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冠肺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价值,既实现了新闻媒体的公共服务价值,也扩大了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一、内容:多平台生产与全媒体发布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需要快速及时地发布权威有力的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运用自身优势,及时获取和发布权威信息,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疫情相关内容。
1月27日8点开始,央视新闻新媒体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启了《共同战“疫”》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通过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内容,既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也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直播报道的形式确保信息真实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感,故事化的形态增加了报道的感染力,同时用户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在2月27日的《共同战“疫”》直播报道中,央视新闻记者视频采访了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广东首位奔赴武汉抗疫的骨干医生桑岭。桑岭于1月23日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抗疫,他把与新冠病毒抗争的过程比喻为“无限循环版的植物大战僵尸”,把医护人员笑称为“豌豆射手”,幽默的调侃背后实际上蕴含了无数的艰辛。面对一些危重症病人,医护人员既要极力救治,也要努力缓解病人的情绪,减轻病人的恐惧。面对进入ICU病房前写好遗书的病人,桑岭指着同事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所有地方的大夫都来这里了,我们就是来帮你们的,你们不要怕,能搞定。”这样有力量的语言不仅给病人吃下了定心丸,也让观看直播的观众动容,既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诚心和用心,也体会到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和众志成城的决心。在直播互动中,很多观众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赞扬和感激之情。《共同战“疫”》不间断直播节目除了在新媒体平台播出,还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世贸天阶广场、富力广场等地标建筑户外大屏播放,观众还可以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和视频APP以及部分智能电视观看《共同战“疫”》不间断直播节目。此外,直播的内容还会经过碎片化处理,分发至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元渠道传播给用户,实现了“一处来源,多处分发”的融媒体传播。除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推出的人民直播以及新京报推出的新京报直播也发布了抗击疫情主题的直播报道,内容同样得到了网络用户的广泛关注。
主流媒体利用报、网、端、微、屏全面发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效果。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网络用户的关注,满足了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的信息获取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主流媒体的网上引导力和公信力。
二、传播:建设性视角引导网络舆情
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复杂的网络传播生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海量信息的冲击让民众产生信息焦虑,无法选择真正需要的内容,这时专业的主流媒体需要担负起“引路者”的角色,将大量信息进行整合,选取优质的内容传播给受众,减轻民众信息选择的负担。另一方面,用户自主生产和发布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用户生产的内容可以弥补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但由于用户所生产的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容易产生大量不实信息。主流媒体作为权威的新闻生产机构,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应及时勘正各类不实信息,发挥纠偏作用,确保民众接收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内容,避免谣言肆意传播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稳定社会秩序。
1月31日晚,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一夜间不少民众开始争先购药。2月1日,央视新闻迅速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获取权威信息后及时在网络上发布辟谣信息: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具针对性。央视新闻的迅速发声避免了民众长时间盲目的哄抢药物,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快速的权威信息发布可以帮助民众理性思考,合理判断,甄别谣言,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网络受众不再单纯地追求事实真相,而更加注重个人道德情感的表现,网络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过于情绪化的言论。这时新闻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理性客观的发声来正面引导民众情绪,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疫情发生后,一些主流媒体在设置媒介议程时,会优先发布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暖新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与快手短视频合作,自2月22日每晚连续播出融媒体系列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短视频每集五分钟左右,主要由武汉市民、医务工作者等亲历疫情的各类人群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抗疫期间的真实故事。