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燕,张程程,王琪琳,杨冬梅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危重症妊娠期贫血患者,采取输血的方式能够更直接快速的改善其贫血症状,优化妊娠结局[1-3],但如何对妊娠期贫血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管理成为目前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PDA扫描仪是一种将PDA与条目扫描器结合在一期的扫码器,其在许多场景下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研究对PDA扫描仪在妊娠期贫血患者输血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今的妊娠贫血输血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妊娠贫血输血患者73例为对照对象。干预前采取常规输血管理方案,干预后使用PDA扫描仪输血管理方案。其中干预前患者平均年龄(30.49±4.26)岁。干预后患者平均年龄(30.52±4.36)岁。两组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妊娠期贫血诊断标准及输血标准;②对输血方案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等情况;②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等;③患者对干预方案知情但不配合。
1.3.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管理方案双人共同完成“三查”、“八对”等相关流程。
1.3.2 观察组方法
由主治医师下达输血医嘱,护士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点击移动护理掌上电脑(PDA扫描仪)中的【输血执行】按钮,进入输血流程扫描界面:①输血核对:接受血袋护士依次扫描相关数据[血袋码(血袋号)、产品码(成分码)、病人腕带]进入【收血核对界面】,确认血袋信息与病人信息无误后点击确定,弹出【双人验证框】,另一护士输入工号与密码,完成核对。正确操作则跳转至【输血扫描流程界面】,并提示“操作成功”。②输血执行:双人核对执行依次,扫描信息进入【输血执行界面】,确认无误后再次扫描腕带,完成双人认证。③输血巡视:前15min,及后每30min巡视一次,依次扫描各项信息后点击【巡视】按钮,进入【巡视界面】,填写滴数与备注信息,完成后点击确定,巡视成功,同一病人可多次巡视。④结束用血:患者正常输血完成后以此扫描各项信息后点击结束用血,进入【结束用血界面】,点击确定,结束用血。⑤血袋回收:患者输血完成后须回收血袋,送回检验科处理。一次扫描各项信息后进入【血袋回收界面】,点击确定,完成血袋祸首,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销毁。
1.4.1 规范率
对比干预前后输血操作规范率差异,规范率越高则表明管理方法越好。
1.4.2 工作效率
记录干预前后输血核对时间、文书书写时间、用血准备时间变化。
1.4.3 护士评价
邀请护士对不同管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实用性、便捷性、效率性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设置1~5分,得分越高则对管理方法的满意度越高。
所有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t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干预前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率为61/73(83.56%),干预后为64/65(98.46%),两组相比x2=8.946,P=0.003<0.05。
结果线束,干预后输血护理中输血核对时间、用血准备时间、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护理工作效率对比(分钟)
干预前护士对输血管理方案满意度评分为(9.59±2.14)分,干预后为(13.59±1.04)分,两组相比t=13.695,P=0.000<0.05。
输血管理是临床卫生质量管理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移动电脑扫描仪能够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处理、上报、传输来完成各项输血管理工作,使医生、护士、输血科联系起来,从而保证了信息的流通性,提升工作效率。
PDA扫描仪能够实现护士、输血科、病区医生办公室的信息共享,从而缩短用血等待时间。护士在进行采样、取血、输血操作时能够通过PDA实现快速信息录入与核对,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且PDA管理法在输血核对、输血执行两个步骤中采取双人核对模式,可有效降低单人操作的失误风险,增强规范性。声像提醒可增强护士巡视质量,提高巡视效率,有利于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提升安全性。PDA扫描仪的应用也缩短了护士用于输血护理文书书写的时间,护士可直接从PDA终端导出本次输血相关资料,打印后即可使用。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贫血输血患者建立PDA扫描仪输血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护士评价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