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率先垂范,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如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克服不良情绪;难点是指导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珍惜学习生活。为了突破重难点,笔者注重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开课时,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笔者让学生坐好,用编儿歌或以口令的形式,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要求学生一起做,比一比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最会听,做得最整齐,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学“你的心事我来猜”(小组合作)时,笔者首先出示教材第2页中“不肯上学的小女孩”的插图,让学生猜猜她可能在害怕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与同伴分享心事,并商量对策,说一说怎样才能帮助她。接着,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总结经验,提升认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发展,形成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校园生活。
二、学会质疑,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秋天來了》这一单元中的“一起找秋天”这个主题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笔者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自然现象中知道秋天来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介绍:“风变凉了;天比往日更蓝了、更高了。”“树叶从树上落了下来,公园里银杏树叶慢慢变黄啦。”“果园里水果成熟了,正等着人们去采摘呢!”“小蚂蚁忙着搬运粮食。”……为什么秋天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笔者引导学生去质疑,并通过讨论与交流,让知道问题答案的学生来回答,不但培养了学生质疑的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大自然、收集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培养习惯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叶圣陶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在教学《上学路上》这一课时,教师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笔者在教学“我是小学生啦”这一主题时,注重让学生关注自己上学路上的安全,让学生讲述自己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到学校的,并说说自己平时都和谁一起来学校,与同桌同学交流放学路上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情。在交流互动中充分体现父母长辈关心自己及小伙伴帮助自己的情景,并结合相应的规则和交通安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养成遵守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四、有效结合,强化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由语文教师承担,同时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因此,教师可以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塑造每个学生。如笔者刚承担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时,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时经常走神,爱玩小东西,作业也几乎没有完成过。于是,就询问他为什么这样。可他在教师面前是一个沉默、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不管你如何问,他依然是低头不语,仍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世界”里。于是,笔者与这个学生的家长联系,可家长总是说没有时间。笔者只好从其他家长的口中了解这位学生家里的情况。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是外来务工的,在医院做24小时护工,基本上只能管管孩子的吃喝,其余的时间就让孩子自理了。可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才进入学校,缺乏自律,还需要家长的陪伴、关怀与教育。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学校主动关心他,帮助他。在教学时多关注他,让他能集中精神专心学习。在教学《夸夸我的小伙伴》一课时,启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同学的优点,尤其是夸一夸这个学生,突出他主动清扫垃圾、清洗垃圾桶及在中餐时为大家摆放餐具,收拾餐具等优点,让他感到意外与惊喜,脸上洋溢着笑容。课后,大家感觉到了他的明显转变,上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也爱积极争取发言了,交作业次数也越来越多,成绩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