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0-08-09 08:38丁道进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7期
关键词:桃树孔乙己写作水平

丁道进

写作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能力,写作水平反映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在农村初中,一些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作水平低,甚至影响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化这些作文学困生,帮助其走出写作困境,让他们爱上写作,爱上语文,全面发展。

一、组织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大多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抗拒写作。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要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其感受到写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作文学困生大多活泼好动、贪玩,教师要投其所好,多组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穿插写作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其写作兴趣。

如,《孔乙己》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文章塑造了孔乙己可笑、可怜又可悲的迂腐文人形象,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带领学生剖析这篇课文,提高其写作水平。通过解读,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最关键的是,能让作文学困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孔乙己的经典动作,自主选择文章片段,可以演一个动作,也可以演多个动作。如此,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明白作者用词之妙,又能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同学表演的是孩子们向孔乙己索要茴香豆,孔乙己用手捂着碗,说“多乎哉,不多也”的情节。学生表演捂碗时将手指分开,虚盖在碗上。问其为何这样表演,答道:“孔乙己是个善良的人,他只是想在孩子们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并不是真的不想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学生能做出这样的表演,明显是用心思考和揣摩了。对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顺势点拨,告诉学生,写作如同表演,也要通过细节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此,便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位学困生这样描写奶奶的手:“奶奶的手干枯得像冬天的竹子,还有许多黑色的斑。”把奶奶的手比喻成冬天的竹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奶奶手的情态。活动给了学生写作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小组合作,锻炼学困生的写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在课堂上总是被孤立,这是因为他们容易对其他同学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总是让他们单独坐到某个角落。其实,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有的特别喜欢书,只是没有看教师指定的书目;有的有很多实践经验,只是没能用到写作上;有的想象力丰富,只是表达上语言匮乏。如果教师成立学习小组,让学困生各展所长,合力写作,定能写出佳作。如此,这些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成就感,建立写作自信,进而使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春》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学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本地的春天。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到两名学困生,小组成员合写一篇作文。先选出组长,由组长掌握进度。组长先让组员说说提到春天会想到哪些词语,要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发言,尤其是学困生,要鼓励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由组长记下大家说的词语。大家积极发言,提到了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春风和煦等词语。接着组长再问,提到春天会想到哪些诗句?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回忆古诗的过程中学习古人是怎么写春的,拓展写作思路;还能提醒学生写作时引用诗词,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样,每个人都说了一些诗,学困生也积极发言,说出了包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诗句。接着,组长让大家就某个具体的景物写几句话,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组长安排学困生将大家写的片段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面对如此重任,学困生会觉得受宠若惊,必定认真完成任务。合作,让学困生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使其写作水平提高有了可能。

三、通过提问,引导学困生写有深度的作文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坚持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学困生在写作上缺少主动探究的能力,换言之,他们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提问,让他们逐渐了解自己写作上的不足,提高其写作能力。不过,提问需要技巧,学困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教师不能在言语上刺激他们,要用激励的、平等的語气,让他们觉得这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是在探讨写作,让他们配合教师。

还以课文《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文中有关咸亨酒店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要写酒店。学生回答道:“没有酒店,孔乙己的一些行为就显得不合理,而且故事要有一定的背景和环境,才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也方便读者理解,把读者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所以必须写咸亨酒店。”这些认识,不是教师直接教出来的,是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学困生大多不喜欢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无趣、枯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参与课堂教学。一旦他们尝到思考的甜头,自然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多想一想。这样,其作文也会更有深度。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位学困生这样写自己考试不及格:“再次经过学校旁边的那棵桃树,树上已经挂满了桃子。微风吹来,桃树摆动着枝条,枝条上的桃子上蹿下跳,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成功。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夏天的情景。那时,这棵桃树还很孱弱,在风雨中左支右拙,甚至在一个雷暴天被雷电劈折了一截枝干。那时的它病恹恹的,可眼前的它生机勃勃,任谁也无法想象这是同一棵桃树。看着桃树,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和桃树的一生一样,会经历很多风雨,但只要自己不放弃,不妥协,就能傲然挺立,开花结果。”可见,只要教师点拨得当,学困生也有无限潜能。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要说:“世上本没有学困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了,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等生。”

猜你喜欢
桃树孔乙己写作水平
抬水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小桃树的朋友
满腹狐疑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桃树的“吱吱呀呀”歌
桃树醒了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