第十四篇战“疫”日记“外婆,让我带你回家”讲述了武汉市民吴尚哲的故事。26岁的吴尚哲在2月13日被确诊了新冠肺炎,她在火神山医院救治的外婆由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而抗拒治疗,在方舱医院救治的吴尚哲向有关部门求助希望能够前往火神山医院陪同外婆治疗,2月19日,吴尚哲成功转院。视频中,她两度流泪,一次是在前往火神山医院的路上回忆起朋友的话“去火神山是为了把外婆带回来”,另一次是看到方舱医院的医生和病人们一起跳广场舞。看到了病友们跳广场舞的状态,她相信自己的外婆也一定会好起来。吴尚哲的外婆听力不好,吴尚哲和医护人员一起耐心地用文字和她交流,劝她好好吃饭、配合治疗。在外孙女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抗拒治疗拒绝进食的外婆终于愿意接受治疗。在视频的后半部分,吴尚哲的外婆已经可以自己坐着活动、喝水了,伴随着感人的音乐,观众不禁流下感动的眼泪。视频中,医护人员“一个都不落下”的坚守令人敬佩,民众对生命的热爱和坚持令人动容。《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系列视频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疫情时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的信念,向社会传递了温暖向上的积極能量。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新闻媒体更应做强主流舆论,合理设置议程,主导公共话语走向,引导网络舆情正向发展,维护网络空间的传播生态。
三、服务:社会责任与人性关怀
疫情发生后,媒体主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均联合其他平台在1月底推出了“患者同程查询”工具,有需要的网络用户只要输入所乘交通工具的相关信息即可查询对应行程是否有确诊患者同行,以便及时应对。为了让更多民众了解防疫知识,央视新闻联合大湾区之声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出了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和闽南话的方言版系列公益宣传视频,科普防护疫情的专业知识,相关内容在新媒体平台受到广泛好评。此外,央视新闻还在国外社交平台发布自我防护内容,获得国内外网友的积极点赞02月5日,人民日报发起了人民日报全媒体行动,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信息,为有需要的求助者提供网络求助通道。人民日报全媒体行动利用网络收集无法及时入院的新冠肺炎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以及无法排除的发热者信息,帮助其尽早就医,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截止到3月20日,人民日报发起的微博话题#新型肺炎求助通道开启#获得了13亿多的阅读量,相关微博得到了1500多万次的转发。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派出了医疗团队和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地区。央视新闻在微博发布了#我为家乡医疗队打call#以及#我的同乡英雄#等话题,吸引了各地网友的积极参与。来自各个省区的网民自发留言:“河南医疗队,等你们平安凯旋,加油!”“我为我的家乡江苏医疗队打call,你们真的很棒。”尽管没有亲临防疫一线,报道中的同乡、家乡等内容也增加了民众的自豪感和参与感。除了医疗人员外,各省份还向湖北捐助了大量生活物资,#各地搬家式支援湖北#的网络话题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山东寿光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牦牛肉、内蒙古的牛羊肉等特色产品被运往湖北,来自这些地区的网友纷纷表示自豪和欣慰,守望相助的情感贯穿全国,有网友发表了“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产,也汇聚了全国人民的爱!我们必胜!”等评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源于中国人民深沉的家国情怀。可以看出,此类报道不仅能够让用户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展示了全国人民面对疫情的团结精神,增强了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展现了国家实力和政府能力,增强民众的自信心。
央视新媒体平台央视频还推出了《疫情24小时》融媒体报道,包含疫情数据、战疫一线、预防知识、疫情寻人、各界驰援等内容。1月27日晚,央视频《疫情24小时》利用50+光纤双千兆网络推出了“慢直播”系列栏目。“慢直播”没有主持人的解说和后期的剪辑,而是直接将画面切入武汉的各个地区,进行全天候实时直播。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的慢直播中,无数网民当起了“云监工”。网友们持续关注医院的施工建设,还给施工现场的车辆取起了昵称,有趣的互动吸引了大量网友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全景和近景的多机位直播加上用户高频率的互动,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感和在场感,更见证了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平台是传统媒体传播价值的增量空间,利用更具黏性和更加开放的网络平台,央媒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报道中有力地引导了信息走向。以灵活多样的话题设置,鲜活生动的新闻形态,打通了屏幕界限,实现了跨屏互动与时空共振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春勇,让暖心故事激发抗疫正能量[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25(004).
[2]王传宝,打赢“抗疫”战呼唤主流媒体流量担当[E].http://media.people.com.cn/n l/2020/0209/c40606-3 1577710.html.
[3]王明.试论突发性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 1):75-76.
[4]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检视与思考[J].对外传播,2020(02):42-45.
【作者簡介】敬钧凯,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