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旧址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青岛中共地下联络站旧址为例

2020-08-08 09:04徐怡芳张文凯王健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联络站旧址建筑

徐怡芳,张文凯,王健

(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引言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对青岛近现代城市特征的高度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地区远离战火”①,社会获得短暂的稳定,城市建设活跃,尤其是庭院式小住宅的建设日益增多。例如观象一路15号(栾子瑜宅)、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黄海路18号(花石楼)、龙山路18号(高实甫旧宅)等都是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青岛中共地下党联络站旧址(以下简称联络站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黄台路街区,沿黄台路两侧多建设庭院式小住宅,街区内建筑受德式建筑风格、日式建筑风格及现代建筑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日式建筑风格为主兼具德式建筑特点的折衷主义风格。加强对旧址联络站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②,同时有利于活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老城区历史风貌恢复。

一、历史沿革

联络站旧址(现黄台路45号)建造于1931年,由建筑师刘铨法设计,原为刘宝珍住宅;1935年加建车库用房(现黄台路43号);1942年成为日本侨民岛村氏贷家的居所,由筑紫公务所负责改造设计,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调整;联络站旧址(黄台路51号甲)于1932年由注册建筑师王云飞设计,黄台路51号乙、51号丙为后期扩建。

1948年董肇温同志情报小组以黄台路45号(解放战争时期秘密电台的存放地)、吴荣森同志以黄台路51号为秘密联络站点,开展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情报工作。1948年6月26日,吴荣森通过国民党海军“庐山”号登陆舰任机要秘书的同乡刘国华,进入国民党海军第二基地司令部机要室,智取“三军”电台机要密码受到胶东党委的嘉奖③。

2017年黄台路片区实施棚改征收项目,确保统一规划和整体保护;2018年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北区重点打造的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8月《青岛市市北区历史文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对联络站旧址及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

二、旧址概况

(一)区位优势

联络站旧址位于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图1),是市北区打造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北侧为贮水山儿童公园,西侧通过包头路与馆陶路德国风情街区相连,东侧通过登州路与青岛啤酒街相连。

(二)总体布局

> 图1 区位分析图

> 图2 旧址复原图

> 图3 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1931年颁布的《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中规定“建筑物高度不超过公路宽度的1.5倍”④,黄台路沿街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在规范要求内,营造了适宜的街道空间尺度。联络站旧址建筑尊重场地环境顺应地势而建:地势北高南低,院内下沉庭院与黄台路高差约为3.5m,南侧护坡与下沉庭院最大高差约为7.6m。黄台路43、45号院占地面积0.071公顷,建筑面积约为240㎡,建筑南北狭长,院落北侧设置两个出入口;51号院占地面积0.106公顷,建筑面积约404㎡,建筑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在场地内营造了丰富的竖向空间层次变化。

(三)单体建筑

黄台路43号为砖木结构,南北长18.1m、东西宽4.8m,建筑面积85.78㎡。地上一层为居住和车库用房,西侧为露台;地下一层为居室、厨房、卫生间。建筑立面典型三段式,红瓦双坡屋顶,灰色水泥砂浆饰面,白色混凝土窗套配以墨绿色窗框,矩形长窗内有细致的窗格划分。

黄台路45号为砖木结构,东西宽9m、南北长17.8m,建筑面积143.82㎡。建筑平面布局不规则,以动线组织各功能空间并结合套间式平面组合样式;在建筑四个立面均设出入口,东侧入口楼梯间通往二层(二层主要为居住空间)。建筑立面简洁,红瓦双坡屋顶,临街面有标志性塔楼,蓝灰色拉毛墙面、花岗石基座,白色混凝土窗台板,矩形细长窗内有细致的窗格划分。

