珂
摘 要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其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站在老师的角度,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79-01
新课标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激励的思维碰撞中,十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以组为单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密切协作中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突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知识。当然,这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提问技巧,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无趣乏味,太难的问题又容易给学生造成挫败感,打击学习信心。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和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寻找答案,亲身体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在《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这个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忆,并代入真实的生活和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总结这些圆形物体的用途和特征。很快,学生们便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钟表盘、车轮子、硬币、纽扣、球、圆桌、向日葵、家中客厅的吊灯、妈妈的眼镜片、十五的月亮、爸爸手上的佛珠……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逐一总结“圆”的特征,引出本堂课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为新课程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引人深思:如果老师不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而只是传授知识,却不动用内心情感,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困倦,缺乏欢欣鼓舞的情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最终会成为一种负担和枷锁,而不再是快乐的事情。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去学习,通过活跃课堂氛围,加强课堂互动来让学生保持内心的热情。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推动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驱动力。在互动中,老师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薄弱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而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比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和哪些因素无关?”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只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和交流,很有可能既花费了时间,又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来探讨答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可以向学生展示能够活动的三角形教具,或者通过动态的视频动画向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當角的两条边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角的大小有哪些变化?当角的两条边的长度发生改变时,角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各个知识点,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比如在大屏幕上呈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平行四边形四个角有哪些特点?对角线有哪些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不同的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多个相同的问题。这些围绕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果有必要,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拼凑平行四边形,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对于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钱中华,羊琴.小学数学教学前端"三辨"——基于促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63-66.
[2]姚建法,陈建伟.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三类问题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10):31-32.
[3]何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国数学课程目标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5):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