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设计思维再塑造物逻辑

2020-08-08 09:04胡汉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造物系统性物品

胡汉华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00102)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被划分为三个基本元素:天、地、人;由天统治人与自然万物;古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有着种种不同的气场,而人则是天地所气化而得到的产物;北宋开始出现的太极八卦图的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制约平衡共进的概念一直深入人心;大乘佛教经典《华严经》的关键学说是“佛”的三身的概念,“身”是指除体貌之外,由觉悟和聚集功德而成就的佛。在我国的商代人们开始使用公牛骨和雌性龟壳进行占卜,沿着张整甲骨钻出几排圆孔,然后在旁边再凿出更小的凹槽。经过烧灼变形成裂纹,通过观察裂纹的形状、夹角来进行占卜①,还有我们都熟悉的曹冲称象、铁棒磨成针和水滴石穿的故事。这些都是人们不断地发现事物规律、优化和重组事与物的秩序,并争取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共生的过程。

以上的文明具有下面两个共同的地方:

1.第一个共同之处是系统性思维

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思维,万事万物均处于一种有机的系统结构里面,而具有宏大的世界观。人们运用其宏大而又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事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知和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以发展的目光来看,人们慢慢地接触、认识和定义了自己所在的环境,例如“天圆地方”;人们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家庭:“国”;人们也按照文明秩序每个人都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家”;再到大家提倡并遵守的仁、义、礼、智、信。从物质文明到意识形态文明再回到物质文明,然后再反哺意识形态文明,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元素交错向上形成了系统。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复杂多元的系统生态,在思维的层面,需要我们使用一种更高级的结构性思维方式去分析和应对,这就是系统性思维方式。

2.第二个共同之处是都涉及到了造物的逻辑

造物逻辑是造物者和设计师对于造物而进行的整体性非物质化思考的过程和反映,造物逻辑也是造物者建立其特有设计规律的过程。佛体、太极八卦、造物、造人、甲骨占卜、铁棒成针都是在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思维引导下而得到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融合的结果,这就是造物逻辑之一。造物的逻辑绝对不是简单的讨论物品的艺术和设计的风格化的问题,物品的逻辑性正确与否是判断该物品是否创新与合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正是我们看到现在的一些造物者做出了所谓的工艺品,但是物品的核心逻辑和千百年前先人定义的核心逻辑完全一样。缺少了自己的造物逻辑而“诞生”的物品,其层次单一,缺乏构成,浮于表面,不仅仅是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算是许多所谓外表漂亮的物品也仅仅是同质的“微整容”而已。

> 图1

> 图2

当今造物逻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物品缺少对物品功能的逻辑思考

传统物品是指传统工业和工艺生产出来的物品。尤其是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物品的现代化功能的缺失,从工艺上来讲,没有属于自己的工艺创新;从物品的实用性来说,没有任何功能;从审美内核来说,也是先人的美学,这类物品事实上阻碍着创新的发展。当然也不能简单地通过为传统物品增加功能而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是传统物品的构成元素之间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任何一个物品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物品,而非另外一个物品,是因为它独特的哲学逻辑架构,甚至是体系。例如桌屏,以前只是古人放在桌面上用来挡风,不影响书写,免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②,现在的桌屏的内在造物逻辑缺失而可有可无。如果我们以系统性设计思维去重建和提升传统造物逻辑,那么桌屏可以成为移动式桌面空气净化、照明风扇等其他创新的功能产品。北宋苏轼经常提及的“借形寄意”,“意”才是“形”内在的造物逻辑,在山水画里面的金科玉律,也一样可以成为我们现在造物设计的科学逻辑。

2.对物品的自我审美的缺失

为什么提出自我审美的缺失?从对国际主义风格,北欧极简风的喜欢,到对日本精致工匠精神直到现在对娱乐主义风格的喜欢,我们对于现代物品的自我审美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甚至可以说是匮乏。审美容易做到,找到适合自身的、属于自己的审美却很难,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目标。自我审美的养成和是否具有属于自己的造物逻辑是有着很大的关系,设计师对造物的逻辑没有高度自我认知的话,很难说其具备了自我的审美,也就是通俗大家说的“一看就是他设计的东西”。图1是我为某次国家间的国际组织会议设计的入围礼品设计。八个既是和平鸽形状又是花瓣(会议举办当地的市花)造型的小盒子代表着与会的八个主要国家,八个小盒子既可以分开使用又能组合在一起使用,寓意着这个国际组织的八个国家既是独立国家但又可以协同共进。物品的互动性、多变性通过高效的造型理念完全带动起来,这就是独特的造物逻辑的表现。

系统性设计思维,首先它能帮助设计师和造物者系统性、结构性、全方面地展开思考,其次可以有效地解决、缓和、平和传统造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矛盾,有效地再塑造物逻辑。因为我们的文脉被延续下来了,我们的文明一直很好的被传承下来了,我们对于事与物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都是基于非物质性的“里”和物质性的“表”。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其专著《何谓文化》中写道:“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③

此外,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政府支出都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正相关,说明制度环境优化、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规制都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贸易开放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关系并不稳健,这可能是因为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相对复杂,可能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

综上所述,系统性思维作为“里”决定着造物的这个“表”,前者的质量决定着后者的质量,前者是后者的框架。由于系统思维的系统性、结构性和逻辑强的大格局特点,因此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层面,系统性思维可以让设计师有无穷尽的方法去修改和再塑属于自己的造物逻辑,具体分享其中的几种方法:

1.传统造物逻辑的后现代化实践,用新的呈现形式去再塑造物逻辑

(1)造物的装置化形式

以跨界、多元的构成形式语言进行造物。将不同维度广度的造物逻辑融入导致我的造物逻辑和造物哲学理念当中去。例如在2018年参与的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产品设计中,我们就以中国文字笔划为基础搭建了一个公共休息空间,并且让这些“笔划”分别解决一定的问题,而非为了笔划意境而去做“笔划”。