黄台路51号甲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布局规整并以动线组织各功能空间,西侧室外楼梯成为活跃方形平面的重要元素。建筑共两层,东西长11.2米,南北长12.3米,面积约为275.5㎡。红瓦四坡屋顶,砖砌烟囱造型简洁,蓝灰色拉毛外墙饰面,外墙阳角饰以白色装饰线条,矩形细长窗饰以白色水泥砂浆窗套,檐口饰以白色混凝土线脚装饰。

黄台路51号乙,砖木结构,平面为L形,南北长22.09m,东西宽8.04m,建成时间晚于51号甲,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地上地下各一层,建筑面积160.46㎡;开敞式木结构外廊,檐板、木栏杆、外廊柱刷红漆;屋顶形式为红瓦单坡屋顶,外墙为土黄色水泥抹灰墙面(现粉刷为明黄色),花岗石基座,墨绿色木窗框玻璃窗。(图2)

(四)小结

这一时期建筑虽沿袭德式建筑风格,但建筑平面布局自由,建筑立面造型简洁,较德式建筑减少了繁复的屋顶层次以及装饰性山墙和窗套造型。空间尺度上,室内净高3~3.4m,尺度小于德式建筑(德式建筑室内净高4~5m)。建筑材料方面,承重墙、柱以砖石为主,基础采用砖基础和毛石基础,墙基用水泥三合土砌筑;承重墙、围墙采用顺丁相间式砌筑方式,地面层采用水泥三合土填实并做水泥抹面处理;卫生间、厨房楼板及汽车房、厨房屋面板为钢筋水泥楼板,其他房间楼板为木结构楼板。在室内装饰方面,卧室、客厅等空间一般铺设美松木地板;厨房、卫生间等一般用洋灰(水泥)等不渗水材料铺设;墙面少用德式风格的砖饰墙面,直接使用白石灰粉刷;室内设有木踢脚板。

由于建筑建造的年代久远、后期维护不到位、缺乏保护意识等原因,旧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结构安全问题、私搭乱建影响建筑历史风貌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建筑外墙粉刷起壳、砖墙裸露;承重砖墙、砖过梁存在裂缝,结构稳定性降低;砖砌围栏及室外台阶部分坍塌、破损严重;广告牌缺乏统一布置和安全防护措施,与建筑风貌不协调;电箱、电线明敷,留有火灾隐患;供暖管道架空敷设“错综杂乱”,破坏空间体验感,留有安全隐患;联络站旧址内供水管道老旧,排水设施不完备出现污水乱排的现象,影响环境整洁。各院落现状问题分析见图3。

四、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

联络站旧址建设时期处于德式、日式、现代建筑思潮交汇期,真实地记录了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作用下住宅建筑在空间布局、风格特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体现了30年代青岛在中西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特点、人们的审美追求和中国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同时旧址建筑是革命精神传承的物质载体,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二)社会价值

联络站旧址是青岛地下党组织联络站点,是吴荣森同志、董肇温同志等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开展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情报工作的地方,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联络站旧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展示隐蔽战线工程,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设成为中小学校及党政机关的党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提升旧址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会方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提升街区人居环境品质有着实际意义,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共赢。

(三)建筑价值

旧址建筑集中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建筑思潮传入对中国本土建筑的影响。联络站旧址建筑风格以日式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德式、现代建筑风格,建筑基本维持原有建筑历史风貌,为研究青岛近现代建筑特征、城市规划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建筑平面布局自由,套间式、外廊式布局紧凑,基本满足现代办公、展示的需要;建筑材料方面使用青岛当地石材,是建筑地域性的体现。

五、保护与利用

三、现状分析

(一)保护原则

> 图4 总平面图

> 图5 流线分析图

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尊重建筑历史原貌,对建筑损坏部分选用相近材料按照原样修缮,“进行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②。例如青岛市的老舍故居,通过更换仿德式的钢窗、采用“点光光”老工艺恢复建筑原有色彩,保护建筑原历史风貌。

