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2020-08-09 08:46孙桂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伊娃回忆录共产主义

孙桂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历史课堂到底追求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据我的经验我总结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教师认为把每件历史大事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等讲清楚,再在授课过程中插入一定的习题,方便学生考试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历史课堂既传统,似乎又有点应试教育的味道,学生的兴趣不大。)二是有的历史教师接受了一定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一会儿是小组讨论,一会儿是历史情景再现,一會是角色扮演,结果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课后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一问三不知”。

我认为这两类历史教学都有偏颇之处。第一种把历史给教“死”了,死记硬背,失去历史的吸引力。第二种太注重形式,没能抓住历史的主旨,没有落实基础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希望老师展现一个怎样的历史课堂呢?怎样的历史教学即丰富又是最有效的呢?我的理解是:历史不是“死记硬背”,它是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是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历史也不是“舞台表演”,它有自身的学科特征。不管我们怎么教,每一位教师都要营造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离我们并遥远,在历史的借鉴中去感知生活,关注社会。

下面我以岳麓版必修Ⅱ《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例,粗略谈一谈我在这一课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

一、学情分析

教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三个子目,分别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线索单一,内容枯燥,理论较强。而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一些“野史”或“趣闻逸事”十分感兴趣,而对于单调的教材内容兴趣却不大,大多数同学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特别是对于外国史知之甚少。如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问题基本上是“一知半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这些都是是我在设计本课之前反复思索的问题,最终我决定采用“创设情景”、“问题式互动”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在上本课之前,我结合课本知识虚构了一个历史人物---小伊娃,编写了《小伊娃回忆录》。

二、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结合本课内容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情景主要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来呈现,通过《小伊娃回忆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一的学生基本是90后,如果编设一些传统形式的情景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考虑到这个因素,我特设计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并将之命名为“小伊娃”(小伊娃,1912年6月17日出生,生活在斯大林格勒城郊区的农村)。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将本课的三个子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分别编写成了《小伊娃回忆录》第一章 ( 1918年 )、《小伊娃回忆录》第二章( 1921年 )和《小伊娃回忆录》第三章 ( 1930年 ),通过《小伊娃回忆录》的方式将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历史与小伊娃个人的小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之穿插到全课的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线索,由小伊娃这个虚拟的历史人物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体验那段逝去的历史。这样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顿时因为这段有血有肉的历史而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

三、问题巧设,知识落实

教师设计问题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回归课本,落实知识点。

结合学生的兴趣与本课的课标要求,我在第二部分创置情景的基础上采取“问题互动式”教学,通过情景导入学生感兴趣而又不脱离教学要求的问题,达到落实知识点的要求。如在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听完录音《小伊娃回忆录》第一章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小伊娃为什么会挨饿?假如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这样严重的经济形势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卫国战争的胜利呢?(由此引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2.列宁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当时苏维埃政府除了征收余粮和强制劳动之外,还有其他措施吗?(由此引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3.最后战争是哪方取胜了?小戈尔“天天吃饱饭”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由此引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小伊娃为什么会挨饿?第一章是对课本第一子目知识的再创造。本段通过伊娃的叙述将学生带到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那个时代,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和有针对性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

又如在学习“新经济政策”“新”在那里这个问题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苏联,你会更喜欢哪个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那里?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表格,由此引出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因为《伊娃回忆录》第二章是对课本第二子目知识的再创造。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较“新”的体现,因而难度较大。通过“伊娃回忆录”创设历史情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表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诚然,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做到“素质”与“应试”两者兼顾?如何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这些问题永远是值得我们一线历史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想法和探索,仅以此共勉吧。

猜你喜欢
伊娃回忆录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大灭绝回忆录
蜜獾回忆录
毒虫回忆录
“求‘材’若渴”等8则
自从有了赵肉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