(2)造物单一化

摒弃造物中浮华的元素,醉心于造物逻辑中的一个元素,并朝着无限放大该元素的方向努力发展。例如以嵌木工艺而知名的某品牌,该工艺源自唐朝的嵌木工艺,经过现代视觉改造之后,将古工艺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完全同时呈现在一起,扁平式的造物逻辑达到了时空的“宽屏化”,我们好像看到了身边的唐朝优秀工匠和我们做着同一件事。

造物单一化不是极简设计,因为造物单一化内核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由开始到结束都是存在着的,而极简设计是把丰富性通过最简单的形式语言隐藏了起来。造物单一化的造物境界,是若有若无的。有则是物,无则实还有。当您认为它有什么东西的时候,它则是物,当您认为它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么它有的是自己造物逻辑的哲学,恰恰打动我们的也正是它的造物哲学,“藏”在物体背后的东西打动着我们。

(3)造物情景化

系统性的设计思维需要设计师预先设定好一个情景去容纳也同时“放大”自己的作品。这个情景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好与坏或者是否具有灵魂,因为任何人、物都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以及由人物环境组成的情景。设计创造物品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合适的物品优化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图2的山水名片盒由多片薄的铜片和木盒组合而成,多片铜片形成的厚度足以让名片盒可以站立展示,有别于一般的名片盒,并且方便访客拿取插在每片山水之间的名片,给沉闷的名片盒带来许多精神享受。

2.用系统性设计思维去再塑造物逻辑,通过系统性梳理再建物体内部元素的关系,或者是重建跨物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有下面的方法:

(1)应用平行关系中的材料与工艺,跨物品后产生新创作焦点

在我们许许多多的材料与工艺当中,由于长年发展,形成了许多高度发达但是相对封闭的材料应用和技艺,这种纵向发展的路径很好地维持了本材料与技艺的专业性,并保持着高度的文明,但无形的门槛也让其难于增加广度和包容度。有设计师拿薄铜片替代了竹片编织了一款包,很好地把工业材料和传统编织技艺结合在一起。这一点与之前提到的造物单一化并不矛盾,反而是造物单一化的升华。在对一种材料或者技艺进行长期的深入实践之后,需要我们引入其他的平行关系(称之为平行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一直同时存在但是平行发展没有交集)的材料或工艺去重新进行思辨,重新发现和定义这一种技艺或材料,从而形成新意思的创作焦点。

(2)矛盾关系的材料与工艺,通过系统性设计思维后走向中和

巴西著名设计师坎帕纳兄弟设计的麻绳凳子,原来传统工艺中的麻绳因为在现代生活中缺少作用,导致其难以具备好的造物逻辑。坎帕纳兄弟系统性地引入另外一种传统材料和工艺——铜水,创新性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种新的造物逻辑和架构。这说明系统性思维中的矛盾关系的矛与盾在很多情况下角色和功能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碰撞或转换会极大地推动矛与盾走向中和,并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造物逻辑的平衡。 但是如何才能进行这种转换呢?首先要确定矛是什么,盾又是什么,确定对立的事物或者事物里面对立的元素,然后通过设计手法引入第三方而成为一个调合、中和的载体或平台。经过从对立到中和的设计过程后,得到的结果必定是全新的造物逻辑和随之而来的全新作品。我在为某酒类品牌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将静态的画框和动态的喝酒行为进行结合。我们将酒瓶设计放置在画框之中,展现出二者的静态之美。要喝酒的时候,从画框中取出酒瓶,设计出取酒瓶和喝酒的动态之美,一静一动,一动一静之后的物品既是酒器,同时又是一幅画,从而形成一种跨界特别之美。矛与盾的矛盾共生体就是这样在系统性设计思维中得到。

(3)对于先后关系的重组

有很多先后关系是经过长时间慢慢地不同调整优化而确定的,但也有些先后关系并不是说已经存在即为合理。例如某个国家要对人行过道斑马线重新设计,当地人观察发现很多人在去十字路口对角的时候并不是先走一条垂直的线过马路,然后再走一段水平的直线,最终到达十字路口对角。很多行人是直接走这两个对角之间的连线,所以设计师就设计了直接连接十字路口对角的人行过道斑马线,大大的节省时间和体力。从这个案例来看,系统性地梳理和减少使用者的真实使用行为极大地帮助了设计师进行创新也再塑了造物的原始逻辑。例如智能家电通过累积的大数据计算出最适合主人的空调温度、风力大小、音乐和灯光,而我们作为使用者连起码的按键都不用按了,因为智能系统已经将消费者操作的顺序和偏好完全代劳了。这就是系统性的,将先后关系扁平化或单一化进而得到的创新。

通过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我们可以有非常多的方法源源不绝地产生出来,因为系统性的思维可以将和造物相关联的各种元素、要素打散,重新解构和结构,同时也能很好的发现原来的造物逻辑中不好的元素。

造物背后存在的逻辑与思考,也是设计的文脉之一,但是历经世代的不断淬炼,我们的造物艺术行为与逻辑俨然已经形成了“物脉”,在经过自我的现代设计理论的加入后,我们的造物逻辑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与自纠。系统性设计思维作为现代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于造物来说是平台式的方式方法,平台式的方式方法就允许大家基于这种思维,都得到符合自己的、符合设计目标的创新造物逻辑和方法,这就是系统性设计思维的妙处所在。

注释:

① 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36.

② 徐骏(字冠卿)的诗集,清朝.

③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6.

猜你喜欢
造物系统性物品
称物品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