坚持合理利用原则,尽可能少地改动原有建筑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布置功能空间,在保证旧址安全、不影响旧址原貌的前提下,通过功能置换拓展利用方式,实现办公、展览等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例如黄台路49号,原为筑紫庄作设计的日式风格住宅,现为派出所办公使用。

(二)保护策略

1.建筑历史风貌修复

深入挖掘建筑历史背景和历史建筑图纸,保证饰面材料修复前后一致,建筑造型、建筑色彩与原有建筑图纸资料相一致,恢复建筑历史风貌。经实地调研、比对历史图纸,发现51号建筑整体改造部分较少,仍为原始布局和材质,外墙面虽为后期重新涂刷,但仍按照原有色调涂刷,所以在设计中,将51号乙,51号甲外墙定为蓝灰色水泥抹灰。门窗部分,对破损严重的门窗、已更换的铝塑门窗按照建筑原有木门窗样式重新更换,保存尚好的按原墨绿色重新刷漆;入口台阶、砖砌围栏、院墙按照原样式修建。

2.建筑结构加固

根据建筑结构检测结果,对建筑进行结构加固⑤。承重砖墙部分,针对砖墙裂缝部位可考虑使用灌浆修补法修补裂缝;针对木梁变形部分,可采用碳纤维材料(CFRP)加固等技术措施;针对砖过梁可以使用角钢托梁加固等技术措施。

3.完善配套设施

针对设施老化问题,可以更换老旧电力线路,保证使用安全;增加照明设施、完善卫生设施,满足展览、办公、居住等多样化使用要求;安装监控设施、烟雾报警器、灭火器箱,保证建筑安全,让革命旧址建筑在合理利用中实现价值。

(三)联络站旧址利用策略

(1)展示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成立与发展的专题纪念馆

将45号、51号甲改造为党史纪念馆(图4)展览部分,以青岛城市地下革命工作历史为主线,详细介绍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岛地下党组织成立、发展、斗争历史,全面展示隐蔽战线斗争发展历程,选取秘密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宣传、介绍地下工作者的英雄事迹,充分发挥革命旧址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2)学习交流中心

以51号乙作为党史纪念馆的学习交流中心。建筑一层设置党员活动中心,参观完旧址项目后可以在活动中心观看党性教育影片,开展组织生活讨论、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二层设置社区图书阅览室,向周边社区开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设计分析

(1)功能空间重塑

在不改变建筑原有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将43号改造为办公辅助用房,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并在负一层设置库房;45号、51号甲作为展览用房,设置序厅、展厅,满足展览需求;51号乙改造为党员活动中心,设置党课教室、组织生活会议室、阅览室;51号丙为辅助用房。

(2)生态景观绿化

南侧设置生态连廊连接45号、51号院,使用攀缘植物布置垂直绿化形成绿色连廊,并布置休息座椅满足游客需要。设置连廊一方面形成绿色屏障减少周边居民区的干扰,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垂直绿化丰富竖向空间层次、营造惬意的休息环境。

2.展览流线

以45号为展览的起点(图5)参观展览第一部分“隐蔽战线斗争”,展陈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青岛党组织的发展、获取胶东作战方案等;经南侧连廊到达51号甲,进入展览第二部分“青岛解放”,展陈内容包括保卫电台、护厂护校护市反对南迁、助力青岛解放等内容;经院落中心“不忘初心”主题雕塑到达51号乙,观看党史党性教育影片,开展主题讨论等。

六、总结

革命旧址建筑记录了革命工作者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最终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联络站旧址基本上保存了原历史风貌,真实地反映了近代西方文化影响下青岛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和建筑特征。加强对联络站旧址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使建筑在保护利用中得到持续发展,同时在活化历史资源、恢复旧城风貌、带动旧城经济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 常连霆,主编;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4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②《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

③ 常连霆,主编;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30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05:243.

④《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1931).

⑤ 陈德飞.某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4(3):39-42,54

猜你喜欢
联络站旧址建筑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